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2. /
  3. 院长的话
  4. /
  5. 教导公义

院长的话

曹伟彤院长

教导公义

「三合一」的命令

教会若要健康地成长,不仅须要着重崇拜、讲道、宣教和关顾,也要有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过去八年正是努力循这样的路径前进。我们的师生过往多年一同用心学习宣讲、宣教、关顾,而最近一年多,我们尤其著重基督教教育,对这课题作更深入的思考。我们相信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我也相信爱的教育是公义的教育——我们要教导公义。

要明白「教导公义」的意思,我们得细味弥迦书六章8节的涵意:「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

弥迦书六章8节的背景,涉及耶和华长久以来对以色列的控诉。 1至2节揭开了一幕法庭诉讼的情景。耶和华要与以色列争辩,祂的控诉是以色列百姓违反了他们跟祂所立的约。

可是,耶和华在提出控诉前,却先问以色列民:「我的百姓啊,我向你做了什么呢?我在什么事上使你厌烦?你可以对我证明。」(第3节)接着,耶和华述说祂为以色列人所作的事情,祂指出自己曾救赎他们,救他们脱离埃及的囚禁。第6节记载了以色列人的回应,他们向耶和华发问:「我朝见耶和华,在至高神面前跪拜,当献上什么呢?岂可献一岁的牛犊为燔祭吗?」他们接着还将问题升级,进一步提出疑问:是否要献上牛犊、千千的公羊、万万的油河,甚至献上长子为燔祭,便可以赎罪?

这样的赎罪观是错误的。他们该知道:赎罪不是献上祭物的交易;他们当知道:神所要求的,是以色列人守约,成为祂的子民。因此,第8节记述创造主向以色列民以至所有人发出问题:「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 神的答案是:「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

神要求我们遵行的约,是一个「三合一」(triad)的命令。这命令的前两部分,是以色列人所熟悉的约的共同责任:「行公义」和「好怜悯」。 「行公义」(mispat)是要好好照顾邻舍;「好怜悯」(hesed)是要实践休戚与共的生活。 「三合一」命令的第三部分,则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先知提醒人要「存谦卑的心」, 踏上「公义」和「怜悯」的道路,「与你的神同行」。在这里我们可以从经文思考「行公义」的意义,思考它如何与「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互相结合。

行公义

「行公义」是「作公义」(do justice),不少时候被理解为和平的行动、法庭的裁决和群体的调解。

一般来说,「公义」是给予别人应得的东西,作出公平的决定。这种大家习以为常的公义观源自希腊的哲学,是一种计算式的决定。今天我们所见的现实是:现代西方国家受到这种希腊式的公义观所影响,以致在西方世界之中,人若要判断一个社会是否公义,往往先看合约或法例有没有被遵从、看对方是否按规条得着所应得的,而不是以「人的需要」为重心。我们的社会也不例外,同样有这种公义观。

然而,圣经中的「行公义」并非单单给予别人应得的东西。 「公义」不是一个冰冷、计算式的决定。旧约在谈论公义的时候,经常会提及孤儿、寡妇、客旅和穷人的需要。主要的意思是:一个社会是否行公义,就在于它有没有帮助孤儿、寡妇、客旅和穷人,跟这些边缘人分享生命的恩福。再者,在耶稣的言行和救赎的行动中,我们看见公义包括了慷慨、温和、宽恕和怜悯。

那么,行公义并非为一己的快乐而努力,不是自我的延伸,而是尊重别人,看别人如同自己,同样应该受爱护。行公义包括人跟雇主的公平关系,或雇主与雇员的公平关系,或雇员与雇员的平等关系。又如在学术研究工作中,行公义包括公平地看待其他人的观点,以发现和维系真理为共同目标,而不是为着个人的胜利去争论。行公义也包括实践公民的责任,为着群体的益处去投票,为着其他市民的益处去投票,也为着其他国家的人的权利去投票。

好怜悯

好怜悯是怜悯的爱心(hesed),是连接于公义的行为。行公义与好怜悯之间有相当多重叠的地方。我们可以说:「假如公义的实践没有达到怜悯的爱,公义的实践就没有达到它的目的。」

怜悯(hesed)是神对以色列人一份忠诚的爱。怜悯包含着「忠诚」(loyalty)的言外之意。纵然以色列人不断远离神,对神不忠诚,神却历久不变地忠于祂与子民所立的约。

