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2. /
  3. 院长的话
  4. /
  5. 一个大课室—— 一同锻炼辨明「耶稣心肠」的智慧

院长的话

曹伟彤院长

一个大课室—— 一同锻炼辨明「耶稣心肠」的智慧

「……耶和华赐人智慧,知识和聪明都由祂口而出。」(箴二6)

回顾我担任院长这六年的岁月,除了肩负学院繁重的行政工作之外,有一件重要的工作是我从没放弃的,那就是学术研写。作为一个神学工作者,我很喜欢研究和写作,因为透过不同学术领域的钻研,我能够辨明耶稣基督的心意,然后按这心意去践行、教导、生活和见证,欢乐地与神同工,并且更有力地迎对生活和事奉上的各样困难及挑战。这种辨明「耶稣心肠」的能力,就是「神学智慧」( theologia )。它让我们能够明白耶稣的思想、感受和做法,并以此作为我们的思想、感受和做法的模式。过去几年,我有机会与校内师生一同探讨殷切款待、宣讲、宣教、教牧关顾等课题,一同向耶稣基督这位生命师傅学习,以辨明祂的心肠,成为一群「在神以下」 (under God)谦卑受教、愿意将神学知识与生命实践结合的门徒群体。

学习殷切款待:一所具有灵性的神学院的表现

「殷切款待」(hospitality)是传道者必须具备的生命素质,是一种合一的表现和见证。 2009-2010学年开始时,我在开学典礼上以「殷切款待的合一」为讲题,指出新约philoxenia一词有热情款待之意,它不仅指对陌生人的爱,也指欢乐地享受主人与客人彼此间的热情。神临在这些热情款待的交往,祂在当中为我们「加油」,叫我们尝到合一的甘甜。

我期望「浸神」的师生在日常生活中,一起学习以爱践行殷切款待。纵然我们有着不同的性格、气质、背景和经验,却愿意透过彼此款待而聚焦于相互的理解和召命上,成为一个合一、仁爱的属灵群体,一同在这撕裂的世界服侍神。

学习宣讲:操练生命宣讲的灵性

「宣讲」是传道者一个极其重要的职事,我们要忠信地、谦卑地宣告福音的信息,只传基督和祂的十字架,而不是用委婉绚丽的说话来包装。在2010-2011学年的开学典礼上,我以「愚拙:生命的宣讲」为讲题,勉励众师生要活出与十架福音相称的生命,要返回传道者的核心召命——不追逐世界的智慧和风气,只全心倚赖神的灵,宣讲「愚拙」的十架福音。当我们这样忠心地宣讲,就不会跌进琐碎的人际关系的桎梏,不是希望叫别人「感觉美好」,而是邀请他们进入生命的改变;这就是生命宣讲的灵性。

我勉励同学要在每次宣讲中有佳美的服侍,若以厨艺为喻,我的期望是:即使他们未达至五星级厨师的技艺,也能烹调营养丰富的家庭小菜。学院着力训练学生作一个言行一致(walk the talk)、身体力行(walk the walk)的宣讲者,勉励他们要有生命的宣讲,各人要在将来的事奉岗位上,成为忠信地传递神话语的「福音使者」;成为聆听和关顾羊群的「牧人」;成为勇于说出真理、敢于以行动维护真理的「先知」。

从2009-2010学年开始,学院在早会恢复「毕业讲道」,给应届毕业同学宣讲的机会和操练。老师也着重身教言教,在早会、主日讲道、培灵会、奋兴会中用心宣讲信息。除了举办释经讲道周,以及与宣讲有关的研讨会、专题讲座,我们还在2011年8月举行了钻禧白箴士讲座,邀请美国圣经宣讲学的翘楚朗基教授(Professor Thomas Long)前来讲解和示范从准备到宣讲的过程。我们从他的分享得着不少启发,也有机会在聚会中一同热烈讨论。

学习宣教:跨到教会、跨到世界的神学智慧

「宣教」是门徒群体面向教会、面向世界的必然实践。在2011-2012学年的开学典礼上,我以「门徒群体的宣教使命」为题,强调神学教育的宣教面向——门徒群体并非追求聚居式的生活,而是要不断向外拓展;我们的神学并非私有性,而是公共性;我们是领受了宣教使命的门徒群体,要向世界宣告神的权能,并且相信神会带领我们进入祂的管治当中。

「浸神」所培育的传道者,不一定每个都当宣教士,但他们每个都会有宣教的心灵,深知教会的本质就是宣教。事实上,「殷切款待」也是一种宣教的心灵。我们不单在门徒群体中殷切款待,亦知道我们的召命是款待陌生人,主动地与他们分享基督的大爱和恩典。耶稣曾这样教导门徒:「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35、40)可见,殷切款待那些微小的陌生人,是宣教的整全使命的实践。殷切款待是打开教会的门去接待陌生人,欢迎他们进入神的家,关怀他们的需要和分担他们的痛苦。

