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督为中心的崇拜与艺术

罗洁盈

实践神学科助理教授(崇拜与圣乐)

  以基督为中心的崇拜和艺术(Christ-centred worship and the arts),是圣道(Word)的载体,也是上主恩典的媒介,见证基督福音的大能和真实。

崇拜是神圣的时间和空间,因为上主亲临在此时此刻,仿如天门敞开。神无形的恩典透过可听、可摸、甚至是可吃的(主餐)、且是共同领受的途径,让我们能一同分尝主恩的滋味,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在崇拜当中,音乐和附有诗词的圣诗是「时间的艺术」,而建筑和崇拜空间的布置则是「空间的艺术」。通过这些艺术形式,我们按着圣经的真理,以敬畏、喜乐的心去敬拜和事奉上主。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能刺入、剖开我们的心思意念(参来四‭12‬)。故此,「以基督为中心的崇拜和艺术」能引导我们全心全意回应主的爱,归向父神,也能帮助我们在崇拜生活中,以属天的智慧辨明如何行在蒙福的道路上。 ‬‬‬‬‬‬‬‬‬‬‬‬‬‬‬‬‬‬‬‬‬‬‬‬‬‬‬‬‬‬‬‬

‬‬

崇拜与艺术的智慧箴言

笔者参考加尔文崇拜学院出版的文献〈敬拜三一真神:与历代普世信徒分享交流基督教智慧(2010版)〉,在此分享三段关于崇拜与艺术的智慧箴言,作为神学院从这方面建立信徒和基督教会的指引和方向。

1. 崇拜转化生命

若有教会寻求「在」世而不「属」世(约十五9),不与文化中那些破坏福音整全性的方面妥协,同时积极将文化与耶稣基督福音的好消息接合,因耶稣基督临到每一个文化,但同时并不被任何文化所限——这教会是有智慧的!

耶稣的福音同时是超越文化、能够处境化、跨文化及抗衡文化的,挑战信徒活出被转化的生命,从而影响世界,作文化的改造者。艺术应建基于神的启示(revelation)和圣经的教导,引导人作出理性思考,发挥教育作用,深化人对神、对世界和对自我的理解。

2. 不限于言词表达的信仰整合

若有会众群体在宣讲神的道与及献呈祷告及赞美时,并不限于言词的表达,亦透过艺术去表达:运用神赐给每个地方群体在音乐与舞蹈、说话与安静、视觉艺术与建筑方面的恩赐——这群体是有福的!

这种包含不同向度、多个层次的表达方式使崇拜变得丰富多彩,让信徒以不同形式与神建立更深的关系。艺术不应视为与信仰分割的领域;相反,基督徒应该将艺术融入信仰生活,让艺术成为宣扬福音和见证基督的一个途径。

3. 神的形象与第二条诫命

若有艺术事奉者为第二条诫命所带给我们的限制而感恩,又为圣经中被神所呼召及根据神的吩咐而接受装备以服务会众的艺术工作者而感恩的——他们是有智慧的!

人类的创造力(creativity)是神赐予的恩赐,反映神的形象(Imago Dei)。基督徒在创作艺术时,努力尝试展现神的智慧、美善和荣耀,让艺术成为一种对神的敬拜和赞美。 「不可雕刻偶像」的诫命,乃最终指向耶利米书三十一章33节的应许:「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真正的艺术事奉,是让圣灵在我们生命中雕琢出基督的形象(加四19),以致我们手所造的,不过是心被恩感的自然流露——如同溪水倒映月光,虽非月亮本身,却能在黑暗的世界见证「那光是真光」,使人渴望同来亲近主。

以圣言为中心、跨科际的崇拜与艺术教育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一直关注崇拜与艺术方面的培育工作,并持续提供相关的训练课程。本院设立的王刘燕容基督教崇拜与艺术教育中心,目的就是「从圣经、神学及教会历史的智慧,帮助信徒更新对崇拜的认识,又借着多元化的综合艺术训练,扩阔学员事奉的领域和经验」*。多年来,中心开办的课程是由学识/ 实践经验丰富之老师任教,对有志在崇拜及艺术范畴装备的信徒,带来很大帮助。除了开设课程,中心还有资源室开放给有关课程的学员使用,并且提供课室、场地的租用服务,给信徒作练习及献演之用。

