1. 主页
  2. /
  3. 院长的话
  4. /
  5. 教授团的协合作用(synergy)

院长的话

曹伟彤院长

教授团的协合作用(synergy)

担任院长以来,我定期在早会报告学院的「家事」,分享学院的近况。有一次,我对大家说,今天有五项报告。但结果思前想后、翻来覆去,总想不起其中一项。后来在课堂上,学生问我:「院长,还有一项是什么?」我回答说:「嗯,我想起来了,我本来想说的是,我们的老师颇不错。」学生说:「院长,你说得不对,所以圣灵禁止你说出来。我们的老师其实是十分好!」

真的,我们的老师是十分好! 「好」的意思是:老师愿意一同努力,并且神为我们打气加油,叫各人同心协力,发挥团队精神。这教我回想起2008年6月,我们一班老师在广州退修的情景。那次退修会的主题是「队工」(team work)。在退修会中,我请每位老师分享他们的教学和研究兴趣、长处和优点。我即时把各人的教学专长和研究领域综合起来,竟奇妙地拼凑出一幅美丽的队工图画。原来神早已为我们画了一幅美丽的蓝图,把年龄相若、年青力壮、各有专长的「我们」安放在不同的位置,可彼此配搭、互相补足,一同推动学院的成长。在会议最后的三十分钟,我却郑重地说:纵使我们说得多么美好,想得多么美好,有可能配合得多么美好,若然我们没有互信,这两天的讨论就全属空谈,毫不真实。

一年以后,在2009年6月,我们再次举行教授退修会。这次我再跟老师分享学院的三年计划,也具体地重新思索教授团队可以配搭的地方。我们的共识是:「每位老师除了有本身的专科研究领域,也须有跨科性的副研究兴趣。」我们都希望各人不单在自己的专科研究领域中有所贡献,而且也能涉猎其专科以外的范畴,朝向更有创意的跨科际研究和对话。

2009年8月,神带领我们再踏出一步,尝试把所憧憬的实现出来。神在这段时间带領了麦启新博士、佘庆基博士及曾思瀚博士加入教授团队,使队工更具动力和气息,有助我们建构具有神学智慧的实用神学。

同年12月,我逐一到每位老师的房间探访他们,与他们交谈和再次确定他们的教研领域,以及他们对教会和
社会的关注面。听完老师的分享,我感到非常惊讶,更确切肯定我们在2008年退修时共同绘画的那幅同心协力的图画。我感到快乐,因为神早已将我们聚合一起,叫我们互相配搭,作跨科际整合。不仅这样,我们也学习一同迎对教会和
社会的需要。这种教授团队是我所憧憬的,不但能避免当代神学教育的片碎不全,更为重要的,是团队的同心协作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推动学院前进,面向教会,迎对社会。

那么,「浸神」教授团队的协作会是怎样的?从今次的教授访谈,我砌合了以下一幅协作图案。

  • 在圣经科老师方面,我们有三位新约老师和两位旧约老师。新约老师分别是新约叙事研究、保罗研究、希腊文的专家。此外,他们也跨科际地研究牧养学、辅导学、教会与文化的对话、「基督徒如何参与政治」的政教关系课题和犹太教传统。旧约老师主要从事摩西五经、历史书、诗歌、先知文学的教研。并且,他们也跨越到伦理学、领袖学、圣经翻译、牧养职事的圣经教导等领域。

