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约更新

邓绍光书三3-4,四19-24,五2-7 今年是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创校六十周年,而香港浸信会联会举办的培灵研经大会,今年刚巧已是第三十届。香港浸信会整个信仰群体已走了好一段路,今后我们要怎样走下去,怎样经历不一样的历史?让我们透过圣经的见证,从约书亚记思想浸信会群体往前走时,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
阅读更多

回到圣经.走进教会.走到各区

南区圣经研讨会一个由本院主办、南区教牧同工团契协办的圣经研讨会,已于五月一日起,连续五个主日下午在香港仔浸信会举行。这个由南区多家教会合作、鼓励区内各教会肢体参加的研经聚会,每次均有接近四百人参加。本院五位圣经科老师先后前去教会,与弟兄姊妹分享了五天的属灵筵席。这是学院对南区教会的一次探访和服侍,当中叫我们珍惜的,不仅是参加者的踊跃,更是区内教会的友谊和同工,以及弟兄姊妹心灵里对神话语的渴慕和跃动! ...
阅读更多

大使命门徒群体的特质

陆伦泉宣教动力资源中心主任陆牧师与师母子婷、儿子智晖和智明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是一个门徒群体,不论任何学生和老师,或在不同岗位事奉的同工,都要有门徒的样式。所以,作主的门徒就是我们「浸神」这个群体最基本的特质,亦即是说,我们要活出一个以基督的心为心的生命,这样的群体就是一个充满智慧又有神恩典的群体,更是一个以天父的事为念的群体。 ...
阅读更多

全是恩典

陈绮华教牧学文学士绮华与丈夫家安、儿子祉康、女儿康盈停下来数算自己的日子「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诗九十10-12).. .
阅读更多

挥之不去的感动

张婷道学硕士一年级在爱丽斯泉死里逃生信主已二十年了,我一直热心事奉。或许别人见我积极投入福音事工,常会问我有否考虑当传道人。我一概坚决否定,因为不觉得神对我有这样的呼召。再者,我一心想当「女强人」,只觉在职场上奋发向上,在业余时间尽心事奉,已是很理想了。因此,我从没想过当传道人,直到「神迹」出现,我才第一次听到神的呼召。 ...
阅读更多

立刻舍网是何等困难

张伟淳道学硕士一年级压下十一年的念头重新浮现1997年我到美国西雅图求学,与大姊同住。同年10月,我跟大姊及教会诗班前去温哥华探访其他教会。回程当晚,大姊、我及两位弟兄姊妹驾车回西雅图。弟兄驾车,姊妹在旁边笑说:「弟兄,你的驾驶技术还可以吗?」弟兄回答:「你少担心,我们有永生!」不一会,他又说:「不行,坐在后面的小弟弟还未信主,小弟弟,想不想信主?」我点着头回应:「想。」回到家中,他们带领我作了决志祷告,这样我便成为基督徒。 ...
阅读更多

公共神学,(不)是什么?

邓绍光基督教思想(神学与文化)教授一西方神学界近二十年兴起的「公共神学」究竟是什么?我们真有一种叫「公共神学」的东西吗?在英语中有public theology与theology of the public。当然,西方神学界的「公共神学」,不能单单由其英文字眼的使用,就可以决定其意义。但是,笔者这篇短文,并不准备检视西方神学界的「公共神学」,而旨在提出个人的反思。下文将首先从这两个英文词语开始,透过其传统用法来展示笔者个人所认为的:「公共神学,(不)是什么」,好能对「公共神学」作出一种负面、否定的界定,同时反显出其正面、肯定的意义。 ...
阅读更多

校园生活片段

今期《院讯》透过本院十多位神学生的分享,邀请读者进入「浸神」校园,来到我们当中,体会一下同学多面向的校园生活。 上课同学每学期修读六至七科,每周上课约十六至十八小时。 「上课」是校园生活的重要部分,到底课堂上的学习、师生间的相处是怎样的?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