展望未来,王刘燕容崇拜及艺术教育中心一方面将继续开办不同类型有关崇拜、音乐、艺术的课程,以更新信徒对崇拜和艺术的认识,提升学员相关的技巧,拓宽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我们将积极开办更多以圣言为中心的跨科际课程,融合不同的领域,以丰富华人教会在崇拜中的宣讲,并帮助信徒把圣道、崇拜、艺术、灵修实践、信仰生活结合起来。本中心的「戏剧在教会」系列课程(例如,「戏剧创作心法」工作坊、「戏剧查经法」工作坊),以及去年与信徒神学教育部合作构思的「崇拜与艺术深造证书」课程,便是我们在这方面努力的几个例子。

「崇拜与艺术深造证书」课程为例,这个硕士程度的学位课程在崇拜学理论、教会音乐、艺术范畴、实际应用、神学反思等各方面为信徒提供更有系统的全面训练。观乎现时香港的神学院开设关于崇拜的课程,大多以崇拜学或敬拜赞美为重点,并没有太着重跨科际整合的部分。把艺术融入崇拜正是本中心一直以来致力推动的。在这方面,我们这个课程为学员提供包含圣乐、敬拜赞美、崇拜空间运用、话剧、绘画等多元化元素之崇拜艺术训练,以及神学反省,让学员可以更全面地把圣经教导、崇拜、牧养、艺术整合起来。

「崇拜与艺术深造证书」一方面强调扎根圣经与神学,强化崇拜事奉的真理基础,帮助信徒理解崇拜的信仰根源,并探讨艺术元素(如音乐、戏剧、视觉艺术)如何与崇拜神学对话。另一方面,强调整合艺术实践与牧养关怀,以回应多元处境。课程突破传统崇拜学框架,强调「艺术即牧养」的理念。学员不仅学习诗歌带领、空间布置、节期礼仪设计等实务技能,更须反思如何透过艺术媒介,在崇拜中回应信徒的生命阶段和社会处境。例如:如何以戏剧呈现受苦节期的救赎信息?如何运用视觉艺术营造将临期的盼望氛围?这些课题均结合神学诠释和创意实践,培养学员成为「富牧养心怀的崇拜艺术事奉者」。

而且,牧养整合类的科目,例如本季开办的「丧礼设计与牧养神学」,还结合了生死教育的范畴(例如探讨:基督教丧礼设计如何激发我们在生命的失落中,向主表达个人和群体的哀痛和盼望?崇拜与丧礼仪节中运用哀歌和颂歌有什么原则?)我们综合圣经、教会历史和牧养的观点,探讨崇拜如何以三一神为中心,从默想诗篇中的哀歌到扬声颂赞,彰显教会怎样借基督事件得着救赎,并在安息礼拜中表达这份在基督里出死入生的盼望。

跨部门整合

我们除了积极筹办以圣言为中心跨科际的整合课程,近年也积极跨部门合作。王刘燕容崇拜及艺术教育中心与信徒神学教育部不但合作构思课程,并且把两者部分的科目兼容相通,为学员提供更美善、更便利的学习。举例说,本中心学员凡修毕两个指定的四堂课程(共18小时的课堂时数,出席率达八成以上),日后报读信徒神学教育部的「信徒普及神学文凭/ 证书课程」并成为注册生,可获豁免修读一个选修科目。

最后,我们将延续浸信会重视圣经的传统,并深化艺术与崇拜的结合,深耕「圣经之民」的灵性土壤,让信徒全人敬拜、见证、服侍美善的上主。无论你是否认为自己「懂艺术」,只要愿意敞开心扉,让圣灵在你独特的生命中创作,你就是这使命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编织一幅幅见证主爱的图画。

愿一切荣耀归于那创天造地、并在我们生命中持续展现祂的美善的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本院网页:https://www.hkbts.edu.hk/waec/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