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的话
曹伟彤院长
悲伤的季节
污水泵房问题再次浮现
去年新学期开始,心里有预感,2018-19学年将会是不容易的一年。
去年6月,得知政府拟于学院大门口仅5米之外兴建巨型污水泵房。其实,早在2009年3月,我刚上任院长不久,就已经开始面对这个棘手问题。那时,附近的村民主动联络学院,希望集合街坊邻里的声音,一同反对此项计划。
起初学院认为,如果政府没有其他更适合的地方兴建此项公共设施,必须在学院旁边兴建,学院也当顾及居民的需要,尽公民的责任,接受这计划。可是,当我们更深入了解事件,却发现渠务署在选址方面有问题:他们似乎只求方便,没有好好找出适切的地方兴建此泵房。因此,我们呼吁渠务署应该考虑不同的地点,务求确保不会对附近居民造成不良的影响,不会对自然生态和优美海湾造成破坏。
神学院毗邻一个美丽海湾,这其中一部分已列为「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拥有香港罕见的地质资源。这海湾一带又有大幅湿地,长满红树林,是变色龙、蝙蝠、白鹭、弹涂鱼等野生生物栖息的居所,也是香港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学院向政府表达了意见:假若找不到更适合的选址,而此项工程又能通过全面环境影响的评估,那么,在学院附近兴建污水泵房也是可接受的。这么多年下来,我们一直跟附近居民和渠务署保持沟通,密切留意事态的发展,以尽公民的义务,帮助政府合宜地施政,并平衡不同持分者的利益。
问题更为严峻
对比渠务署在2009年、2014年及2018年提出的污水泵房选址,今次2018年提出的方案,无论在地点或规模上,对神学院的影响最为深广。在地点方面,政府2009年提出的方案是在神学院以东60米兴建污水泵房;但2018年的建议,竟把选址大幅拉近至神学院以北距离仅5米的范围。在规模方面,政府在2014年拟建之污水泵房每日处理的污水量为12,500立方米;但2018年的建议,竟大幅提升至20,600立方米。我们相信,若2018年的方案最终获得通过,势必对学院的教学及居住环境,并附近海湾的自然生态及地理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严重影响。
政府态度冷淡
多年以来,学院一直采用「文明」的沟通方式,没有诉诸大众传媒的舆论效力,只是以信函形式向有关当局表达意见。参照我们这十年间与政府交往的经验,发觉近年政府的态度与之前大不相同。十年前与政府交往,大体上是信来信往。但今次,打从得知政府拟于学院门外仅5米之外兴建污水泵房,我们便按本院「校舍环保研究小组」建议,先后去函政府,迄今超过一年,可惜仍未收到政府任何实质或具体的回覆。在这情况下,我心知不妙。
四周工程损害身心
不但如此,从2018年中开始,地产发展商为筹备兴建十四乡超大型住宅项目(计划兴建住宅单位9,500个),就在学院四周进行兴建巴士总站及扩阔道路等工程,导致学院的空气质素急剧转差。入住宿舍的师生、同工及其家人,接二连三患上皮肤、眼睛及呼吸系统的疾病。有受严重影响的学生及其家人,选择搬离宿舍,远离受污染的环境。据粗略估计,这段时期,学院内患上呼吸系统疾病的有十多人。我自己也从2019年初开始,持续咳嗽整整八个月。病情严重时,无数个晚上因咳嗽得厉害而无法入睡。鉴于我长期咳嗽,医生曾一度怀疑我是否患上肺癌,最近我入院作详细检查,才释除疑虑。
此外,打从2019年5月开始,师生同工在学院校园内工作、生活,不时感受到强烈的震荡。持续不断的震动深入我们的身体内腑,难以忍受。有老师表示由于震幅强大又持续,实难以集中精神工作,甚至有些同学可能受此影响而呕吐。
选址未定工程先行? !
