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灵父母的天职:保罗的典范

梁俊豪新约副教授Bernard Leu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教会大家庭初期教会信徒视彼此为家人,称呼对方为兄弟姊妹。这个家庭意象隐含另一层的关系,就是父母与儿女的特殊关系,这套用于少数地位特殊的教会创立者与他们引领信主并牧养的教会成员之间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十分重要,其恩情有如肉身父母给予孩子生命和养育之恩;父母是孩子的「恩人」,孩子要顺服父亲的权柄和吩咐,并要尊敬父母。 ...
阅读更多

从诗篇第六十五篇看救恩的规模

张楷弦新约助理教授Dr. Chang Kai-hsu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神的救恩不只是指「罪得赦免」,更包括生命状态的改变、群体的塑造,以及神国度的实现。正如保罗也是如此论述救恩,他在罗马书五章1节写道「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透过这句话,保罗从前面几章「因信称义」的观念,推进到六至八章对「与神相合」这种生命状态的描述;在这之后,他又更进一步从群体塑造的角度,论及不同族群在基督里的相处,以及神的国度如何在历史中和当代显明出来(罗九~十五)。 ...
阅读更多

「悟死.吾生」经验谈

本院信徒神学教育部主办、牛头角浸信会协办的「悟死‧吾生:基督教生死教育座谈会」于5月28日举行。当日座无虚席,约有320人参加。是次聚会先是讲座环节,由三位嘉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谈论生死的课题或分享他们推动生死教育的经验;然后是座谈环节,三位嘉宾与台下参加者互动交流,气氛热烈。 ...
阅读更多
,

牧养主的羊

黄颖琪道学硕士一年级Wong Wing-ki (M.Div. 1) 很感恩从小在天主教学校读书,有机会聆听圣经故事。我小时候就单纯地相信这个世界有一位创造主,也听过有关耶稣的救赎故事,一直想认识神更多,可是身边没有基督徒朋友,没有太多机会去了解。直到中学,神让我遇上一位热心爱主的基督徒老师。他和我分享福音,带我去教会,最终我在十五岁那年一次布道会上回转相信基督,自此开展与神的个人关系,并且有稳定的教会生活。 ...
阅读更多

承接使命:踏出信心的一步

李展能道学硕士一年级Brian Lei (M.Div. 1) 上主施恩眷佑 我生于澳门,是第一代信徒。我小学时,神借着隔壁一对来自香港的宣教士夫妇,带领我信主。虽然我小时候便决志,自小在教会成长,或许在别人眼中是「乖乖牌」的孩子,每个礼拜都出席团契、主日学、崇拜,但我对信仰却没有太多反思,信仰与我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