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2. /
  3. 院长的话
  4. /
  5. 再谈行公义:尊主为大‧ 与神同行

院长的话

曹伟彤院长

再谈行公义:尊主为大‧ 与神同行

行公义是善待邻舍和分享恩福

2016年是本院六十五周年的院庆年。马利亚的〈尊主颂〉是我们的院庆诗歌,是老师和同学所颂唱的灵性诗歌,也是一首歌咏自由的诗歌。

在马利亚的年代,百姓一般相当贫穷,他们面对沉重的税制,面对一个喜欢战争和杀戮的希律王。不过,马利亚唱出〈尊主颂〉时,她的心灵却是喜乐的。马利亚尊主为大,她赞美神的厚恩,感谢神不嫌她卑微,竟然透过她带来他们期待已久的弥赛亚。

马利亚不仅为自己的生命歌唱,更为那些忠信的贫穷人唱出一首自由之歌。她相信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盼望公义所带来的倒转(inversion):「祂叫有权柄的失位,叫卑贱的升高;叫饥饿的得饱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路一52-53)马利亚预言神将叫那些作恶的统治者从高位堕下,祂要在不公义的旷野开出道路,人要在其上行公义。

马利亚的〈尊主颂〉叫我想起弥迦书六章8节:「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迦先知看见国家蚕食百姓的生命,看见政府扩张军事,百姓在苛政重税下受苦,又看见富足的人尽情享受奢华逸乐的生活,没有关心四周的贫穷人。弥迦指出:这样的欺压、这样的人际关系违反神的公义。他呼唤政府要知道什么是公义,更要施行公义。同时,弥迦也呼唤以色列百姓要善待邻舍,不可有违公义:不要在床上图谋罪孽、筹划恶事;不要占据人家的田地和房屋;不要欺压或诋毁他人;不要对陷入困苦的邻舍视若无睹。神期待以色列民要有守约的行动: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

行公义是物归原主

行公义是神的主要期望。 「行公义」( mispat )并非只是给予别人应得的东西,它不是一个冰冷、计算式、合约式的决定;行公义乃是要好好照顾邻舍,跟孤儿、寡妇、客旅和穷人分享生命的恩福。

从另一角度来看,行公义是不拿取人家原本拥有的东西,看这些东西为自己所拥有的。行公义是自我反思,找出本来属于别人的东西,并物归原主。

布格曼(Walter Brueggemann)曾讲述以下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淑女到一间咖啡室品茶。她叫了一壶茶,还准备拿出手袋里的饼来品尝。一个牙买加男人进入咖啡室,坐在她对面的座位。他也叫茶,女士没有理会对方,只安舒地享受时光,阅读她手上的书。她一边享受阅读,一边拿碟上的饼吃。可是,她留意到同桌的男人也跟着她拿碟上的饼吃。她竭力按捺心中怒气,继续阅读。隔了一会,她再拿另一块饼,对方竟然也拿另一块饼!她更愤怒,用眼瞪着他。此时,对方拿走最后一块饼,还微笑地分一半给她。她怒不可遏,立即付钱离去。她到达车站后,打开手袋取钱购票。那时,她才猛然发觉她自己的饼还原封不动的在手袋里!

这位女士所经历的也是我们的经历。有些时候,我们拥有一些根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却以为这些全是自己的。行公义就是将东西归还它的主人。

好怜悯是休戚与共

好怜悯是怜悯的爱心( hesed ),是连接于公义的行为。两者的要求有重叠之处。在某程度上,我们会以怜悯的角度看公义。怜悯的希伯来语可以指kindness、mercy,也可以指一些相关者特有的连结。它也包含「忠诚」(loyalty)之意。当它用来指向神的忠诚,是表明神忠于祂所立的约,以持久不变的爱去爱那些长久以来不忠不信的以色列人。神对祂的子民不离不弃,跟他们休戚与共。神的休戚与共不是由上压下来的强权,而是一份包含专注、忍耐、等待、盼望的怜悯。

同样,一个好怜悯的人,是会学习神忠信的方式,跟其他人培育休戚与共的关系和情分。真正的基督徒不会对人漠不关心,对他人的需要视而不见,却会用心用力,慷慨地为人解困。好怜悯的忠诚是真实信仰必不可少的元素。

