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生态环境关爱与责任的起点

邓绍光基督教思想(神学与文化)教授人类中心主义? 近年华人教会群体愈来愈多关心生态环境,不少弟兄姊妹更身体力行,在衣食住行各方面,致力践行低碳的绿色生活。但是,为什么我们要关心生态环境?为什么我们要过低碳的绿色生活?这是否因为教会逐渐醒觉,人类不应单单关顾自己,也要关爱生态环境,把「爱邻舍」扩展至「爱大地」?这是否因为教会逐渐醒觉,基督教作为一个爱的宗教,不该以人为中心,反倒要顾及其他受造物?这值得我们思考。 ...
阅读更多

受命治理世界

黄福光旧约教授天然大教堂多年来,有不少基督徒对我说,身处大自然(如露营、钓鱼、登山期间),比起在教会崇拜的时候,感觉自己更接近神。我常忖度,他们在京都赏樱花时是忙着拍照,还是真的在歌颂神?无论如何,料想那样说的人去年应该十分惬意,因为教会场所关闭,崇拜在网上进行。终于,我们可以在登山露营的时候通过智能手机参与敬拜,而不用心感愧疚!不过,说认真的,人在大自然比在教会场所内感觉更接近神,这并非没有圣经根据。诗篇十九篇1至4节说:...
阅读更多

绿色浸神从信仰到实践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浸神」)多年以来一直关注环境保育,近年在校园内更是大力推动提倡,所以今期《院讯》邀请多位老师从基督教信仰的角度谈论环保,又邀请本院行政事务长张林小雅师母讲述我们如何在校园里推动及实践环境保育。此外,我们访问了本院「校舍环保研究小组」几位成员,分享他们对「浸神」推动环保的见解。
阅读更多

感恩不尽

吴立斌神学博士候选人立斌与丈夫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从2016年1月我进入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攻读神学博士课程,至今完成博士论文的初稿,学业行将结束,我在「浸神」求学已经有五年多。期间,最让我感恩的,是神为我预备了一位尽心尽责、满有爱心的导师黄福光教授。可以说,如果没有黄教授尽心帮助和教导,我的论文初稿就不可能完成。 ...
阅读更多

学习路上苦与乐

岳光仆神学博士候选人光仆与太太2018年,我来港入读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师从邓绍光教授学习系统神学。邓教授治学严谨而为人宽和,为其弟子,受益匪浅。 我在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读过七年。相较于「浸神」,金陵的神学教育较少侧重近代或当代的神学家;所以,我刚来「浸神」的时候,看到神学学士班的同学在读当代神学家的著作,非常羡慕。 「浸神」师资力量雄厚,使得同学们的知识面和视野也更加宽广;老师们无论在学术素养或授课技巧上都无可挑剔,这也是「浸神」的实力所在。 ...
阅读更多

沟沟坎坎主领路

周志治神学博士候选人1991年,我开始读神学。那时候,我就期盼神在中国教会再次兴起好像宋尚节那样的属灵伟人。那么,我能做什么呢?我设想自己要是能以歌咏为这样的布道家作先锋,该多好啊!可是,当我从神学院毕业,并且通过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的专业考试,却发现教会无人在乎我的想法,于是我放弃音乐之路,并一心一意在基层教会服侍。 ...
阅读更多

靠主恩典 摸索前行

林诺欣神学博士候选人一有次参加实习教会的营会,期间我首次尝试夜间远足,没有电灯照明,需要步步为营。对我而言,攻读神学博士课程的过程,与夜间远足也有点相似。 2006年我在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取得道学硕士学位,之后再完成神学硕士课程,现正攻读神学博士课程。对我而言,这恍如成长之旅。道学硕士课程像基础班;匆匆三年,我鸟瞰基督教世界,略懂神学的「ABC」。到了神学硕士课程,我开始进入丰富的基督教传统,学习不同传统对上帝的认信和反思。技巧上,我学习如何阅读及梳理神学先贤的论述,以了解其处境和关注的问题。神学博士课程则进到另一层次,不是被动地吸收,更是主动地发掘。过程中,我不单要学习掌握某一神学家的观点和论述,更须要梳理神学与哲学思潮的发展。这促使我学习「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学习如何分辨分析,梳理脉络。 ...
阅读更多

学术研究乃「信仰寻求思考」的践行

邓绍光基督教思想(神学与文化)教授「浸神」神学博士之路2013年春季学期,「浸神」推出神学博士学位课程,同学可以主修圣经研究(旧约或新约)或基督教思想(神学或历史)。翌年有两位校友报读,他们都是在「浸神」完成道学硕士和神学硕士课程。两人不单彼此认识,而且攻读神学硕士课程时,同样主修系统神学,只是研究的对象各有不同。去年(2020)夏天,其中一位完成学习,论文获得通过,成为「浸神」第一位神学博士。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