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2. /
  3. 院长的话
  4. /
  5. 作门徒的宣教使命

院长的话

曹伟彤院长

作门徒的宣教使命

马太福音以「大使命」(二十八16-20)作结。大使命并非一个在书卷的结尾才冒出来的想法,而是马太福音的高峰,是对整卷福音书的核心信息的「总结」和主要的理解。听众听完了第二十八章,就是听了整卷福音书的内容的重申(recapitulation):门徒要将他们从耶稣所学习的传至万邦,使万民作耶稣基督的门徒。

「使万民作门徒」是耶稣基督给门徒的宣教使命的焦点。耶稣叫门徒透过「去」、「施浸」、「教导」实践门徒的任务。去、施浸、教导的命令,描述了「作门徒」的任务所需要的「行动」(actions)。它们好比三个互相紧扣的行动朝向同一个目标,就是「使万民作门徒」。

那么,什么是「使万民作门徒」?

「使万民作门徒」的「万民」

一方面,「使万民作门徒」的「万民」(panta ta ethne)指向宣教那「没有局限」的本质。 「万民」是「所有的人」;「所有的人」就是犹太人和外邦人。

「万民」一词植根于旧约的启示,叫人想起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就是地上的所有家庭都透过亚伯拉罕蒙受恩福(创十二1-3)。这个蒙福的应许是给与地上所有家庭的。

耶稣差遣门徒先到以色列家寻找失丧的羊(太十6,十五21-28),这是祂早期给门徒的命令。后来,耶稣自己从加利利(外邦人的地方)开始宣教(二23,四15-16,十二18-21,二十一43)。祂在山羊和绵羊的比喻中,谈及普世性的审判(二十五章),其中的panta ta ethne是指整个世界,包括以色列人和外邦人。耶稣基督复活后,更吩咐门徒去使万民作门徒(二十八19b)。概言之,耶稣基督的宣教使命是普世性的,对象是所有人类。马太福音强调耶稣基督是犹太人的弥赛亚(一17,二2-6,二十一4-9,二十七37),也是万国的弥赛亚。

「作门徒」是「门徒的培育」

另一方面,「使万民作门徒」的「作门徒」是「门徒的培育」。

「门徒」是那些尊崇耶稣基督为神的儿子、以祂为主的跟随者。作为耶稣基督的跟随者,门徒不断学习面对他们的有限、小信、疑惑、恐惧。门徒领受耶稣基督的教导,毫不妥协地相信和践行祂的说话(太七24-27)。门徒分享了耶稣基督的宣教权柄。他们最终的宣教使命不仅是「讲道」,更重要的是叫人的生命转化,随从耶稣基督的样式,全然顺服于神的国度。

因此,「作门徒」是整个人生的教育,是没有一天会毕业的生命教育,是人在生命不同阶段的门徒培育,叫人学习天国生活的方式。它不是理论的学习,不是正确教义的掌握;它是从正统教义实践出来的正统行为(Orthopraxis),是基督国度中的生活。那么,作门徒就是「正统地」跟从耶稣的脚踪行,踏上祂所走的道路。

宣教使命就是踏上耶稣基督所走的路

到底耶稣走上怎样的路?祂走的路是一条受苦路,祂为世人背上无比沉重的十字架,也引领人撇下所有,背上祂的十字架。祂走的路是一条爱的道路,叫人在病患中得医治,在黑暗势力中得着释放和救赎。祂走的路也是谦卑服侍的道路,叫人甘愿在微小人之中作微小人。祂的道路亦是委身的道路,是一条关顾邻舍、为别人献上自己的道路,就如马太福音二十五章31至46节当中重要的一句所指出的:「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作门徒的宣教使命就是踏上耶稣基督所走的路。当我们关心世界上那些贫穷的、有需要的、被压制的人,我们便是参与和跟随耶稣基督的行动,并且参与神的释放的行动。宣教使命是与神、与邻舍在一起。当我们回应那些有需要的人,我们就是与神同在。

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踏上耶稣基督所走的路?

那么,在当下这个受全球化主义牵动的年代,我们该如何「踏上耶稣基督所走的路」?这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今天,经济学家和政治学者对全球化运动有着正面和负面的评价,而其中不少学者都对全球化的负面结果有所忧虑,他们看全球化为一种经济剥削和政治压制的手段。在全球化过程中,强国控制着金融制度和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则在强国的帮助下,操控着贫穷国家的发展与浮沉。结果是:贫穷国家和富裕国家的距离愈来愈远,贫富愈加悬殊。

全球化也意味着文化的侵略。全球化可以成为一个文化倾覆和侵蚀另一文化的过程。结果是:这种过程制造了一个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单一文化(mono culture),淡化和抹除其他文化的多样性。

全球化也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扩张,将人类以外的生物变为「物品」。森林和海洋的资源被贪得无厌地耗用,以换取即时的利润。结果是:生态遭破坏,天气变得反常,珍贵的动植物濒临绝种。

「作门徒」就是坚定地走向神、走向邻舍

在这全球化的脉络中,「使万民作门徒」的宣教使命就是踏上耶稣基督所走的路,去关心世界上那些贫穷的、有需要的、被压制的人,参与神的释放的行动。这就是去提醒那些「强大」的掌权者要爱护「微小」的人民;去向人发出挑战,要一起在这个多样文化的世界秉行公义,建设平等的伙伴关系,建立和谐的群体,并且保护生态环境。 「作门徒」就是坚定地走向神、走向邻舍,辨别、参与神的临在和权柄,委身于神的国。当「神的国」愈来愈在门徒身上显现,他们就愈能发现爱神、爱邻舍的新尺度、新境界。

换言之,我们被差遣到世界,正如耶稣基督被差遣到世界,去服侍邻舍一样。耶稣基督的大使命叫我们去跨越社会、文化、种族、地域、政治的边界,影响所有生活在不同光景的人,使他们作门徒。因着爱,我们「去」,我们「跨越」,我们看邻舍为神的创造和同在,我们关心邻舍的整体福祉,包括人的身体、灵魂和社群的福祉。这是我们爱邻舍的自然方式。这样的爱叫人冲破藩篱,追求更美善的社会结构和制度,彰显和平、公义、尊严、自由。这就是福音的可信性(credibility)。福音不仅被宣讲,也是可以看见的。宣告福音的人既关心人的灵魂,也关心人的身体、环境及社群的福祉。那么,宣教不是狭义地仅指个人成为新造的人、永远得救,它也指看见人的需要,能体察不公、苦难、压迫的事实,能怜恤那些跌倒路旁的人。

在过往的日子,我们的老师、同学、同工愈来愈体认神学院是一个门徒的群体。深愿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有分于主的宣教,分担神的宣教使命,开启神在世界的临在,参与神所启动的转化,带来人的释放,使万民作门徒。

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