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2. /
  3. 院长的话
  4. /
  5. 为神全然献上──「浸神」义工团队

院长的话

曹伟彤院长

为神全然献上──「浸神」义工团队

香港过去一年多以来,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执笔之际,香港「第四波疫情」来势汹汹,我们毫不松懈,积极应对疫情。在这艰难的日子,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浸神」)坚定地忠于神的托付,在逆境中迎难而上,竭力作神眼中看为正的事。

校园扩建与义工团队

早在数年前,学院按着生命的时序、成长的季节,已开始进入人力资源的更替阶段。我们祈求神带领合适的肢体加入我们的队工,同心协力,推动学院的成长。奇妙地,随着董事会在2016年初敲定西澳校舍第三期扩建工程,神为学院注入新的动力,带领一群渴慕圣工的同工,以义务方式参与「浸神」的扩建及建造工程。他们组成了「建筑小组」 ,协助学院行政人员处理土地修契、合约招标、工程监督等事宜。该小组成员包括:陈树安执事(主席)、白中兴执事、曾家求执事、陈伟生执事、陈如森弟兄及关继祖博士。我因院长之责,也参加了这个小组,见证他们不辞劳苦、热心事奉的佳美榜样。我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举行会议,众人均十分享受会议桌上的交流互动。当中没有争拗,没有虚耗精力和时间;各人一心一意为着神学院的最大益处和神学教育的前景,倾出自己的力量。每次会议也是这样,没有一次是例外的。很奇妙,各人在劳苦中经历合一的团契;大家互相欣赏,彼此补足,一同察验神的心意。我心里暗忖:「这是理想教会的一个缩影。」

校舍环保与义工团队

当扩建工程进入楼层设计的阶段,「建筑小组」提议让使用者对新大楼的设计规划提出意见。就在收集校内众人意见的时候,有声音提出要关注环保。我们从信仰实践的角度,思考环境保育、爱护自然的重要性;因此,2018年6月成立另一工作小组── 「校舍环保研究小组」 ,负责研究及草拟有关学院能源效益、减废及回收、绿化校舍等事宜。除了我是小组的当然成员外,我们还邀请了浸信教会中一群环保专家加入,当中包括:何建宗执事(主席)、林华璟弟兄、陈树安执事、黄兆辉弟兄、何志伟弟兄。各人在团队事奉中群策群力,贡献各自的专长,促成「浸神」成为全港首家装置了太阳能板发电系统的神学院。此举可说是「生态神学」的实践,既可充分利用天台的空间,运用自然资源来产生可再生能源,又可推动本院学生、教会以至社会的环保教育。

渠务事件与义工团队

就在学院开展扩建工程的同时,在2018年8月初,西澳校舍再次受到外来的严峻挑战。其中一项我们非常关注的事情,是政府拟于本院校舍五米之外兴建巨型污水泵房。我们召集了「校舍环保研究小组」及「建筑小组」的成员举行联合会议。会议上,委员皆一致认为污水泵房选址极贴近本院校舍,其发出的恶臭,必会使此处生活的师生、同工饱受空气污染之苦。若发生污水渗漏事故,后果就更加不堪设想。不但如此,拟建之污水泵房位处泥涌海湾旁,附近环境优美,是香港市民假日消闲游玩的好去处,也是不同物种栖息安居的好地方。况且,泥涌海湾旁不远处乃海星湾「自然保育区」,而泥涌也是「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这一带包含了泥滩、沙滩及岩岸的生态环境,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早获确认为具生态价值的地点,含有重要的天然资源,以及重大的教育及科学价值。环境一旦受到破坏,将会对这个连贯的自然保育带的生态系统,造成难以逆转的致命一击。

其时,由于新学年开学在即,我须要出席开学前的不同营会及会议,但「建筑小组」和「校舍环保研究小组」的工作又密锣紧鼓地展开,各委员竟然愿意在早上7时30分前来神学院开会。开会的时候,大家脸上没有难色,并不当作辛劳苦役,反而非常开怀愉快,更有一位执事说:「我们一早前来神学院敬拜团契!」我们每次开会,都是用心用力。他们都是在建筑工程界具丰富经验的教会精英,各人却愿意看别人比自己强,谦卑地聆听对方的意见,将神学院的益处、教会的益处放在首要位置,让我十分感动。或曰「理想的浸信会信仰实践应该是这样的」,但我看到的,更是一个属灵的团契。 「730」这个小组别名,渐渐成了彼此配搭、快乐事奉的代名词,成就了「浸神」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我从中再次瞥见神国的晨曦。

不断壮大的义工团队

随着疫情、扩建工程及渠务事件纷至沓来,学院同工的工作量有增无减。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神奇妙地带领杨美邻姊妹及廖燕珍姊妹加入我们的队工,使学院的义工团队得以进一步扩大。杨美邻姊妹是禤智伟博士的太太,三十二年来一直于香港仔浸信会吕明才书院任教;自2007年开始,杨姊妹担任校长一职,至去年8月提早退休。廖燕珍姊妹是林国彬牧师的太太,最近从任职三十六年的中学退休;退休前担任副校长一职。她们现时在神学院分别担任「院长助理」「项目主任(学与教)」之职。她们有丰富的教学及学校管理经验,加上忠心爱神,对事奉充满热诚,深信她们能够成为推动学院前进的一股新力量。此外,现正于美国埃默里大学修读宣教与世界福音学科的何燕玲校友,也以义务方式与我们一起同工,出任「拓展主任」 ,将神学院的异象向不同的群体传递。

及至近月,扩建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学院邀请了「建筑小组」的白中兴执事及陈如森弟兄担任「义务工程管理顾问」 ,监督整项扩建工程,并与「建筑小组」主席陈树安博士定期举行工程进度会议。他们可说是「超级大义工」,带领学院的扩建工程,提供技术上的意见,使工程进展得相当顺畅。面对渠务事宜、环境保育的责任,学院招聚了「校舍环保研究小组」及「建筑小组」的几位核心成员,并一位在这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校友,组成了「渠务事宜顾问小组」 ,成员包括林华璟弟兄、黄兆辉弟兄、白中兴执事及黄满麟牧师。他们充当渠务事宜的先锋小队,从不间断地帮助学院应对挑战,不单提供实质可行的建议,还陪同学院行政人员与附近地盘发展商、政府部门及环保专家会面,以情理兼备的方式,陈明本院立场,希望有关当局在不影响现时居民的生活质素及社区的长远发展这两大前提下,能够觅得适当的解决方案。

同工义工齐心事主

一路走来,还有许多故事可以数算。这些故事,展现了这所神学院的生命形态。我们既有一群固定的老师及同工团队,又有无数不辞劳苦、默默耕耘的义工,担当不同的事奉岗位,有事务性质的,也有在行政、教学方面的,如今又加添了这一群新鲜、真诚、纯朴的义工团队,大家共同努力,为神学教育的使命一起尽心尽力,这幅图画叫人动容。从这些人力资源的调配,我们看见神的带领,也看见信仰的真实,就是当人经历神,生命就有这样「全然献上」的形态,正如罗马书十二章1节所说:「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