行公义和好怜悯的根本:谦卑地与神同行

最为重要的,行公义和好怜悯的人,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谦卑地与神同行是在行公义和好怜悯之后。一方面,行公义和好怜悯是人谦卑地与神同行的前提和条件(conditions),另一方面,谦卑地与神同行也是人行公义和好怜悯的资源。当我们行公义和好怜悯,我们便是谦卑地与神同行。转过来,当我们谦卑地与神同行,我们亦是愿意活在爱和公义之中。换言之,行公义和好怜悯这两个要求的根本在于谦卑地与神同行。

可是,不少时候,人纵然愿意接受行公义和好怜悯为理想,却忘记了神的重要性和终极性。有些人只愿意与心中一些假神(例如才华、名气、财富、知识的增加)同行,他们所追逐的欲念,便成为他们所最信任的。其中一个最受人敬拜的假神是「自我」(ego)。 「自我」是众多神明中最丑陋和可怜的,它看来是自由、独立、满有气派的,事实上却是羞耻地甘作奴隶。人与「自我」这个虚假的神明同行,灵性就变得放荡。当人以「自我」为神明,他们可以变得富贵、具影响力;然而,「自我」的内里却是瘦弱残缺、贫乏和空洞的。这样的神明不能自救,也不能带来救赎,因为它们只是偶像,不是永生真神。

谦卑同行:让神作为我的神

当弥迦先知使用「你的神」这片语,他清楚知道「你的神」不是当代人所敬拜的假神。先知所说的神,是指那位忠信、愿意在休戚中与我们同在、同行的神。祂是美善和恩慈:祂在怜悯和忠信的爱中纡尊降贵,不仅成为以色列的神,并且成为世上万民的神。在客西马尼园和各各他的亮光下,我们更清楚地看见「你的神」是那位甘愿降卑成为人、为我们牺牲赴死的神。那么,「与你的神同行」不仅是一个要求,也是神恩典的福音,是所有诫命的前设(presupposition)。因此,行公义和好怜悯不是一个叫人难以背起的重担,而是神在基督里给予你我的一个自由的召唤(summon)。

那么,「谦卑同行」是在神面前谦卑,意味我们信任神,以神为生命的立足点,不忘记神是我们的创造主、救赎主、转化者。我们要撇弃我们所依附的假神,不接受魔鬼的试探,不依赖自己的能力(将石头变为麫包,希冀自己成为生命的来源);不贪爱世上的权势和荣耀(喜欢成为世人膜拜的中心点);不求控制神(希望从圣殿的顶端跳下,强求神的保护)。谦卑地与神同行,就是拒绝这些试探,让神作为我的神(let God be God)。

谦卑地与神与人同行

因此,当社会的商业文化叫我们忘记神是谁,叫我们不守约,不活出神子民的样式,叫我们崇尚竞争而非合作、自足而非彼此依赖、个人主义而非休戚与共的社会运作方式,我们就须要逆流而上,尊崇神为我们的神(let God be God),活出神子民的身分,谦卑地与神同行。我们要知道自己只是代表(represent)耶稣基督,奉祂的名行动。我们所要作的,是忠心地完成「代表」的责任,而不是看自己为「掌握答案的人」,不是假设我们具有神的特性,有权柄叫人来到我们这里。我们的权柄不会超出我们服侍神和人的权柄,并且我们的服侍必须透过神所加给的恩典。我们并非要取代耶稣基督,我们只是耶稣基督所拣选的器皿。

这样的「同行」叫我们看同行的人为同伴。当我们奉基督的名作别人的引导,我们也是走在同一旅程上。在我们向别人指出前路的同时,我们也是向自己指出前路。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站在台阶的顶层,向别人发号施令,而是站在平地之上,与别人一同交谈,一同前进。

在思考「与神同行」的重要意义时,我想起五年前为我们的六十周年院庆毕业典礼担任讲员的周联华牧师。

周牧师是华人浸信会的前辈,是我们的父辈。在周牧师事奉主的七十年间,他非常关心台湾社会的政治问题,也关心台湾社会的贫穷问题。他曾担任台湾世界展望会(即宣明会)的董事长许多年。从1990年开始,直至他去世前一周,他不间断地参加台湾世界展望会举办的「饥饿三十」,以爱心的行动去体会贫穷人和饥民的艰困。他总共参加了二十七届,每次都完成三十小时不进食的行动。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先辈虽然再没有做董事长,但他依然愿意关怀有需要的人,愿意继续参加「饥饿三十」,以行动去感同身受,锲而不舍地帮助贫穷人。周牧师的言教和身教,正展示了「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的真义。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