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2. /
  3. 院长的话
  4. /
  5. 展翅腾扬,跨界传承信望爱

院长的话

曹伟彤院长

展翅腾扬,跨界传承信望爱

感谢神的恩领,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浸神」)在香港履行神学教育的使命已经七十个年头,并且蒙神眷顾,「浸神」在其中不断成长蜕变。 2021年是「浸神」在香港的七十岁生日;若果把其前身「两广浸信会神道学校」在广州的八十年岁月算进去,那就是一百五十岁,可说是「双重生日」。我在此想与读者一同回想、一同数算上主对「浸神」的恩典,与大家分享祂的道,并且一同展望「浸神」的将来。

浸神的四页

当代的宣讲学中,其中一个主要的宣讲方式,就是归纳式宣讲。什么是归纳式宣讲?简单来说,讲章是按着「创意发现的方式」来编写。宣讲者并不预先知道经文的意思;他们将线索放在一起,直至意义最终浮现出来。同样,听众在听道中,不断将线索串连起来,直至发现讲章的主要宣称和呼吁。这种归纳式讲章的样貌是怎样的呢?其中包含了一连串细小的「移动」(movements),朝向一个叫人「啊哈」(aha)惊叹的高潮。因此,讲章的布局是重要的。

其中一个布局方式是威尔森(Paul Scott Wilson)的四页宣讲法。威尔森的宣讲学是基于律法和福音的区分:律法,是神对人类的罪的审判;福音,是神的救赎。威尔森建议讲章可分为四页。 「四页」是四个基本的「移动」。一般来说,第四页是恩典的凯歌,可以培养信心。

我在这里要谈谈香港浸信会神学院的「四页」。这四页的篇幅不是均匀的,前三页篇幅较短;第四页则较长,是有待发展的一页。四页整体述说一个大故事,一个十至十二年的长故事。

第一页:立于传统‧生于忧患‧看见未来

第一页是2009年本院新院长就职。当日我就职礼演讲辞的题目是「立于传统,生于忧患:我所看见的一个开始、一个未来」。背景经文是马可福音第十三章:

耶稣从圣殿里出来的时候,有一个门徒对他说:「老师,请看,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石头!多么了不起的建筑!」耶稣对他说:「你看见这些宏伟的建筑吗?这里将没有一块石头会留在另一块石头上而不被拆毁的。」

(可十三1-2)

然而,耶稣基督却应许:信祂的人「要看见人子带着大能力和荣耀驾云来临」(可十三26)。

2009年,当我读到耶稣基督谈论圣殿被毁的景况,就想起当时神学院的景况。不过,我们也相信基督的应许,祂将要在荣耀之中降临。因此,当日我仍敢盼望。我说:「我们须要重新思想神学教育的卓越。」

第一, 卓越的神学教育能建立卓越的仆人领袖。卓越的仆人领袖具有那与基督的福音相称的品格
第二, 卓越的仆人领袖具有神学智慧。卓越的神学智慧是「以基督的心为心」,那就是:让耶稣基督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成为我们的思想、感情和行动。
第三, 具有神学智慧的仆人领袖能够回应教会和社会。他们能够用眼看见、用耳听见四周发生的新事,并且能够回应和行动。

 

期望这卓越的神学教育的心情,就如诗人所描绘的:「当耶和华使锡安被掳的人归回的时候,我们好像做梦的人。那时,我们满口喜笑、满舌欢呼……」 (诗一二六1-3)我们期待重建圣殿,真的「好像做梦的人」在继续做梦。我们简直无计可施的时候,事情竟然成就了。因此,我祈求神叫我们有如屹立不摇的磐石般坚定,并且被喜乐浇灌。

是的,我们立于传统,生于忧患,我们看见开始和未来。

第二页:展翅腾扬信望爱

第二页是本院六十周年的感恩崇拜。院庆的主题和我当日感恩崇拜的讲道题目,都是「展翅腾扬信望爱」。讲道的经文是腓立比书三章13至14节:

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

2011年,我谈及:保罗是一位老师傅,已经跟随耶稣基督好一段日子,相当认识祂,但仍盼望更多认识祂,所以继续向着标竿直跑,盼望在耶稣基督的痛苦中,经历祂复活的大能。同样,我也听见保罗叫本院的老师、同学要更多认识神,经历耶稣基督的复活大能。

