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配.不忍.不愿

岳光仆

神学博士

从戏言到圣言

毕业临近,心中惟有感恩。

我叫岳光仆,来自河南郑州。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希望我长大后作上帝的仆人;他从约翰一书一章5节「上帝就是光」得到灵感,就为我取名光仆,所以,「光仆」其实就是「神仆」的意思。我大概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为了讨父母开心,就对他们说:「等我中学毕业了,不去读大学,要在家里把爸爸的神学书籍都读完,然后去考神学院。 」不想竟一语成谶,戏言成真,后来我真的去读神学;不仅如此,还有机会继续深造。

陶造之恩

我用三个词语来描述自己现在心里的感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词语是「不配」——不配领受恩典。我从小就被老师认定是个非常骄傲的人,但是近些年来,我在上帝里面一直学习谦卑的功课。来香港读书之前,我觉得自己似乎不知道应该学什么;来了之后,才意识自己所学的太少了。完成了神学博士学位课程,我才真正看到自己的缺乏,我所得的是我不配得的。我这才理解保罗的话:「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林前十五8)感谢上帝,「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十五10)!

牧者之心

第二个词语是「不忍」——不忍羊群缺乏。父亲是教会的牧师,以前讲道总是超时,所以我总是不喜欢听他宣讲。有一次我跟母亲吐槽,指父亲讲道超时,母亲却对我说:「你爸爸啊,总是怕信徒吃不饱,总想给他们多吃一点,怕他们饿着。」大约十年前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做《一九四二》,讲述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事情。片头的第一句旁白说:「1942年冬至1944年春,因为一场旱灾,我的故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当我开始服侍,也渐渐体会父亲的心肠,不忍看见羊群的缺乏,想他们多吃一点,吃好一点。所以我走过这段经历之后,也渴望将自己所学的带给弟兄姊妹。

事奉之志

第三个词语是「不愿」——不愿有负使命。身为基督徒,我们有自己的使命;如今我快将毕业,当然也领受了新的使命。学位不是光环,也不是荣誉,而是责任;所以更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谦卑服侍,不负使命。

曹操在《观沧海》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我也想用赞美诗《荣神益人歌》的歌词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即使人前获誉,也是我主裁成。愿今一意向前奔,荣神益人。」

最后,感谢院长及各位老师,在学习过程中给予我极大的理解和帮助,使我能够完成学业!感谢我的导师邓绍光博士!他对我无微不至的指导、他治学的态度和风度,将牢记于心。感谢妻子、父母和孩子,在我无数次难以坚持的时候,都作我背后的力量和支撑!感谢无数弟兄姊妹的关心和代祷!感谢上帝一路的引领!

愿荣耀归于上帝。

相关文章

, ,

不再迟延

叶志华神学学士一年级Chi-wah Yip (B.Th. 1) 我初中时在布道会决志信主,后来经同学介绍,参加了教会的团契和崇拜,开始有稳定的教会生活。我在1997年受浸加入教会,并开始尝试不同的事奉岗位。感恩随后的日子,无论在工作、恋爱、结婚、生子的事上,都经历神的厚恩,大大加强我对神的信心。 ...
, ,

陶造我生命

郭温敏仪道学硕士一年级Man-yee Wan (M.Div. 1) 与神相遇受上帝无私的爱感动,中二时我在学校福音周的布道会上决志信主。初中时期,人生首遇风浪:爸爸患上重症肌肉无力症,家境也渐走下坡。中六的我开始投入教会生活,在成长路上认识到神是大能的医生,是爱,是拯救;神能改变人的生命;神是人生命的至宝……。在家庭困境中,神是我唯一的倚靠。虽然我们经历种种艰难,天父却使福音一步步临到我家,先是爸爸、妈妈,然后是大姊,最后是二姊;前后十多年间,全家人都信了主。感谢神! ...

群体生活的神学学习

梁纬信道学硕士Wilson Leung (M.Div.) 转眼之间,在「浸神」度过了六年时光。前三年,在学院图书馆担任同工,开展了服侍的第一站。后三年,在学院修读道学硕士课程,开展了这个永无止境的神学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