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2. /
  3. 院长的话
  4. /
  5. 「微讲座」与「等候室」:朝圣路上的实践神学

院长的话

曹伟彤院长

「微讲座」与「等候室」:朝圣路上的实践神学

微讲座:缘起

自2023年底,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浸神」)在新教研大楼三楼会议厅举办了多场「微讲座」或「微会议」(mini-conference)。原初的意念是希望疫情过后,汇聚一群既是属灵朋友、又是同工同道的校友、教牧同工和教会领袖,一起饮茶、谈心、思考、祷告。按照这个构思,我就无须大费周章地筹措,也不用提前很久相约讲员和会众。如此安排,就如相约朋友,若一拍即合,便出来见面。

脑子里曾闪过一个念头,就是相约各方到茶楼,一面饮茶,一面倾谈,但考虑到茶楼的环境一般比较嘈吵,加上希望我们在饮食上也实践简朴的生活,那倒不如在西澳校园见面,以饭堂简单的一顿便饭接待四方的朋友/ 校友/ 同工,让各人先在饭桌上互相认识,彼此接待,然后移步至新教研大楼三楼会议厅,一起谈心,分享事奉的苦与乐、社会的转变等不同课题。

微讲座:灵活、多元

微讲座的讲员,有的是校外嘉宾,有的是校内师长。犹记得去年11月适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哲学博士、校友叶敬德牧师回港。我与他喝茶,闲谈之间,知道他正在撰写一本关于自杀的书籍。我灵机一动,即时邀请他在离开香港之前,与「浸神」的师弟妹们分享他的研究心得。很短时间内,我们招聚了一群校友参与,在去年12月4日促成了首场微讲座的诞生。

第二场微讲座的嘉宾讲员是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三一神学院教务主任林德平牧师。我和林牧师是很要好的朋友。去年12月11日,他从新加坡来香港本是探望我,我「老实不客气」,邀请他担任微讲座的讲员。当日他甫下机,便直接从香港国际机场前往「浸神」。林牧师是研究基督教教育的学人。在微讲座上,他从自己在新加坡推动基督教文教的经验说起,继而谈论基督教教育与文化、宣教、教学方法、神学、神学院及教会定位等各个层面的关系。

第三场微讲座的嘉宾讲员是香港学园传道会研究主任陈保焜先生。去年9月19日,我与香港学园传道会总干事陈义生先生见面,得知该福音机构的近年发展,于是邀请他的同工陈保焜先生担任本院早会讲员。保焜将他的研究成果与牧养经验结合,给予「浸神」师生一些新的思维和洞见。早会后与他交流时,我邀请他为我们的校友炮制一场微讲座。这终于在今年1月29日成事,保焜分享的主题为「成年初显期」,谈论「初显成人」的特征,并提出具体献议,指出教会可以如何牧养此一群体。

刘永生先生多年来出任本院王刘燕容基督教崇拜与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孜孜不倦地孕育「浸神」的圣乐花圃,直至退休。趁此新旧交替之际,我邀请他担任第四场微讲座的讲员。 3月4日,刘先生与我们分享的题目是「传统vs 现代:教会歌唱的伪命题」。当日汇聚了香港基督教几代的音乐人齐来参与。刘先生从文化操控的角度,探讨教会歌唱如何被「别人」的论述牵着走而迷失定位,并且建议以「后」达达主义(post-Dadaism)发掘圣诗学的跨科际研习进路,尝试更新教会歌唱的议程。

每次微讲座的参与人数不用多,大约十多二十人即可,以便一众好友可以有更密切的交流互动,畅所欲言。每次参与者的组合也不尽相同。起初,参与者主要是校友,及后我们因应每次微讲座的题目而把参加对象扩阔至其他专职事奉的兄姊好友;期望不久将来,参与者可进一步扩阔至不同教会的组合。

微讲座与等候室

  微讲座是「浸神」建构的一个「等候室」,也可以说是「浸神」实践神学的延伸。神学家路恩哲(Andrew Root)谈论现今教会事工时,提及「等候室」的概念。所谓「等候室」就是一个分享生命故事的跨世代平台,不同年纪、不同经历、不同背景的人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心得和故事。有的述说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有的反思有关基督教信仰的故事。大家以圣经为镜片,查看所听见的故事,弄清楚什么是生命中真实的东西,一同印证神拯救的作为,细听神微小的声音,等候神的指导。

我们希望把微讲座构建成这样的一个跨世代、跨教会的「等候室」,让不同年纪的校友、不同堂会的教牧执事、不同专业的基督徒朋友,可以交流心思和经验,坦诚分享生命的故事,彼此代祷,共同经历和实践福音真理,一起应对当下的时代挑战。

探索‧实践‧神学

其实,我们在微讲座这「等候室」如此行的时候,就是在一同「做神学」。 「神学」的英文theology,源自希腊文theologia,这词由theos(神)和logos(道)组成,直译就是「言说神」(God talk),「谈论神」(talk about God)。祷告、传福音、讲道,或思想、写作、讨论神和祂的事情等等,都是神学言说(God talk)的表现方式,都是在「做神学」。

而且,我们在微讲座这「等候室」所做的神学,是一种始于实践又终于实践的神学,是一种「实践神学」。因为实践神学不仅是圣经和神学信念的实际应用,实践神学关注的还包括:辨别神在世上的作为、关注教会的存在和活动、关注基督徒的实践。换句话说,实践神学从神圣文本的解释,转而到「忠诚践行」(the faithful walk)的指导。实践神学是「真正地做神学」,要阐明基督教信仰的实践,好面对和解决教会和信徒生活的具体问题。 「实践神学」是指向「正在实践神学」(practicing theology),它的高潮是人见证神在当下的工作。

朝圣路上结伴同行

  微讲座这「等候室」也是我们同行互勉、重新得力的场所。微讲座不仅让我们可以开心见面相聚,并且让我们可以一同面对当下种种挑战。我们可以从但以理书第三章但以理书的三个朋友身上得到启发。他们一起站在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面前。他们不是孤单的,而是彼此支持,一同拒绝跪拜金像。结果是:他们三人一同被扔在火窑中。王却看见火窑中有四个人。那第四个原来是神。神是这三个人的朋友,是他们勇气的来源。

当我们遇上大大小小的艰难,神同样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勇气的来源。我们可以相信神必救我们脱离一切凶恶,因为祂必与我们同在。再者,神赐给我们属灵朋友,叫我们可以结伴同行,一起走朝圣的道路。朋友能够帮助我们抓紧生命的方位,鼓励我们对神作出全心全意的回应。

因此,尽管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无论面对急剧或渐进的改变,我们都可以怀着强烈的盼望,不由命运主宰,不被命运打倒,始终坚守生命的方向。我们不仅是身处一个「情景」,而且也要在其中作出决定。我们视所遇见的事情不仅是一个「情景」,也是一个具有目的之叙事。我们要按着神的心意,以祂的角度重构当下的情景。因为我们相信神,祂是我们的救赎。除了祂以外,再没有别的神了。我们心中没有偶像,只有神。神是我们勇气的来源。

  我们已知道朝圣旅程的终点,但要到达那里,就必须活在圣经所揭示的这个神圣故事中,靠着神的引领和真道,以及同伴互相的扶持,一同持守到底,迈步前行!

 

202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