因着相信基督复活的大能,我盼望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是一个门徒群体。这个门徒群体以基督的心为心,终身「在学」 (schooling)。在门徒群体中,学生蒙神和老师指导,老师也蒙神指导,一同学习耶稣基督的心思和智慧。换言之,神学教育最佳的方式就是学徒式教育。意思是:老师必须切实地作耶稣基督的门徒,被神所塑造,有美好的生命;学生获得老师的启发,学习圣经、教会历史、系统神学、伦理、宣讲、宣教、教育、圣乐、辅导等。

这样的门徒群体的神学教育,其标志就是信、望、爱。信心、盼望和爱心是圣灵的礼物。信心,是对神的信任;盼望,是等待神的救赎;爱,是接待罪人、贫穷人、陌生人和敌人。

那次感恩崇拜后,有一位董事跟我说:「你的讲道,好像是在众人面前对着老师说的。」我说:「对的。我在众人面前向着老师说话,是表明我们的志向,表明我们是言出必行,不说空话。」我们是门徒群体。

是的,我们要一同「展翅腾扬信望爱」。

第三页:尊主为大‧跨界传承

第三页是六十五周年院庆感恩音乐崇拜。院庆的主题和我当日感恩崇拜的讲道题目,都是「尊主为大‧跨界传承」。我讲道的经文是路加福音一章46至55节:

马利亚说:「我心尊主为大;我灵以神我的救主为乐;因为他顾念他使女的卑微……。因为那有权能的为我做了大事;他的名是圣的。……他用膀臂施展大能;他赶散心里妄想的狂傲人。他叫有权柄的失位,叫卑贱的升高。他叫饥饿的饱餐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他扶助了他的仆人以色列,不忘记施怜悯……。」

2016年,我们颂唱〈尊主颂〉,因为我们看见学院生于忧患,却成长于神的恩典中。另一个原因是:〈尊主颂〉教我们如何回应社会的挑战。

我们从马利亚得着启迪,马利亚知道神看顾她的卑微,透过她带来神所应许的弥赛亚。马利亚知道神倒转了世界的运作方式,去实现祂的国度。这样倒转的关键在于〈尊主颂〉的主角,就是主耶稣基督。祂没有走到社会的右端(凯撒或彼拉多那里),亦没有跑到社会的左端(奋锐党这群人当中)。祂却跑到贫穷人和罪人当中,让他们获得救赎,呼唤他们进入一个体现神心意的群体──教会。祂透过十字架的苦难和爱,胜过罪恶的权势。

〈尊主颂〉是「浸神」师生直至今天仍在咏唱的诗歌。这可见于「浸神」对社会的反应。跟马利亚一样,在艰难的年代,我们尊主为大,跨界传承。我们跨越时间、空间、种种差异和困难的界限,传承耶稣基督的福音。

是的,我们「尊主为大,跨界传承」。

第四页:恩泽七十载‧传承信望爱

第四页是七十周年白金禧院庆感恩崇拜暨新教研大楼奉献礼。院庆的主题是「恩泽七十载‧传承信望爱」,而经文是哥林多前书十三章1至13节。我们建筑新大楼,并继续进行爱的教导。我们喜爱深耕细作、细水长流式教导。

什么是「教导」? 「教导」的英文词语是edification,意思取自希腊文oikosdomeoOikos的意思是「房屋」或「住所」; domeo则有「建立」之意。欧斯孟(Richard Osmer)诠释哥林多前书的经文时,指出教导(edification)的意思是「建立基督的群体作为神的灵的居所」 。在哥林多前书第三章,保罗描绘了三幅图像(images):

第一, 教会是神的田地(三9)。在神的主权之下,保罗的栽种和亚波罗的浇灌(三6),带来教会的成长。
第二, 教会是神的房屋(三9)。教会的根基是耶稣基督(三11)。
第三, 教会是神的殿(三17)。圣殿是圣灵的居所(三16)。

这三幅图画叫我看见神学院是神的田地,要在神之下「深耕细作」;神学院是神的房屋,要「坚定」立在基督上;神学院是神的殿,有圣灵「内住」,分别为圣。

在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一基础上,保罗指出爱是所有属灵恩赐的规范,是最妙的道。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林前十三4-13)

