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2. /
  3. 院长的话
  4. /
  5. 神学智慧的锻炼:宣讲

院长的话

曹伟彤院长

神学智慧的锻炼:宣讲

具有「神学智慧」的「实践神学」

出任院长这九年间,我一直在「浸神」从事实践神学的培育工作。由于我师承普林斯顿神学院(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亦吸纳了耶鲁神学院(Yale Divinity School)、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福乐神学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的精髓,所以希望发展出一套能够面向教会、迎对社会的实践神学。所谓「实践神学」,就是辨明耶稣基督心肠的「神学智慧」( theologia )。它具体落实于宣讲、宣教、教牧关顾、基督教教育等不同领域,帮助我们以耶稣基督的思想、感受和榜样去践行、生活、见证、教导。

同心协作:跨科际研究

从2009年开始,「浸神」致力建构具有神学智慧的实践神学,开展了教授团队「同心协作」(synergy;或说「协合作用」)的新阶段。老师不单埋首于自己的专科研究领域,还涉猎其专科以外的范畴,朝向更具创意的跨科际研究和对话。 「浸神」教授团队同心协作的实践例子包括:

  • 在圣经科方面,两位新约老师本是保罗研究和希腊文的专家,但他们还跨科际地研究政教关系及犹太传统。两位旧约老师原本主要从事摩西五经、历史书、诗歌、先知文学的教学及研究,但他们现在也跨越到伦理学、领袖学、圣经翻译、牧养职事的圣经教导等领域。
  • 至于基督教思想科,我们的老师包括了系统神学、神学与文化、神学与哲学、教会历史等研究领域的专家,他们也同时分别从事伦理学、圣经研究、灵修学和领袖学的跨科际研究。
  • 在实践神学科方面,我们的老师分别有基督教伦理、宣教和世界宗教、宣讲等研究领域的专家,他们也同时分别投身于浸信会历史与信仰、生态神学、宣教神学、领袖学、灵修学和生命教练的研究领域。
  • 最后,在宗教教育和教会音乐方面,我们的老师分别专于基督教教育、儿童教育、教育评估方法及设计、圣诗学、合唱学,他们亦跨越到实践神学、残障神学、边缘群体的牧养、社会事工、发展心理学、智商理论、灵命塑造、以音乐为载体之神学表述等研究领域。

教授团队所产生的协合作用,不但能避免当代神学教育过于分门别类、支离破碎的现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推动学院不断向前发展,以耶稣基督的心肠和智慧,迎对教会和社会所遇到的种种挑战。

同心协作:老师合教

教授团队经过近十年同心同行,彼此的信任和情谊与日俱增,自然而然产生紧密的互动关系和良好默契。这一方面可见于近年早会里老师的宣讲。他们经常以学院当下的学习方向,作为其宣讲的重心和主题。另一方面,这亦可见于老师的教学。他们愿意摒除门户之见,与其他老师一起合教同一科目。

「合教」(team teaching)是「浸神」实践神学的另一种实践形态。在神的恩领下,圣经研究科及基督教思想科的教授团队渐渐强大。至于实践神学科方面,我想可以任用一些在某个专业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基督徒学者,与本院专职老师合教有关教牧关顾与辅导的科目,务求理论与实践并重,让学生得着最大的学习效益。我也安排一些老师一同合教某些科目,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思考同一学科的不同层面。譬如学院为了加强「教会敬拜学」一科的神学意涵及圣经基础,除了安排教会音乐科老师任教外,还安排了旧约科、新约科及基督教思想科的老师组成五人教学团队,合教该科目。

此外,有老师甚至主动邀约其他老师一同合教一些新开设的选修科目。其中包括2015-16年度春学季的「教会论神学观」(Ecclesiology),由邓绍光教授、黄福光教授、卢允晞博士、禤智伟博士、刘振鹏博士及林国彬牧师六位老师任教;以及今学季开设的「韦利蒙:崇拜、伦理、宣讲」(William Willimon on Worship, Ethics and Preaching),由邓绍光教授、禤智伟博士及林国彬牧师三位老师任教。

几年下来,我看见老师们一心一意将自己的教研专长及实践经验贡献出来,不纠缠于面子之争,不拘泥于门户之见,在课堂上聚合各人之长,互相交流学问。一方面,各人的学问因此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学生亦可从不同老师身上,学得更多,学得更好。这是我喜悦看见的景象。相信神看见这一群谦卑地互相学习的老师,也必心满意足。