此外,怜悯也是人间的彼此忠爱、休戚与共、互相支持,一同面对人生的各样风暴。例如在神学院里,在一个愿意知公义、行公义的教学团队当中,我们可以看见老师之间有一份忠爱和恩慈。这可见于老师经年累月的会议、一同推动学院期刊的写作,以及不辞劳苦地教导和牧养学生。这些年日,我看见学院的老师一同在教学工作上服侍和成长,经历各样的磨练和考验,已逐渐成为忠信的朋友。这就是弥迦所讲述的怜悯,是一种忠信,是休戚与共,是温柔而坚韧的情感,足以迎难而上,一同面对人生的风暴。

同样,在教会中,我们教导弟兄姊妹既要知公义、行公义,亦要仁慈和忠诚。我们彼此劝勉:要公正地开会商讨,公正地作圣工,公正地教导和劝勉;另一方面,要休戚与共,建立历久不变的忠诚,彼此以仁爱和恩慈相待。在社会中,我们也要以怜悯和忠诚对待别人,不在别人有需要时离开他,不在别人陷入困厄时视若无睹,自己却只管吃喝玩乐。我们要忠诚地爱,扶助那些没有栖身之处、没有工作、精神抑郁的人。不然的话,恐怕我们不经意地支持了欺压,到头来叫更多人陷于饥饿、贫穷和战乱的绝望中。

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

除了行公义和好怜悯,神的第三个要求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这是神圣的要求的高峰。

顾名思义,「谦卑同行」不是「傲慢而行」。 「傲慢而行」就是威武地走着,是自以为是、自以为义。自以为义的人只企图折服对方,叫对方抬不起头来。谦卑的人却处处关心他者,与他者同行,并肩走在路途上。根据弥迦书六章8节,他者是「神」。神是公义和怜悯的神,祂施行拯救、使人复和,也医治、宽恕、喂养、转化那与祂结伴同行的人。

那么,谦卑就是对神谦卑。一方面,我们要牢记这位与我们结伴同行的神是与我们绝对不同的,祂是创造主、救赎主、转化者。另一方面,神亦是在暗中与我们同行。在不同的历程上,神以寡妇和孤儿、税吏和罪人,还有瘸腿、贫穷和长大麻疯的人出现。我们可有记念微小的人?耶稣基督说:「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40)原来,在人生的路途上,我们有不少同行者是微小的他者。当我们以怜悯的心向他们施行公义,我们就能与神结伴同行。

真正的谦卑是容让神的公义深深进入我们的心,叫我们的公义伏在神的公义之下,让祂的恩惠帮助我们超越自己有限的边界。我们承认自己没有行公义,承认我们忽略周围的人的需要;承认我们在这破碎的世界中需要神的拯救。因此,我们一同经历神的宽恕,从罪疚的捆绑中得释放。

培育一个践行仁爱和公义的信仰群体

因为这样,我们立志行公义,不再恐惧行公义。我们研究公义的问题、公义的策略和结构,留意社会的政策和结构;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公义,方能行公义。我们一同交流,一同面对各自的盲点和偏见,一同处理和克服我们感到恐惧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知道:我们能行公义是出于神的恩典,不是倚傍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少人误以为好怜悯和行公义是敌对或背道而驰的,但我们若倚靠神的恩典去行公义,就能体会两者是相辅相成、并肩同行的。

那么,我们先要培育一个践行仁爱和公义的信仰群体,让它有别于其他充满妒忌、讲求竞争的机构和行业。在神学院里,我们期望忠诚的友情是我们关系的重要描述,基督的灵可见于我们彼此忠诚的对待。求主继续引导我们,叫「好怜悯」的忠诚在整个群体之中,叫我们在学院里休戚与共。

       「浸神」盼望提供卓越的神学教育,为神的家装备卓越、合乎主用的传道者。不过,神学院的卓越的背后,是一颗谦卑的心。因着对神、对人的谦卑,神学院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叫人可以发展意念世界,容让想像驰骋,迎对棘手的问题,并且在理智、感情、灵性方面一同成长。我们也期望一同推动谦卑的基督徒灵性,孕育祷告和敬拜的生命,并且反映生命的多样性。

亲爱的弟兄姊妹,耶和华已指示我们何为善,也向我们提出了要求。耶稣基督是行公义、好怜悯的主,祂谦卑地与神、与我们同行。我们要跟随这样一位主,学效祂的榜样,并且成为下一代的好榜样。求主帮助我们领会「行公义」原是与「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相结合的,求主帮助我们这样践行、这样教导公义。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