因此,在三一神的基础上,神学院的教导也必须以爱为规范,以爱为最妙之道。神学教育不单要注重圣经和神学知识,更要着重关系的培育,叫人更爱神,更爱人。我们盼望毕业生都是有心思的(thoughtful),具备有爱心的学问。

因此,一直以来,我们喜欢深耕细作,以「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的态度来教导,进行「只喜欢真理」的教育。我们「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林前十三4-8)。我们也以这样的心灵面对当下,做深耕细作的工夫。

以爱与真理深耕细作

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本院举办了十一场「神学沙龙」及「专题讲座」。除了「神学沙龙」之外,自2020年6月,本院亦开始了迷你的「院长教室」,以研讨会形式先后与一百位牧者及教会领袖,交流学问及事奉经验,以面对当下的景况。

此外,院牧林国彬牧师分别跟二十多位年轻传道牧者交流,举行了四次「焦点小组」(focus groups),又开了三次网上会议,为要汇聚众人的心思,准备筹办本院首届「青年神学教育营」。 2021年9月18日,神学院终于举行了首届「青年神学教育营」,有百多位青年人参加。老师们细听他们的问题,跟他们坦诚对谈!

年轻人,怎么爱?

自从此次「青年神学教育营」取得理想结果,我们「爱的教育」的焦点就具体地转向年轻一代。因此,我自己最近在不同的场合均谈论青少年牧养的课题。去年8月、9月、10月,我分别在九龙城浸信会、尖沙嘴浸信会、荃湾浸信会的崇拜,以「年轻人,怎么爱?」为讲道主题。我不断重复这个信息,并不是在「炒冷饭」,而是我有很多「饭」,可以推陈出新地「炒出热饭」,给更多人享用,让大家一同领受、进深思考,一同受感动和行动。

去年10月24日本院联合毕业典礼和10月31日钻石山浸信会主日崇拜上,我开始讲论「等候室」(waiting room)的信息。我也在去年11月7日「明义周年聚会」上,再次以「等候室」的信息,与几所神学院的院长和学生思想青少年的牧养。接着,11月21日,我在九龙城浸信会的主日崇拜上,以「年轻人,讲真?!」为宣讲的题目,作为「年轻人,怎么爱?」的续篇。

等候室

路恩哲教授(Prof. Andrew Root)以虚拟的故事来谈论现今的青年事工,而我那一个月在讲道中提及的「等候室」,就是来自这个故事。路恩哲谈及一位年轻的女传道J。她从事青年牧养的工作,却不如意,差点儿被解雇。人事委员会认为她没有为教会带来更多年轻人,没有叫年轻人在教会玩得开心。于是,他们把她送到青年事工会议,接受更多训练。这些会议叫她筹办更多活动,这使J传道更加筋疲力尽,更迷失。

后来,奇妙的事发生了。一位年轻的姊妹洛雷娜(Lorena)突然病发入院,J传道邀请教会的年轻人为她祈祷。不少年轻人和家长来到医院的等候室,坐下来一起祈祷。第二天下午,教会的工友伯纳德(Bernard)也来到等候室,在那里倾听孩子们的谈话和祈祷。后来,一名读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来到医院。他看见自己认识的朋友伯纳德,就问:「你怎么在这里?」伯纳德说:「二十年前,我的女儿去世。那时我不在她身旁。我在醉酒。」他讲完他的故事,一些在等候室的成年人,也逐一分享了他们的故事,是在场大多数的年轻人未曾听过的。

其中一位女士,名叫凯茜(Kathy),谈及自己曾经在医院流产,并且认定自己将永远不育。那时,她在医院的等候室等候丈夫,心灰意冷。等候室出现了一位陌生的年长女士,名叫妮科尔(Nicole)。妮科尔竟用了凯茜外祖母常说的圣经金句来安慰她:「你们将要忧愁,然而你们的忧愁要变成喜乐。」(约十六20)其实,凯茜的外祖母同样有不孕的问题。凯茜问妮科尔,何解她竟知道自己外祖母常用的金句。妮科尔说:「我不知道。我是因血栓的问题来医院的,但看来是耶稣希望我和你在一起。」后来,凯茜再次怀孕。凯茜整个怀孕期间,妮科尔每周都跟她一起祈祷。凯茜说:「在这样的等候室里,神派妮科尔来为我祈祷,祝福我们。」

