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深又广的教学
刘咏基道学硕士同学Lau Wing-kee M.Div. Student 采用「协同教学」模式的科目,我曾修读过的包括「教会神学观」、「讲道学」 和「韦利蒙:崇拜、伦理、宣讲」。 学生参与某一科目时,通常期望老师在某个特定的课题上分享他的研究成果,并且带领同学深入探讨和学习。在采用「协同教学」模式的科目,老师们各从不同的向度去处理同一个题目,透过多角度的分析和对话,展示该科目不同面向的多样性。在「教会神学观」一科,擅长不同专业的教授们分别从旧约圣经、新约圣经、教会历史、神学、伦理践行等不同方面提出清晰的观点,引导同学深入讨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到又深又广的教会观。在「讲道学」一科,曹院长和林院牧既传授讲道的神学与方法,又分享讲道的经验和心得;当学员「试讲」之后,还得到两位资深讲员的宝贵意见,真是获益良多。在「韦利蒙」一科,三位老师在课堂上即席对话交流,将韦利蒙这位牧者能带给香港教会的贡献更立体地呈现出来。 ...
阅读更多
多元中合一
卢允晞新约助理教授Jonathan Lo Assistant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拥有一群才华洋溢的老师,各有不同的恩赐及专业;「协同教学」可让我们既运用自己独特的才能,又彼此合作,为共同的目标迈进。根据以弗所书四章11至13节,这目标就是「……为要装备圣徒,做事奉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信仰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达到基督完全长成的身量」(和合本修订版)。基督的身体,是在多元中合一;神学院的角色,就是教导学生爱、平安、和谐,同时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独特的身分、热忱、恩赐。我们必须拥抱多元,因为只有在多元中才能达到真正的合一;只有透过真正的合一,我们才能成长,体验基督长成的身量。 ...
阅读更多
具「浸神」特色的「协同教学」
林国彬院牧、实习主任、实用神学科讲师Brian Lam Chaplain, Director of Field Education and Lecturer of Practical Theology 我最早与老师合教的科目,是2008年春季与孙宝玲老师一起教授的「基本讲道法」。孙老师负责硕士班,我负责学士班。首四堂,两班一起上课。孙老师负责第一和第二堂的讲课,我负责第三和第四堂。在课堂上,我们两人有很多互动,同学也反映说得益很大。四堂过去,学士班和硕士班分开上课,同学开始在课堂上实习讲道。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