根据学院自今年5月以来的观察,我们目击年明路上(约距离学院教授宿舍5米之外)展开的工程中,在污水泵房选址还在等候法定环评期间,政府承办商已为铺设地下污水管道而进行「隧道钻机深井」建设工程。此举实令人担忧,甚至使人怀疑污水泵房选址尚未获得通过,政府就在该处做前期工程。因此,学院再于今年7月致函政府两局(发展局和环境局)及十二个部门,查询有关拟于学院5米外兴建污水泵房一事。信函发出距今已过三个月,我们仍在迫切等候政府的回覆。
上述就是政府拟于学院大门口5米之外兴建巨型污水泵房,以及地产发展商在学院四周大兴土木,对学院带来的挑战和沉重压力,以及对老师、学生和同工造成的身心损害。
艰困日子中美善的力量
今年3月,我们敬爱的老师兼宣教士梅智理牧师博士(Rev. Dr. Jerry Moye)因病离世,学院整个群体都为此哀伤。其实,从2018-19学年开始,直至该学年结束,我们有几位老师及其家人相继患上致命的疾病。期间,我的双亲也先后入院。与此同时,修订《逃犯条例》的争议正在香港酝酿,并且不断升温。
梅博士离世,我们既怀着哀伤的心情,也抱着复活的盼望如常生活。哀伤,是因为想念这位好老师;盼望,是因为梅博士生前与我们分享「登山变象」的信息,已深深烙印在「浸神」历代校友、学生和老师的心坎。
今年仲夏开始,香港爆发了史无前例的冲突。一连串的示威及暴力事件,使整个社会不知何去何从。在一片谩骂和争斗声中,社会撕裂日益严重,部分教会亦陷入决裂的危机之中。暑假期间,本院的老师没有就事件作出任何「同一口径」的讨论和声明。然而,各人同感一灵,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适切的回应。我心里想:老师过往教导学生的神学知识,是否够用?是否适切?学生如何面对当下的困境?我问老师这些问题。老师回答,他们也不知道。
细水长流式教导工作
8月份,学院的老师归回校园,我们一同参与「教授退修会」。今年退修会的主题是「浸神对时代挑战的回应」。这题目早在修订《逃犯条例》风波爆发以前,就已经落实,却又如此巧合对应了当下社会发生的动荡。退修会中,老师团队有一致的领受,就是我们要继续专心于教导的工作──在神学院中教导,在教会中教导,帮助受众知晓如何应对社会的挑战。老师会按着自己的良心发表文章,回应社会的实况。我们回应,不一定采用联合声明的方式,而是从事细水长流式教导工作(edification)。
不「离地」的信仰实践基础
教授退修会结束后,老师和学生参与开学前的「属灵操练营」。学生会灵修部早已定了今次营会的主题为「祷告」。营会前,老师们心里带着几分忐忑,因不知同学们会不会认为此时此刻谈论这个主题是「坚离地」。不过,老师团队认为,其实祈祷才是当下最踏实、最不「离地」的信仰实践。
营会设有三个主题聚会,包括林国彬牧师主讲的「祈祷是什么?」、禤智伟老师主讲的「如何为世界祈祷?」,以及佘枝凤老师主讲的「祈祷的神学基础」。营会中,我们怀着哀伤的心情参与专题讲座,并实践祷告的功课。
营会第二天晚上举行「晚祷会」,学生会带领我们为这门徒群体新学年的不同需要而祈祷,其中最后的祈祷事项是为学院祷告。我灵机一动,就与学生分享,我们神学院面对近年社会重大事件(诸如货柜码头工潮、国教事件及占中运动),都是以一贯的方式去应对。我亦与学生分享,我们是在人生种种灾祸、困局中,面对不同的大是大非的问题,当中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回应方式,但必须以祷告为基础,才能作出适切的回应。我教导学生要明白每个人的处境有异,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所以回应的方式就因而有分别。
在这个场境下,既事前得了邓绍光老师的许可,我就跟学生提及邓老师的状况:他正经历生命中的伤痛,因邓师母快要走到人生的尽头。之后,我请邓老师对大家道出心底话。晚祷会结束后,众人纷纷上前安慰邓老师。我从远处观看,见到人间有爱,看见生命的真摰。同一时空下,我看见林国彬牧师在旁默默哀伤,因为他是一位满有同理心的良师益友,而且他的一位好朋友正巧在十年前的这一天离世。生命就是充满这些悲伤;然而,在悲伤中,又充满神的恩典。
