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着

雷健生(2010年毕业)铜锣湾浸信会署理主任牧师我是在另一宗派的神学院修毕道学硕士课程的。牧会三年后,我再到「浸神」修读神学硕士课程,并于2010年毕业。正式报读之前,已向师兄打听授课模式有何独特之处,得知是以小班教学的模式进行指导阅读学习(guided...
阅读更多

真理的基石屹立不倒

苏家辉(2008年毕业) 沙田浸信会署理主任牧师「神学」(Theology)意指对神的相关主题的研究,其涵盖领域之广阔,让人穷一生精力也未能测透。我感到自己过去对神学的认识相当浅薄,而进修神学硕士课程,让我有机会走进神学的世界,透过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及汇报,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对信仰有多一份体会和经历。 ...
阅读更多

辛劳学习所为何事?

黄顺成神学科同学我向来在其他宗派成长和服侍,而现今作为「浸神」的神学硕士生,我在这所强调浸信会传统的学院里有什么体验呢?感谢神,与我一起学习的同学、「鞭挞」我们的老师,让我得到美好而特殊的体验,而这是主赐给我的礼物。我的得着既是由于课程的安排,也是出于不为人觉察的潜藏课程。 ...
阅读更多

叫人欣喜的学习成果

陈合英圣经科同学犹记得在修毕道学硕士课程时,心中想到自己在未念神学之前,曾花上十年不停地修读与工作相关的课程,而事奉乃一生之久,短短三年基础神学课程匆匆而过,我还未及深化所学到的东西,便要告别校园了。为了在圣经教导的事奉上有更好的果效,毕业时心中已萌生继续进修的念头。只因牧会与进修两难全,故此选择先把心力集中在堂会的事奉。两年后,教会加添了数位传道同工,分担了事奉的担子,心想那应是适当时候报读神学硕士课程了。 ...
阅读更多

真正地实践信仰

邓爱华神学科同学当我与别人分享,提到自己的呼召是宣教时,常会遇上这样的回应:「噢!那么你为什么仍花时间念神学硕士呢?」那份不解的语调引起了我的反思。究竟从何时开始,人们把神学与实践分割为互不相干的东西呢?缺少了神学反省的实践所展现出来的信仰,到底是怎么样的信仰? ...
阅读更多

更坚实的根基——进深学习的神学硕士班

本院于2000年成立研究院,开办神学硕士(ThM)学位课程,并于2013年接续开办神学博士(ThD)学位课程。 我们透过两个基础学位课程——神学学士(BTh)与道学硕士(MDiv)课程,为教会培育能承担牧养、宣教、传道职事的工人;而研究院的开设,目的在于提供进深的神学教育,让一群已完成基础课程的教牧有机会进深学习,建立更坚实的根基,可以投入圣经及神学的学术研究,在教学职事、牧养职事上得着装备、更新和发展。 ...
阅读更多

「浸神」的成长:同学的成长

刘振鹏实用神学(基督教伦理)助理教授过去五年,「浸神」是朝着「门徒群体」的目标与方向进发。 「门徒群体」是指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及同学;我们都是耶稣基督的门徒,所以一起学习作主的门徒。这正是践行耶稣基督的大使命(太二十八18-20):使人作主的门徒。对同学而言,若同学不先在学院的群体中学习、践行,让自己成为主的门徒,他们日后怎能在所事奉的教会践行「使人作主门徒」的大使命呢? ...
阅读更多

一对一师徒制

邝振华实用神学(世界宗教)副教授学院在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就学生的灵性培育采用了「一对一师徒制」。这个转变意义重大。回想三十年前,当我还是神学生时,学院主要是借着早会、早祷会和晚祷会来培育学生的灵性,而灵性长进则被视为个人与神的关系。早会和祈祷会对灵性培育的帮助是毋庸置疑的。但圣经亦显示师徒关系是灵性培育的重要管道,而耶稣与十二门徒的关系正是师徒的关系。所以透过师徒关系来培育灵性,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方法,其果效并不是其他方法可以取代的。 ...
阅读更多

风雨后的彩虹

吴国杰基督教思想(教会历史)副教授风雨过后,学院改由曹伟彤院长执舵;原来卡着的机轮,开始以属灵辨识逐步维修调整。有问题的部件,有的打磨翻新,有的筛选更替;在暴风雨中遭破损的,也细心加以修补,并添上爱心作润滑油。在天父恩典、基督救赎和圣灵能力的燃烧推动下,「年明号」借助神学智慧的导航,以宣讲教导、灵性关顾作绳结,扬起殷切款待、宣教召命的风帆,奋力向前航行。 ...
阅读更多

跨科际整合与好仆人

黄福光旧约圣经教授我在「浸神」服侍已超过十五年了,看见学院经历了不少转变。整体上,学院近年的学术水平显著地提升了,学术氛围也更为浓厚。在圣经研究这一范畴,我们现时有四位全职老师,还有三位固定的特约老师。这是我在「浸神」十多年来所见最强盛的阵容。学术水平提升的其中两个重要因素,是学院开办了神学博士(ThD)课程,也加强了神学硕士(ThM)课程。因着这两个课程的发展,老师要更努力投入研究和写作;而老师团队的茁壮形成一股推动力,使校内其他课程的水平也相应提升。我与学生开玩笑说,他们写的论文不过数千字,而且只由一位(很富同情心的)老师来阅读,他们已叫苦连天;我们作为老师的,却要写一本本超过十万字的书,而且任何人都能阅读我们的著作和作出批评哩!相比之下,学生应该感恩,不要像旷野中的以色列人那样抱怨。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