学院的师生学习殷切款待那些「最小」的陌生人,主动去探访露宿者、「边青」、新移民及被囚者,向他们见证福音的生命力和喜乐。陌生人不但生活在香港,也在内地、亚洲,以及世界的不同角落。师生每年前去不同的宣教工场,殷切款待当地的陌生人,向他们见证基督的爱。当殷切款待成为「浸神」这个门徒群体的生活习惯时,众人就认出我们是基督的门徒。

学习教牧关顾:一种「由殷切款待到宽恕」的教牧神学

「教牧关顾」是传道者在经历了神的款待,经历了神那份无限、无条件的宽恕后,殷切地跟那些不相同的人一同经历神奥秘的恩典。在2013-2014学年的开学典礼上,我以「宽恕的群体」为题,与众师生一同思考:在「宽恕」与「公义」孰先孰后这问题上,我们当如何选择?马太福音第十八章记载基督教导祂的子民要宽恕别人七十个七次。祂自己留下的榜样,是在外邦人和税吏回应以先,已亲切地与他们相交。可见,雅量的宽恕是先于犯过者的逐步改变。它能带来真正的公义、关系的转化,也带来人心的改变、和平的群体。

带有宽恕心灵的款待,是透彻的殷切款待。这样的款待是我们五年多以来所共同学习的方向:我们要成为一个具宽恕心灵的款待群体。我们的召命是不单款待那些我们喜欢的同路人,也款待陌生人及那些曾伤害我们的人。我们学习七十个七次的宽恕,因深信那具有宽恕心灵的款待能带来更宽广的行动,带来学院的团结一致和休戚与共(solidarity),带来教会的合一和休戚与共。

除了具备宽恕的心灵,传道者作为一个关顾者,也要有一份同理心(empathy)的「理解」,以致他能进入别人生命的经验世界。同理心要求我们暂时放下自己的想法,真诚地进入别人的世界观。这并非期望自己跟对方混在一起,而是要跨越自己生命的清澈,跨到对方生命的混乱,去认知和感受别人的世界。然后,我们要走出这个世界去传达我们的理解,并且重构(reframe)对方的问题,从而改变事件的意义。这份同理心必须经过锻炼、培养而成为关顾者的第二天性。

祷告是教牧关顾一种很重要的实践,让人与神、人与人得以团契相通( koinonia )。在福音的亮光下,我们的祷告全心全意地以神为中心,将人的需要带到神那里。这是我们的天职一个重要的部分。伦理的思考也连于祷告,它必须具备神学智慧,必须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必须对脉络有所掌握和理解。在一切思考的背后,最重要的仍是祷告。祷告帮助我们体察神的心意,选择一个最适切的方案。快将于今年3月10至12日举行的白箴士讲座,主题为「与上帝同在」。我们邀请了有丰富牧会经验的欧美著名神学家韦尔斯教授(Professor Samuel Wells)担任讲员,他将帮助我们一同学习深化祷告。

一个大课室:一同锻炼辨明「耶稣心肠」的智慧

学院五年多以来所走过的学习之路,见证了神如何牵领着我们成长和前进,使我们从「殷切款待」进入「宣讲」、「宣教」,再朝向「教牧关顾」进发。在这段日子,感谢神引导我将所学所思结合于领导和服侍的职事,也感谢祂为学院预备了一群与我同行的好老师。老师团队更在2009年中开展了一个「同心协作」(synergy)的新阶段,彼此的共识是:每位老师不单在自己的专科研究领域中有所贡献,而且也涉猎其专科以外的范畴,朝向更有创意的跨科际研究和对话。这种跨科际整合的实践,不但能除去教学的分门别类,更能使老师团队的同心协作产生巨大力量,推动学院前进,让神学教育能帮助未来的教牧去理解社会的文化和处境,以致教会可以有力地迎对社会,在一个充满挑战的世代承担召命。

学院有许多不同的课室,这些课室也同时连结为一个大课室。感谢神建立了我们的老师团队,叫他们能同心协作,并且与我并肩同行,致力将「浸神」塑造为一个多元而合一的门徒群体。在「浸神」这个大课室里,师生学习一同思考,学习一同读书和研究,也一同锻炼辨明「耶稣心肠」的智慧。这样的学习之路还会一直延伸下去。神是智慧的源头,祂乐意将知识和聪明赐给敬畏祂的人。

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