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乎想像的恩典

张秋明

道学硕士

亲切的陌生环境

还记得三年前的今日,我和「浸神」的老师、同学一起参与学院的属灵操练营。当时的我战战兢兢,担心自己能否融入那群年轻又充满活力的同学,能否应付接着三年的学习、实习,以及其后的牧职。

我这位早已离开学校、照顾家庭十几年的家庭主妇,再次成为全时间学生走进校园,接触新的环境、新的学习模式,既兴奋又紧张。困难是真真实实地存在,然而恩典也是超乎想像地丰富。我在粉岭浸信会(「粉浸」)认识的一个姊妹,还有曾经在「粉浸」实习的神学生,以及教会的前同工,她们已是「浸神」三年级学生,成了我的师姐;还有自己团契的姊妹,她也是「浸神」部分时间的同学。我们先后踏上全时间事奉的路,在学院遇见她们,增添一份特别的亲切感。

守望相助的同学

而且,同学也是爱心满满的。记得「哲学与神学方法」这科目的第一次测验,尽管自己已经努力准备,但由于尚未充分掌握学习的模式,依然不合格。有同学见我闷闷不乐,知道是因为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便主动和我分享她的学习心得。结果第二次测验时,我的分数竟然倍增。

神学对我来说是陌生的科目,上课时既听不懂,且更不会问问题或答问题。即使有不明白的地方,提问时也辞不达意。同学们往往充当我的翻译,替我把问题重新演绎,让老师明白我的疑问。有时他们还提出一些看法,大家互相交流。

超出所想的老师

除了同学,「浸神」的老师也是超出我以往对「老师」的印象。他们没有架子,举行活动时,还一齐预备场地,搬台搬凳,运送物资。我们的第一个学期没有邓绍光老师的科目,但有一科的功课需要参考他的著作。邓老师知道我们看不懂,就用公余时间替我们补习。这三年,虽然我没有入住宿舍,但也常常与一大班同学和邓老师、张楷弦老师等一起吃饭、吃早餐、参加晨祷会、闲聊、玩「食字」、唱卡拉OK、打保龄球,甚至一起去「毕业旅行」。这里的学习不只是在学术上,更是在生活上,是信仰的实践。

一起走过的日子

我们大伙儿一起打排球(尽管那时我最近一次接触排球已是中学时期),疫情期间因为想与同学一同用膳而选择一起吃外卖,一起通过网上视像会议做希伯来文功课,用「暗黑记忆法」温习希伯来文,一起迎接同学的孩子诞生,一起户外退修。我又与几位同学一起成为学生会执委。我们大伙儿更一同为同学的手术、家庭问题,以及种种困难祷告。

我们各人无论在年龄、成长背景、性格、兴趣、能力上都不一样,但却彼此接纳,互相守望,一起走过这三年。很难想像,若没有神,我们怎可能走在一起;若没有各位老师和同学的陪伴、帮助和同行,我怎可能完成这个课程。感激「浸神」每一位同工、老师、同学!感谢神让我们相遇,又让我们经历和见证祂丰富的恩典!愿我们忠于神所交托的,愿我们所作的蒙神悦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