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流教授五彩缤纷

陈宇恩副院牧、教会音乐科讲师2014年,我跟圣经科及基督教思想科的老师,总共五人,一同合教「教会敬拜学」。由于这科目属于跨科学习,所以需要整合各个范畴,理论和实践并重。开课前,我们几位老师一同开会,探讨课程的目标、范畴、重点内容,以及功课要求,好帮助同学从圣经、神学、教会历史、教会传统及礼仪、教会崇拜事工及牧养、伦理实践、现代文化处境等多个角度,去思考教会崇拜的职事。课堂是由各专科的老师轮流教授相应的课题;而我主要负责统筹,同场观察每次上课情况,并且任教后半部分的课堂。我尝试将圣经、神学、历史等各范畴整合,然后套用在教会崇拜事工当中,看看如何应用和实践。 ...
阅读更多

当老师们成为「同学」

禤智伟实用神学(社会伦理)助理教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过去六年,我与其他老师合教的选修科目先后有「教会神学观」(2015-16春季)和「韦利蒙:崇拜、伦理、宣讲」(2017-18春季)。我在计划中,希望将来有机会与邓绍光教授一起开设一科「祈祷的神学」(Praying...
阅读更多

师生互动火花四溅

邓绍光基督教思想(神学与文化)教授除了「研究与写作」及「毕业研讨班」,我近年与其他老师合教的科目包括「教会敬拜学」、「教会神学观」、「韦利蒙:崇拜、伦理、宣讲」等。最容易的教学安排,是各老师各按自己的专业讲解同一课题,但这样的话,老师之间却缺乏互动。虽然学生可以在同一科之内尽听不同老师的专业知识,却难以看见整全图画。因此,在课堂设计上必须花点心思。 ...
阅读更多

浅谈浸神的协同教学

曹伟彤院长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浸神」)有不少科目都是采用「协同教学」(team teaching)的模式,即两位或以上的老师彼此合作策划并教授同一科目。 * 老师们或轮流教授,或同场互动,或一位老师教授,其他老师观察及补充……形式林林总总,灵活多变。近年,「浸神」以老师合教模式恒常开办的核心科目包括「研究与写作」、「毕业研讨班」、「教牧关顾与辅导概论」及「教牧领袖学与事工」。此外,因应情况及需要,以这模式开办的核心科目和选修科目,也有不少(参附表);当中,有些科目更是由五六位老师协力教授,可谓十分热閙,多姿多采,包括2014年秋季的「教会敬拜学」和2016年春季的「教会神学观」。 ...
阅读更多

「浸神」的「协同教学」

「协同教学」(team teaching)是指两位或以上的老师合作教授同一科目。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浸神」)有不少科目均采用「协同教学」的方式,所以今期《院讯》邀请曹伟彤院长谈谈「浸神」课程中的这个教学模式,并且邀请了那些曾参与「协同教学」的老师及同学,一同分享他们的经验及感想。
阅读更多

时代明灯

受访者:温恩智执事Interviewee: Deacon Wan Yun-chee 温恩智弟兄是九龙城浸信会执事,殷勤侍主,不遗余力。他在教会担任义务司库三十年,并且还参与其他各方各面的事奉,包括主日学、助道会、基址的开拓,以及差会。 1996年,他更主动支持「浸神」奖助学金计划。温执事从事公共工程建设四十年,现已退休十五年了。 ...
阅读更多

团结合一向前发展

受访者:权百岁先生Interviewee: Mr. Kuen Pak-sui 权百岁弟兄是九龙城浸信会会友,热心事奉,尤其是传福音和参与社区关怀的事工。他在教会差会事奉二十年,拓展海外及国内事工;在传道部服侍十五年,负责本土差传、关怀神学生、关怀本土社区,发展印佣事工。他又担任联谊部部长,且作成长班的导师。权弟兄经营生意,并且开设工厂。他和太太育有一子一女。 ...
阅读更多

有如团契的参议团

受访者:马沃明先生Interviewee: Mr. Ma Yuk-ming 马沃明弟兄是彩坪浸信会会友,信主近四十年。马弟兄曾任教会执事会主席,十多年前卸任后,修读神学文凭课程,多年来一直在教会主日学部事奉。马弟兄三十年前创立自己的公司,蒙神供应,获得骄人的发展。为感激神的厚恩,他和妻子于2016年成立基金,支持一些初起步的福音事工。 ...
阅读更多

浸神与教会环环相扣

受访者:黄兆辉教授Interviewee: Prof. Ir. Steve Wong 黄兆辉教授自幼便上教会,先后在钻石山浸信会及大角嘴浸信会聚会及事奉,至今五十年了。黄教授除了在教会事奉之外,还积极参与办学团体的义务工作,在本地及海外兴办学校,以教育造就学生,传扬福音。黄教授从事建筑顾问及环保行业,他成立的公司现已发展成为跨国企业。黄教授和太太育有三名子女,均已信主。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