J传道表示,自此之后,她开始用另一个角度看待青年事工。青年事工是一个「等候室」,是一个分享生命故事和行动的地方。每当弟兄姊妹在等候室,就想起洛雷娜,并自然地作出行动,帮助她一家。 J传道又说:「后来,我邀请成年人讲述他们的故事。等候室是一个多代的人讲故事的地方。」在等候室,年轻人或成年人都分享故事。有的述说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有的反思有关基督教传统的故事,比如奥古斯丁的故事。他们解释故事,一同认识神拯救的故事和作为。他们以圣经的镜片,查看所听见的和别人解释的故事。他们坚定地分辨圣经故事的意思,弄清楚什么是生命中真实的东西,辨识神在哪里。

很明显,人可以在等候室遇见神;人可以在人际关系中找到神。关系是我们进入救恩的方式。当我们投进耶稣基督的生命关系,救恩就临到我们。耶稣基督要启示神的爱,并且带来审判和宽恕。耶稣出生于拿撒勒,祂的尊称是「基督」。耶稣基督是真的人,是真的神。当然,神是以神圣的自由,选择在关系中出现。

青少年牧养:等候室中的同在

这种对神临在的理解,改变了我们对青少年事工的理解,叫我们再思如何看当下青少年工作的实况。我们所面对的实况是:长期以来,青少年工作者以为活动多了,青少年就会留在教会。可是,许多青少年却抵不住外面花花世界的吸引,最终离开教会。教会感到无力。

为什么有这种情况?路恩哲认为:教会积极通过活动来建立丛林,或者也有一些教会着重门徒训练,借此栽种了很多树木,却忽略了树木所扎根的神学土壤。教会只注重外在的活动,却忘记了内在的信仰核心价值,忽略了神学。因此,我们不仅要考虑活动的安排,也要明白心思教导的重要。我们需要转而关注「神学性的心思」、「神学性的实践智慧」。神学是必需的;神学智慧必须是来自圣经。青少年事工不是单单问「我们怎么吸引年轻人来教会?」,而是更要问「耶稣基督在哪里?」。青少年事工,是让青少年在生命中经历耶稣基督的同在。青年教牧同工要有心思,记得所要做的,是与年轻人一同经历「神的同在」。青少年事工的目的,是叫年轻人与神同在,并且与他人同在。

去年11月11日「全院祈祷会」中,年轻的同学带领老师和同工一同祷告。学生带领我们聚焦于「与人同在」的神,宣告主耶稣「与人同在」的应许:「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哪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十八20)接着,学生借用韦尔斯(Samuel Wells)的「同在」(being with)观念,带领我们一同思想,一同祷告。同学向我们宣布:因着耶稣基督的呼召,我们得以与其他「人」和「物」同在,成为一个「以基督为中心」的「门徒群体」。

我很喜欢同学的带领。是的,神起初已经决定,要与我们同在!人经历信望爱的方式,就是不断寻求与神同在、彼此同在,并与受造的万物同在。正如我们在敬拜中,与神同在,而我们宣教使命的核心,就是与陌生人同在,期待他人遇见基督,一同享受基督的同在,经历神所赐予的信望爱关系。这正正是「等候室」中「同在」的祷告。这正正是我们期盼以「等候室」来重新开始青少年牧养工作的愿景,就是以信、望、爱来引导年轻人,使他们认明神的临在和生命,经历神的同在和拯救。

上述的故事和思考,揭示了神学海洋中一个更深的水域,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这一切均直接系于一种始于实践又终于实践的神学。这将带来更多关于青少年事工的新思考。

等候室式青少年神学教育

读了「浸神」的这四页,尤其是第四页,你们归纳得出什么呢?你们听见什么呢?