同心协作:「双飞」与讲道

「浸神」这个门徒群体致力实践同心协作的层面,并不局限在教授团队,也延伸至学生的毕业讲道安排。 2010年,学院恢复「毕业讲道」。但学院早会次数不足以让所有毕业班同学都有机会在早会宣讲;为解决这问题,我提出「双飞」的概念,就是编排两位同学在同一个早会宣讲。两位同学可以自行协商,或两人选择一个彼此相近的讲题,或两人讲解同一书卷两段相连的经文,或讲解不同书卷两段相关的经文,从而使两篇信息彼此连贯,互相呼应,发挥「双翼齐飞」之效。及至2017年,更有老师伙拍毕业班同学,在同一早会宣讲两段互有重叠的经文。师生在台上宣讲的信息,前呼后应,彼此唱和,将「双飞」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叫人津津乐道,感动难忘。

近来我体会到,每位老师的讲道风格和内容都在不断蜕变进步。这一方面固然是出于人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出于神在人生命中进行更新塑造的工作,使整所神学院降服在神的权能之下,一同辨明耶稣基督的心意,宣讲天国和平的福音。

同心协作:「助教」讲道学

2017-18年度春学季,由于有一位客席老师未能回港任教道学硕士课程的「宣讲学」,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惟有硬着头皮「粉墨登场」,顶替那位老师,承担这科目的教学工作。对于出身自系统神学科的我而言,起初接下任教宣讲学的差事后,实在没有多大信心能够胜任。后来灵机一触,想到可以邀请宣讲学的「老手」林国彬牧师作我的合教伙伴。他欣然答允的一刻,我喜上眉梢。

从开始构思课程编排,到现在已临课程的中段,我和林牧师不但合作无间,毫无争拗,而且他更让我享受到弟兄相交之爱、合教之乐。一方面,我从中吸取了林牧师教授宣讲学的经验;另一方面,我把握这难得的机会,将我和林牧师的一些神学思考汇聚整合。再者,今次合教宣讲学,让我有机会重新细读宣讲学理论。我和林牧师一同仔细研读一本宣讲学名著。相信我们不单学习到优秀的宣讲学理论,而且在我们的宣讲中,也会把这些理论实践出来。

犹记得开学初期跟同学讲解这课程的要求时,有些同学表现得非常紧张。对于要阅读该本宣讲学名著,有些同学更显得有点胆怯却步。感谢神,我看见同学非常认真地吸收那本经典宣讲学著作的睿智,我和林牧师都深感欣慰。进入第一次试讲阶段,从同学的宣讲表现,我看到过往圣经科老师对他们用心教导的痕迹。同学的宣讲十分忠于经文的意思。他们实践了院训所言:「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二15)。其实,同学这种忠于圣经的宣讲,不但展现在课堂上,也展现在毕业讲道中。现时第三部分尚未开始,我期望同学能把讲章的形式和结构拿捏得好,好让受众能够参与整个宣讲事件,听到神的话语。我和林牧师以祷告的心拭目以待。

今次任教宣讲学,让我再次听到从上而来的声音:整所学院要聚焦于传道者最重要的职事──宣讲十字架的福音,以宣讲学作为「浸神」实践神学的特色。师生一同在讲道和听道中辨明神的心意,以致我们可以对应教会的需要,迎对社会的变迁。期望「浸神」将来能够举办更多有关宣讲学的工作坊和讲座,让教牧同工和信徒领袖能与我们一同在神的话语中长进。

神学智慧的锻炼

担任院长至今这九年,我不断推动学院发展实践神学,感觉自己好像在重读道学硕士课程,希望自己对宣教学、宣讲学、基督教伦理、教牧关顾、基督教教育等不同学科有更深、更广的认识。为了进入实践神学的领域,我重新阅读一些著作。甚至撰写《院讯》「院长的话」这类文章,我也要求自己起码要达到道学硕士课程优异生的写作水准。

经过九年深耕细作,从毕业校友身上流露的质素,我们看见学院锻炼学生的神学智慧,初有成果。最近,本院出版处将我过去原刊于《院讯》的三十多篇「院长的话」结集成书,取名为《神学智慧的锻炼》,献给带领「浸神」走过成长蹊径的三一神。回望过去,不能不向神献上由衷的感谢!祂教导我如何思考带领学院前面的方向,又赐予学院一个同心同行的老师团队,让我们能够跨越界限,实践一些在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展望未来,期望学院能够靠着神的恩典,朝向「学术更卓越,神学更到位,教会更蒙福」的目标奋力前行。神是「浸神」的元首,祂带领我们往哪个方向,我们便努力向着标竿直跑,将荣耀归给祂。阿们。

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