    黄福光(旧约)
    主:五经诠释、拉比诠释、诗篇的隐喻研究
    副:伦理、领袖学

    如何面向教会和
    社会:
    关注如何从圣经看经济;如何从圣经看领袖学

    佘庆基(旧约)
    主:历史书
    副:从圣经的研读建构一种旧约神学或圣经神学

    如何面向教会和
    社会:
    关注牧养职事的圣经教导;在圣经翻译方面继续努力,希望对改良中文圣经有所贡献

    曾思瀚(新约)
    主:新约叙事、保罗新观
    副:宣讲学

    如何面向教会和
    社会:
    关注社会和教会的文化互动;后现代的思潮互动

    岑绍麟(新约)
    主:保罗研究、福音书
    副:先知书、死海古卷、七十士译本

    如何面向教会和
    社会:
    关注教会如何回应政府的策略;基督徒如何参与政治

    麦启新(新约)
    主:保罗的教牧书信、从牧养的角度看约翰福音
    副:灵修学、从圣经角度看教牧辅导

    如何面向教会和
    社会:
    参与扶贫、弱势社群的工作;注重牧者的属灵生命;参与教会的教牧辅导,如离婚、婚外情、自杀和自我形象等问题

  • 在基督教思想科老师方面,我们有系统神学、神学与文化、神学与哲学、教会历史等研究领域的专家。他们分别兼作伦理学、圣经研究、灵修学和领袖学的跨科际研究。

    曹伟彤(系统神学)
    主:系统神学
    副:伦理、灵修学、领袖学

    如何面向教会和
    社会:
    关注浸信教会神学的建立和属灵氛围的建立;环境保护

    邓绍光(神学与文化)
    主:教义神学、当代神学(莫特曼、潘霍华、根顿)、文化诠释(西方哲学、东方哲学、儒释道、牟宗三)
    副:崇拜学、灵修学

    如何面向教会和
    社会:
    关注教会世俗化的问题;资本主义社会对教会的反动塑造;建立教会的文化

    罗凌思(神学与哲学)
    主:系统神学
    副:圣经神学

    如何面向教会和
    社会:
    关注教会的宣讲职事

    吴国杰(教会历史)
    主:教会历史(初期教会历史、中世纪历史、宗教改革)、香港教会史
    副:中国教会史、护教学、圣经研究

    如何面向教会和
    社会:
    关注家庭、婚姻和性的教育;社会伦理议题(如经济、政治等)

  • 在实用神学科老师方面,我们分别有四位投身基督教伦理、牧养学、宣教和世界宗教、宣讲等研究领域的专家。其中基督教伦理的老师兼作浸信会历史与信仰、生态神学的跨科际研究;牧养学的老师兼作宗教教育和家庭崇拜的跨科际研究;宣教和世界宗教的老师兼作神学的跨科际研究;宣讲的老师则尝试进入领袖学、灵修学和生命教练的研究领域。

    刘振鹏(基督教伦理)
    主:基督教伦理,尤其专于尤达伦理
    副:浸信会历史与信仰

    如何面向教会和
    社会:
    关注门徒训练、政教分离、生态伦理等课题

    蔡志强(牧养学)
    主:教牧神学、牧养关顾与辅导
    副:领袖学、伦理、宗教教育

    如何面向教会和
    社会:
    关心弱势社群;重视家庭教育;教会和
    社会的老人事工研究

    邝振华(世界宗教)
    主:世界宗教、民间宗教、布道学
    副:神学

    如何面向教会和
    社会:
    宣教事工的神学反省;跨文化宣教、向不同社群传福音的策略建构

    林国彬(宣讲)
    主:宣讲
    副:领袖学、灵修学、生命教练

    如何面向教会和
    社会:
    关注职场的伦理实践,尤其是中小企在商业社会的角色

  • 最后是宗教教育和教会音乐方面,我们有分别专于儿童教育、教育评估方法及设计、圣诗学的老师。她们都跨领域地研究社会事工、发展心理学、智商理论、崇拜学、灵修学等。

    罗凯慈(宗教教育)
    主:儿童教育
    副:社会事工

    如何面向教会和
    社会:
    教会执事工作的参与

    林小雅(宗教教育)
    主:教育评估方法及评估工具的设计
    副:发展心理学、智商(思维、情绪、灵性、逆境等)理论

    如何面向教会和
    社会:
    孤儿教育和扶贫工作的参与

    温张莲(教会音乐)
    主:教会音乐、会众诗、圣诗学、声学
    副:崇拜学、灵修学

    如何面向教会和
    社会:
    关注教会的圣乐培训和宣教工作

    在这几次坦诚的交谈互动中,我深切体会到团队的协合作用(synergy)是非常重要的。教授团是神学院的引擎,能产生推动的能力。老师的品性、灵性、识见和能力决定神学院能否卓越,决定神学院能否有心有力地服侍教会,决定神学院能否迎对社会、成为社会的良心。

    不觉间,我担当院长的职任已一年了。记得一年前写下的学院发展计划书里有一个主要的核心概念,就是协合作用。那时,我展望老师团队的协合作用;同工的协合作用;部门与部门的协合作用;行政部门与教学部门的协合作用;行政部门、教学部门、老师之间的协合作用;同工、老师、行政领导和董事会的协合作用。我深深相信:惟有在我们之间产生美好的协合作用,学院方能前进!反之,若各部不能同心协力,引擎就不能产生具协合作用的推动能力。

    在过往的日子,我有幸被差派去担当领导和服侍的角色。我可以坐在列车的前方,近距离目睹神如何引领我们快乐地前行。坐在列车的前方,我为学院而思考,为学院而读书和研究,为学院而祈祷,为神的家而工作,为同工而领导,为这块地土而守护,为神的指派而承担代理的工作(deputyship)。如今(从2008年6月至今),神首先建立了我们的老师团队,叫他们能同心协作,成为学院成长和前进的一个重要引擎。坐在列车的前方,我知道背后的他们也是一同为学院而思考,一同为学院而读书和研究,一同为学院而祈祷,一同为神的家而工作,一同为同工而领导,一同为这块地土而守护,一同为神的指派而承担代理的工作。

    这样的神学院将会成长和成熟。这是一种真实的敬虔,反映一种被神转化的生命。我祈求神让这样的属灵成长和成熟成为整个群体的标记,让群体里的每个肢体一同成长,「满有耶稣基督长成的身量」(弗四13)。

    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