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2. /
  3. 院长的话
  4. /
  5. 神恩典的印记──「浸神」校园扩建小故事

院长的话

曹伟彤院长

神恩典的印记──「浸神」校园扩建小故事

一直以来,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浸神」)的成长和发展,满有神恩典的印记。这些印记让我们深深体会神又奇妙又真实的带领,叫人啧啧称奇,惊叹不已

从一件美事说起

2009年初,我刚出任院长不久,一位爱护「浸神」的肢体,承诺捐助一笔可观的奉献,用作西澳校园内兴建一所新建筑物。当时本院经历重重困难,那时落实校园扩建计划的可行性不高,所以我暂缓有关计划。另一方面,我将精力集中于重建神学院的团队,培育师生同工的心灵,增强彼此的协作。在神的感动下,我「灵」机一动,想到要多探访校友和捐献者,希望借此与浸信会群体重新建立互信的关系,并且感谢他们过往的同行。

于是我四出探访,期间有一位捐献者跟我说,日后可不必探望她,因为她已经年纪老迈,再没有能力捐献给「浸神」。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继续到病榻前探望她,只抱着感恩之情和关怀的心。万料不到,她离世后,本院竟收到她的一笔巨额遗产捐献!经历这事之后,我体会原来神的眼目,从没有离开这一所需要重新栽植的神学院。这件出人意外的美事,成为「浸神」经历神同在的一个重要印记。

作神的好管家

又有一次,有一对夫妇主动关心我,并且主动捐献给学院。他们向我表示,自己的余钱不多,只能捐赠港币十万元给本院。我知道这是他们的爱心奉献,犹如福音书中「穷寡妇」的奉献(可十二41-44;路二十一1-4),所以我特意邀请他们前来本院,在众师生面前从他们手中接过这张支票,借此见证这对夫妇对神的信心和爱心,也借此引导老师和学生明白要常心存感谢,并且要作神的好管家,一分一毫也要用得其所,才不辜负捐献者勤俭积蓄而来的奉献

后来,我为一个基金会物色董事,因而认识了一位资深会计师。他是香港四大会计师行其中一所的合伙人。与他会谈的过程中,我从他身上暗中「偷师」,学到一些理财观念,明白了必须让人知道神学院运用金钱是谨慎负责的,方能叫人甘心乐意地奉献。这宝贵的功课成为我一个重要的理财观念,助我带领学院同工如何运用金钱和资源。

神学院在成长的过程中,偶尔也遇上一些障碍。 2016年,有人重提昔日一桩旧风波,叫人误以为本院先前的问题仍然存在。此事对学院或多或少带来冲击和影响。纵然如此,但我们继续紧紧跟从神,迎难而上,稳步前行。这些年间,「浸神」深耕细作,务实地推动细水长流式的神学教育工作。经过这些日复日的栽种和浇灌,学院在神的手中渐渐成长。近年,「浸神」的神学教育和学术研究,且获得浸信教会以外的众教会及学术群体的肯定,这实在是超出我们意料所及。

稳步成长扩建校园

神学院不断成长,有需要为未来的发展而扩展校园空间,董事会也认同这点。于是2014年中,董事会成立「购置物业小组」,代表学院洽谈购置西澳附近村屋的事。当时我和几位董事及同工,在烈日炎炎下到过几个村屋楼盘实地视察。惟各个楼盘均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加上政府当时刚刚推出「双辣招」政策,大大推高购置住宅物业的成本,学院遂搁置购买村屋的方案。

经过反覆思考,我们最后一致认定在西澳校园内兴建一幢新大楼是最佳的解决方法,既便利地方使用的重新规划,也便利将来的行政和保安管理。 2016年初,董事会议决通过西澳校舍第三期扩建工程,并同时成立「校舍发展策划委员会」及其辖下的「建筑小组」,以协助学院逐步落实兴建新教研大楼的计划。

上主领航同心跟从

在校园扩建计划的最初阶段,我们已一同经历神奇妙的带领。当时本院向地政总署申请在西澳校园增加八千平方呎的建筑面积,地政总署向本院批出第一口补地价金额为港币3,797万元。众委员均认为补地价金额过高,与拟增建面积按其用途估算的市价不符,遂一致决定本院应向地政总署提出上诉,请求重新评估补地价金额。

当时我想到扩建工程所需的一分一毫,皆弟兄姊妹的爱心奉献,所以学院断不能在补地价一事上「软弱」。若最终不获当局减低补地价金额至合理水平,学院就宁可撤回扩建计划。

经过一轮严谨的工夫,本院向地政总署提交充足的文件,并提出充分的理据,结果获大幅削减补地价金额至港币1,657万元,最后更以稍低的港币1,591万元完成补地价。这次奇妙的经历,让我们能够再次凭信心坚定地宣告:惟有神是「浸神」独一的主。整项扩建工程必须由主领航,我们则紧紧跟随主,行在祂的旨意中。

