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的话
曹伟彤院长
绿油油的福音
「浸神」环保之路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浸神」)在探索和实践环保的道路上,蒙神奇妙的引导和带领。
2009年我出任「浸神」院长,在就职典礼上,早已提出环保是我其中一项关注的课题。在2010年1月号《院讯》〈教授团的协合作用(Synergy)〉一文,我再次提及环境保护是我的研究兴趣之一。可是,上任之初,百废待举,未有机会在环境保育方面深度研究,加以实践,但我对这课题总是念念不忘。及至2016年初,董事会敲定西澳校舍第三期扩建工程。草拟新大楼各楼层的地方使用分配时,校内有声音建议在新大楼的天台添置环保设施,借以推动学院的环保教育。因此,学院在2018年6月成立「校舍环保研究小组」,负责研究及推动有关学院的能源效益、减废回收、绿化校舍等事宜。
小组成立初期,有成员提议在西澳校舍各幢大楼的天台安装太阳能发电设施。此举既可充分利用天台的空间,运用自然资源来产生可再生能源,又可推动本院学生、教会以至社会的环保教育。所以,这建议很快获得小组其他成员及学院董事一致采纳。严谨甄选后,学院决定与「新能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合作。安装工程在2019年下半年展开。及至2020年1月,安装于行政及教学大楼、学生活动大楼和单身学生宿舍的太阳能发电设施已开始投产;余下设于已婚学生宿舍及教职员宿舍的发电设施,亦已于2月中开始供电。
与此同时,「校舍环保研究小组」有见学院餐厅及宿舍每天产生不少厨余,遂着手研究利用学院的厨余制造有机堆肥的可能性。其时,学院餐厅承办商觅得厨余回收商,以付费方式定期回收餐厅及宿舍的厨余。可是,到了2月,学院餐厅承办商接获厨余回收商通知,受香港爆发疫症影响,神学院及附近食肆的厨余锐减,已变得无利可图,所以决定停止回收神学院的厨余。这突如其来的转变,反促成学院自购厨余机的契机。我们的理念是:将原本视为无用的废物,变成可改善土质的堆肥,一方面可以减少废物,舒缓堆填区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生产环保肥料,代替化学肥料,避免对土地和环境造成污染。
生态神学的探索
趁着这阵倡议环保之风在学院吹起,2017-18学年的开学典礼上,我指出神学院在新学年,将会开展一个新的学习课题,就是「生态神学」。这篇题为〈谈生态和平〉的讲章,刊登于2017年10月号《院讯》「院长的话」栏目。我指出论述「生态和平」的课题,是接续我前年(2016-17学年)开学典礼上谈论的「以神为中心的教育」的思路。
神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育学生迈向成熟,更是引导学生去「记得、留意、盼望」,那就是相信神,对这位过去、现在、将来的神有信心。神的行动是过去和将来的,也是现在的。因此,我们要「记得」神的创造和救赎(「创造的弧」和「救恩的弧」相符),要「留意」神的诫命,要「期待」神将会给予我们可以居住的土地。神的救赎、神的诫命和神所应许的土地,其内容是关乎「和平」 ( shalom )。
和平是关乎神与人、人与他人、人与大地的关系。首两方面的和平,可见于以弗所书二章13至18节的记述。经文的主旨是:耶稣来到世上是要拆毁那些隔断人与神、人与人的墙,叫人有真正和平的关系。此外,以赛亚书十一章6至8节则谈及人与大地的和平。这段经文绘画出一幅充满和平景象的图像:动物之间和谐共存、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这当然是描绘终末的状况,但也是关乎现在的状况。
延续有关生态神学的探索,我在2017年11月19日举行的毕业典礼上,以「我们热爱自然」为题,勉励毕业生要帮助教会弟兄姊妹「记得」神的创造和救赎,要「留意」神的诫命,要「期待」神将会给予我们可以居住的土地。这篇讲章,刊载于2018年1月号《院讯》「院长的话」栏目。一方面,我引用罗马书八章18至22节,指出大自然的命运不是纯粹遭毁坏,而是转化。另一方面,我引用歌罗西书一章19至20节,指出整个受造的宇宙已经在基督里跟神和好了,所以自然世界也是基督复和的管治范围。可见,「和好」除了包括人与神、人与人的关系复和,也包括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复和。因此,在神「和好福音」的大前提下,身为基督门徒的我们,要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绿色的教会
那么,让我们先反思一个重要的问题:身为基督门徒的我们,有没有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基督教教会仍然对环境保护课题(例如全球暧化、空气污染、物种消失等)无动于衷。对大多数教会来说,这些环境保护课题只是「管家职事」的一个细小项目。一些较「前卫」的教会,每年安排一次「环保主日」。又有一些教会看环保为建筑物的管理维护、有效的能源循环再用等。然而,这些有限的「环保实践」却显示出他们误以为环境保护是物业管理或物质的管理(material management)。他们未能将环境保护的课题置于教会生活的中央位置,例如崇拜、宣讲、教导、祷告、团契、关顾、宣教使命等。
