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的时刻:早会与个别牧养关顾

林国彬院牧近年香港浸信会神学院锐意学习成为一个门徒群体。我们首要学习一起敬拜神,而早会是我们这个群体的集体敬拜。 学院向来要求所有全时间同学必须出席早会,但八年前我开始在学院事奉时,却看见有些同学因各种原因,不一定出席早会。从2009年新学年起,学院开始切实执行出席早会的规定。渐渐早会的景象出现了变化,师生和同工都很期待早会的时段,而且十分投入。我们一起在学院的大礼堂唱诗赞美神,一起祈祷,用神的话语彼此牧养(老师轮流宣讲,毕业班同学也有「毕业讲道」)。现在早会的气氛和参与,跟八年前很不一样。特别是每年12月在早会举行的圣诞崇拜,除了有全体师生和同工一起参与,还加入了众多相约回来聚首的校友,那看来有点震撼的场面总是叫人难忘。 ...
阅读更多

变化的源头根本:门徒群体的确信与践行

邓绍光基督教思想(神学与文化)教授事物都在变化之中,问题只在怎样的变化。 「浸神」这五年来,也经历着各种变化,逐渐让人感到那种在耶稣基督里总是不一样的气象。 「浸神」这些日子以来的变化,并不止于一些外在可见的表现,也深入至这个群体的内在生命。表里一致,是我这个局内人的体会,然而这是如何可能的? ...
阅读更多

老师看学院近年的转变

2009年1月号《院讯》曾刊出新院长的分享文章〈未来的仆人领袖〉,那时曹院长刚上任,文章的末段记下了他的憧憬:「我相信朝阳在前: 『浸神』得以迈向将来,是因为先贤的努力耕耘,是因为老师、同学、同工整个属灵群体的同心,是因为众教会和弟兄姊妹的同行,是因为神给予我们孕育新一代仆人领袖的召命和荣幸。愿荣耀归予独一的真神。阿们。」...
阅读更多

跟韦尔斯、侯活士学祈祷

禤智伟实用神学(社会伦理)助理教授韦尔斯(Samuel Wells)今年3月应邀来港,担任本院「白箴士讲座」的讲员,带领教会一同反思祈祷、牧养、使命,主题为「与上帝同在」。因这机会,我有幸向他请教,谈及祷告的神学、伦理、灵性等课题。当谈到我新近翻译的一本著作——侯活士(Stanley...
阅读更多

跟自己摔跤

郑秀君道学硕士四年前我拖着小行李箱,在开学前踏上年明路。犹记得那一刻心里轻省,只想到:「祢领我何往必去!」当时还未明白神的呼召,只知道把自己交托在祂手中。怎么也没想到,四年后的今天,神不要我离开本地、本族、本家,往什么特别的地方去,却引领我踏踏实实地回到澳门,在这小城学习牧养祂的教会。 ...
阅读更多

不再一样的旅程

曾惠鸿神学学士起笔之际,是2015年8月25日上午十时,恰巧是神学院举行开学礼的时刻。这一年我不再当学生,学生的身分已告一段落。回想过去四年修读神学的日子,我发觉那是一个「认识神、认清信仰、认清自己」的旅程,也是一个叫我不再一样的旅程。 ...
阅读更多

终结变成开始

甘慧雯道学硕士一年级两个终结我出生于清贫的家庭,父母整天在外辛劳工作。身为长女,我少年时已要负起照顾三个弟妹的责任,也要照顾体弱多病的祖母。我默默地接受这份「老大」的工作,自小便感到生活的担子很沉重,前路黯淡。在高中的时候,我在一个福音营中决志信主,开始在教会渐渐成长,摆脱了少年时代的悲郁,领受神赐下的丰盛生命。回望当年,着实感谢中学的老师及教会的导师对我的关怀和帮助。 ...
阅读更多

神独特的课程

卢韵华道学硕士一年级原来时候还未到我不是来自基督教家庭,但很感恩,我是儿时信主的。当年我姨姨带五岁的我参加教会的儿童崇拜,也上儿童主日学。那时主日学只有三个小孩子,但有两个导师,她们都很用心教导,我就在那时信主了。长大后到加拿大留学,修读机械工程。在大学第一年,我有幸参加了加拿大西部的冬令会,当讲员向我们发出带职事奉的呼召时,我便举手回应,行到台前立志。其后我参与校园团契的工作,也在一些基督教机构担任义工。朋友都笑我全职事奉、兼职读书,当时我虽然忙于事奉,却感受到服侍主的喜乐。 ...
阅读更多

为基督徒生命教练设计的新模式

陈展鸣实用神学(生命教练、心理学及康体事工)副教授生命教练(life coaching)是颇新的一个名词,它是近代管理学、培训、辅导、教育等范畴趋之若鹜的新技巧,而基督教界亦开始推展基督徒生命教练的教育。究竟一个在商界发展的技巧用于基督教的管理、培训及辅导,又是否合宜呢?记得我第一次在教会一个团契介绍基督徒生命教练,当讲到人本身需要追求自己的梦想与目标时,有一位弟兄问:「追求个人的梦想与喜好,是否过于个人主义,忽略了神在我们生命中的计划?」...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