紧接下来的工作,是设计新教研大楼的各楼层图则。 「建筑小组」成员再次贡献其专业意见。我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举行会议,大家十分享受在会议桌上的交流互动。当中没有争拗,没有虚耗精力和时间,各人一心一意为神学院的最大益处和神学教育的前景,倾出自己的力量。很奇妙,各人在劳苦中经历合一的团契;大家互相欣赏,彼此补足,一同察验神的心意。

风云变幻使命不移

正当校园扩建工程按部就班开展之际,香港经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使我再次思考是否该在此时此刻大兴土木:弟兄姊妹在金钱周转上可能出现困难,加上各人对香港前途的看法不尽相同,香港教会是否仍然支持「浸神」的神学教育事工?经过恳切祷告、寻求神的旨意之后,我坚信「浸神」要继续稳稳地扎根于香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秉承浸信会先贤在香港兴办神学教育的使命,努力传扬福音,培训天国工人。

心志既已立定,我们便靠着神的恩典,乘风破浪,坚定前行。在筹募校园扩建捐献的事上,神让我们再次经历祂奇妙的作为。

更多美丽动人的故事

有一位肢体,近年从其他地方教会转到浸信宗派聚会,因我曾有机会和她一同敬拜而彼此认识了。当她得知「浸神」正进行校园扩建工程,在学院还未展开大规模的校园扩建筹款活动之前,就早已主动作出捐献。迄今她已为校园扩建工程奉献超过港币340万元。

今年3月中,我按预约的时间前往诊所覆诊。那位心脏科医生,早前已回应神学院的呼吁,为本院的校园扩建工程奉献了港币110万元。我原想顺道感谢他的奉献,岂料他问我校园扩建工程是否还有需要后,就再捐献港币200万元。这是神给我们何等奇妙的印记!因为他已为扩建校园之事作出大额奉献,按常理推想,在香港现今的环境下,岂敢奢望他再进一步奉献,而且金额还要比先前的更大啊!

自新教研大楼的建筑工程动工以来,「建筑小组」其中两位成员白中兴执事和陈如森弟兄,受学院委托负起驻场监督的工作,指导承建商按计划和进度施工。他们不辞劳苦,贡献自己的时间和专业知识,叫我们实在过意不去。岂料就在学院打算给予对方微薄「车敬」聊表谢意之际,竟然收到白执事奉献港币100万元的支票!

6月中,我和一对很久没有见面的夫妇吃饭。席间,他们拿出一张港币100万元的支票奉献予校园扩建工程。我知道还有许多弟兄姊妹,出于神对他们的感动,对神学教育的负担,对「浸神」的关爱,也因着教会牧者和长执的鼓励,他们为本院的校园扩建工程作出了爱心的奉献,有数百数千元的,也有数十万、一二百万元的。不管捐献多少,弟兄姊妹对「浸神」无私的奉献,其实代表了他们对神的爱,也代表他们对本院的神学教育事工,投下信心的一票。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未能在此一一细数,盼望将来再有机会详述。

我本身只是一位学者、一位牧师,既不懂如何筹款,也不懂扩建工程,并且还有许多事情,是我经验和才干所不逮的。但神却感动祂忠心的信徒起来帮助学院,在这培育天国工人的园地上,成就一桩又一桩的美事。细数这些感人的美丽故事,让我们看见,神借着众教会的肢体――以及他们对神作出的信心回应――赐福予「浸神」的校园扩建工程。这一切叫我们铭记心里,使我们向神发出由衷的感恩和赞美

铭刻于「浸神」历史的故事

直至执笔之际,学院收到校园扩建奉献的金额约为港币2,700万元。虽然这与筹款目标港币7,000万元尚有一段距离,但我深信神必一步一步带领我们。

记得在诊所等候见心脏科医生时,我写下一节金句:「并且他们所做的,不但照我们所期望的,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献给主,又给了我们。」(林后八5,和合本修订版)我盼望捐献者首先向神祷告,立志将自己献上,然后按神所量给各人的信心和能力,甘心乐意地以具体行动回应主的呼召,并在现今的香港,借奉献表明他们对神的心意。

后来我也鼓励捐献者坚定地、有信心地将他们的名字铭刻在「浸神」的历史上,成为印记:不论是把名字镂刻在新教研大楼的建筑物之上,或是留在《院讯》的「征信录」之中,好让他们美好的见证和榜样,成为围绕「浸神」的一朵朵美丽的云彩

5月20日,学院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新教研大楼平顶礼」。这典礼由两位义务同工负责统筹,她们在退休前分别是中学校长及副校长。这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典礼。过程相当顺畅,各人怀着感恩的心,向神献上祷告,祈求神帮助「浸神」能有美好的神学思考,并有美好的神学践行,成为教会的福气,指引众弟兄姊妹一同在信仰上实践,一同拥有信、望、爱的美善。

每当念及那些支持「浸神」、为学院奉献的弟兄姊妹,我心里都十分感动,很想将这些美丽的故事一一记下。深愿你们乐意帮助并支持神学教育的心,也铭刻在「浸神」的故事之中。

202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