那么,教会如何面对全球的生态危机?从神学的角度来说,人类毁坏大自然,这不仅是差劲的管家表现,是愚蠢的经济计算,更是不尊重神的创造和救赎的心意。神的创造和救赎的心意是要叫整个受造的宇宙跟祂在基督里和好。因此,教会要悔改,全心全意投入神复和的工作(罗八19-23)。要参与这复和的职事,教会也必须关心环境的保护。换言之,教会要穿上绿色的衣裳。青绿也是福音故事的一种颜色。
具体来说,我们须要把「今天的环境」和「教会的生活」两者真正地联系起来。这样的联系,可构建于教会的崇拜、教导和生活之中。
(1)对大多数的教会来说,敬拜是最神圣的空间。在敬拜中,我们述说救恩的福音故事,宣告神在世界的作为。但我们必须终止那「以人为本」的人类中心论。不要以为神只是关心人类。要知道:在崇拜中,我们也跟人类以外其他的受造物(例如雀鸟、花草树木等)一同庆贺神的工作,一起赞美神。万物(无论是动物或非动物)敬拜神的主题广泛地见于诗篇(六十五12-13,六十九34,八十九12,九十六11-12,九十七7-8,一○三22,一四五10,一五○6),也见于圣经其他部分(代上十六31-33;赛三十五1-2,四十三20,五十五12;腓二10;启五13)。
(2)教导也是关乎救恩的故事。除了在崇拜宣讲,教会透过主日学的教导和团契的分享,继续陈述救恩的故事。教会同样在社会中述说和见证神救赎的故事。教会在其日常秩序中,重复展现并庆祝那跟救恩故事相关的优先次序和价值。这可见于教会如何面对政治和社会争议(例如战争、瘟疫、奴隶制度、投票权、公民权利等)的挣扎。
如此,教会要重新诠释大自然生态在神的创造中的位置和目的。教会也要诠释人跟自然生态的关系。换句话说,教会要指斥那毁坏生命和和自然环境的权势,叠合「救恩的弧」和「创造的弧」。教会所铸造的,是一种「恩典的生态学」,肯定所有受造物的价值,把万有组成一个敬拜神的受苦群体,一同仰望神的救恩。
以赛亚书三十五章1至2节说:「旷野和干旱之地必然欢喜,沙漠也必快乐;又如玫瑰绽放,朵朵繁茂,其乐融融,而且欢呼。黎巴嫩的荣耀,并迦密与沙仑的华美,必赐给它。人要看见耶和华的荣耀,看见我们神的荣美。」(另参三十二15-20,五十一3;摩九13-14;珥三18;和合本修订版,下同)罗马书八章20至21节又说:「因为受造之物屈服在虚空之下……仍然指望从败坏的辖制下得释放……」在这些经文中,我们看见神的子民得救赎,自然界也同时再生,一同更新。假如人类给其他受造物带来破坏,也应该为它们带来盼望。人类和人类以外之受造物的盼望和命运,是唇齿相依,彼此相连。事实上,神的子民受审判,是因为他们给自然界带来破坏。因此,假如人类有盼望,人类以外的受造物也同样有盼望。先知期待人类以外的受造物在将来被神更新。这也是罗马书八章19至21节所谈论的事情。
(3)这种恩典的生态学,呼唤人以「正确生活」来回应。它促使教会体现「简朴」和「知足」的圣经的价值观。简朴和知足是基督徒的正确生活态度。如此,教会也要挑战社会上对科技力量的滥用及狂妄的消费主义,提醒人不要在利益竞争的「老鼠追逐游戏」 (the rat race)中消蚀生命,并且指示出更具深度、更平安的生活方式。那更具深度、更平安的生活方式,就是坚定地委身于神;这可以体现于人对他人和环境的爱和关注。因此,教会可提出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提醒,就是让人看见我们都活在神的圣殿和花园里。所有东西都是神圣的,是神所赐予的。神也可以选择透过世界的物质东西来启示自己。那么,我们就应该敬重大自然。其实,当我们看见四周环境的美丽,就不禁要崇敬上主,感谢创造主赐给我们的恩惠,正如诗人在诗篇第六十五篇发出赞美:「你眷顾地……你这样浇灌了地… …你浇透地的犁沟,润泽犁脊,降甘霖,使地松软;其中生长的,蒙你赐福。你以恩惠为年岁的冠冕,你的路径都滴下油脂,滴在旷野的草场上。小山以欢乐束腰……这一切都欢呼歌唱。」(9-13节)
绿油油的信心
这是教会在环保方面一些主要的神学教导。教会要打开人的眼睛,让人看见我们跟大自然的正确关系。教会不单要叫人看见全球暖化、人类以外的物种灭绝等实况,还要呼唤人敬重和爱惜大地。教会的天职是要活出创造主的意向,就是与万物一同庆贺神的复和福音。神的创造性的爱延伸到所有受造物;神的拯救的爱叫教会参与祂救赎的爱。这是一种具深度的信心,植根于神对受造界的爱和关顾。这真正的信心能坚固我们,叫我们承担对大自然的责任,叫我们见证宇宙的复和与和平。绿油油的颜色正好象征这样信心的颜色。
最终,我们不仅是尊重自然生态,也是关心自身的存活。不仅地球需要拯救,我们也需要拯救。不仅我们所处身的大自然需要救赎,我们也需要救赎。大自然遭损坏是一首哀歌。大自然可以反映神的荣耀,也可以反映人类对神荣耀的亏损。人类亏损大自然,也亏损了神的荣耀。大自然的生态危机其实是我们灵性危机的镜子。
202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