明智与实践智慧
8月27日,新学年的开学典礼上,我以「明智行善,福矣」为题,谈论四个核心品德──明智、正义、勇气、节制──之中,以「明智」(prudence)为首,因为所有品德,均系于明智。没有明智,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决定。没有明智,就不知什么叫勇气。没有明智,就不懂何谓正义的行动。没有明智,就不晓得如何调节情欲和渴求,保持生命的正直(integrity)。在基督教的语境,明智就是实践智慧(phronēsis),「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参腓二5-8)。这实践智慧的特点,就是谦卑地辨识(discernment)。怀着谦卑的心,人可以进到神面前祷告,明白神的心意,并在群体中与人一同祷告及思想神的心意。谦卑的人,作任何决定以先必定祷告,作了任何决定之后也必定祷告。
两天后,举行新学年第一次「全院祈祷会」,林国彬牧师带领我们一同细想:比较一年前及一年后的今天,有谁已不在这礼堂?当我们想到谁已不在,又想到当下香港社会的艰难,林牧师就与我们分享潘霍华在生命结束前写下的最后一首诗歌“Von Guten Mächten”(〈所有美善力量〉)。这首诗歌是潘霍华于1944年底写给母亲的。歌词提到:「尽管过去的年日折磨心灵,艰困时光重担压迫我们……但所有美善力量都奇妙遮盖……每个新的一天,上帝都必与我们同在。 」当中每字每句,都安慰我们淌泪的心灵。
神学沙龙
9月3日早会上,我和邓绍光老师示范何谓「神学沙龙」。举办「神学沙龙」的意念,源于今年4月的院长参议团周年聚会。有鉴于教会对探求神学智慧的迫切渴求,我们就构思让学院老师在新学年开始「落区」,每次去两三所地方教会作服侍,探讨这两三所教会共同关注的议题;而这些议题,又是在老师所擅长的范围,不用他们花太多心力预备,大家透过对谈的方式去探讨。我在当中担任主持人,由一至两位老师分享,并和出席者进行对话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就是我常挂在口边的edification(薰陶),是一种细水长流式教导。它可以带来教会的更新,也可以带来社会的正面改变。
在这个背景下,我和邓绍光老师尝试将「神学沙龙」呈现在师生面前,给他们预先体验。其实,安排今次早会版「神学沙龙」时,并不知道林国彬牧师会在「全院祈祷会」谈及潘霍华,林牧师也不知道我和邓老师在之后的早会以潘霍华为对谈的主题。在「神学沙龙」上,邓老师矫正了某些人对潘霍华的误解,以为他在暗杀希特勒的行动中担当重要的角色。此外,邓老师谈论潘霍华一些重要的伦理思想;例如他的教会观,他着重教会的合一,认为教会该合一地对应社会的状况。我们作了很有意义的交谈,可惜早会时间有限,未能尽兴。
新学年新开始
从属灵操练营,以至开学典礼、全院祈祷会,以及「神学沙龙」,同学们处身其中,应该体察到学院看事物的观点有何特别之处。我们将会不断温故知新,继续思考。并且,学院的老师已经准备就绪,欢迎教会邀请学院老师们主领「神学沙龙」。
今年8月开学之际,我分别在教务会议及全院同工聚会上,与教职员及同工分享心里温暖的感觉:过往一年充满了悲伤,但新学年是一个新的开始,神学院将会迎风破浪。纵然面对污水泵房事件、社会动荡、生离死别,但学院依然继续仰望神的恩典,专心致志培养下一代教学团队及牧者梯队,在教会推动「细水长流式教导工作」(edification),做好我们各人生命的学问,竭力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
真的,我们要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因为这是何等的重要!
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