我听见:「浸神」或多或少要担起教导年轻人神学思考的任务。我们将会继续「细水长流,深耕细作」,进行「爱的教育」,进行「等候室式」的年轻人神学教育工作。我盼望「浸神」首先在香港一百五十多所浸信会教会中,开始年轻人的教育工作。我相信这种神学教育的持续发展,是教会性的,也是社会性的,可以为教会和社会带来改变。

新教研大楼:信望爱工程的里程碑

另一方面,在这十年建立的基础上,新教研大楼的落成,正标志着本院朝上述的教研方向以及更大的方向,迈进一个新的阶段。这座大楼标志着心思和情谊,标志着神和人之间的信、望、爱。其实,最初构思这座大楼的名称时,就给了它另一个名字:「信望爱大楼」。记得当初我刚任院长,陈世英执事太太陈罗耀嫦执事打算捐献一百万美金来兴建这座大楼。那时候,我才开始院长的工作,是个新手。所以我对她说,待神学院成长之后,我们才请她帮助我们。我希望这扩建工程是一项属灵的工作,能够荣耀神的名字,且是大家欢欢喜喜地完成的。如今,这真的是一个快乐的工程,大家都因为爱神、爱学院的缘故,全情投入,竭力付出,从头到尾快乐非常。大楼终告落成了。

现在大家看见这座大楼的底层是「陈世英执事纪念中心」,这可说是整座大楼的基础,是「信望爱大楼」的基础。陈世英执事本人很喜欢信望爱的真理。我们从这层开始构思,在其上的楼层就用于教研方面。后来,有很多具有心思、才智、爱慕信望爱的人陆续捐献,成就了这座「信望爱大楼」。有关的故事,日后可以另撰文章缕述,好细数人间恩情,见证神无尽的恩典,一同赞美感谢神。所以,每当看见这座大楼,我就想到它标志着美好的灵性和教研工作的结合,是卓越的成果。十二年前,我谈论要培育卓越的仆人领袖,如今我大胆说,要获取卓越的研究成果,就是信望爱的教研和学问。

我们真的「好像做梦的人」在继续做梦。昔日,我们简直无计可施,事情最终竟然成就了。神叫我们有如屹立不摇的磐石般坚定,并且以喜乐浇灌我们。

因此,这大楼建筑期间,我们在准备以下的心灵及教研工程。

第一, 这两个月,我们开始集结国际学者,不断扩充人脉网络,希望加强彼此互动,推动本院的教研。
第二, 教授团队将进入年轻化和群体化的阶段。我们要提升教授团队的教研能力。他们必须态度谦卑,群策群力,一同教学和研究。他们要集体研究,不再单枪匹马,也不只是独自进步。
第三, 教授团队将要增加本地培训的老师。过往,我们倚重外国培训的老师。如今,我们的策略是既集合世界级的名师,继续聘请名校毕业的老师,也「自家制造」,培养本土精英。
第四, 发展实践神学。我们先从青少年研究开始,然后转而开展宣教、传福音等范畴。我们计划跟教会一同去发展。过往,我们跟年轻的校友一同去办青少年的神学营,教导下一代,将来我们仍要继续与他们一起办下去。至于差传方面,我们也会与一些教会合作,一同服侍。新教研大楼设有一个房间,正是关乎实践神学的。
第五至第九,就有待老师们一同构想吧。 ……
第十, 希望下一代团队能够继承这十年累积的经验,跨界传承,更具心思和创意地走前面的路。

展翅腾扬,跨界传承信望爱!

深愿下一代立于传统,虽生于忧患,仍看见新的开始,看见未来,且具备品德和神学智慧。

深愿下一代继续「展翅腾扬信望爱」,且终身「在学」(schooling),成为以信、望、爱为标记的「浸神」门徒群体。

深愿下一代「尊主为大,跨界传承」,且像主耶稣基督一样,透过十字架的苦难和爱,胜过罪恶的权势。

深愿下一代蒙受「恩泽一百载(或一百八十载),传承信望爱」。

感谢神,让我们建成新教研大楼,整装待发。我们将加强教研,我必亲自大力推动,众同工也必乐意一起推动。我们要继续进行爱的教育,进行教导(edification),深耕细作。我们要在爱中建立教会,就是耶稣基督的身体。

盼望「浸神」与其他神学院、教会及学术群体有更多合作;盼望我们跟其他院校彼此相爱,在圣灵里合一。深愿「浸神」七十周岁后,继续年轻,满有年轻人的热情活力。深愿我们在神的灵风中,「展翅腾扬,跨界传承信望爱」。阿们。

* 本文改写自笔者在本院白金禧院庆感恩崇拜(2021年11月28日)之演讲稿。经文均采用和合本修订版。 。

202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