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群体

访叶敬德牧师

在本院担任义务实习督导、刚在上月回校主讲专题讲座的叶敬德校友,已踏上事奉路途二十多年。一九八四年,在快要完成「浸神」的道学硕士课程时,他已开始在香港浸会学院的校牧处担任基督徒学生活动联络主任的工作。三年后他申请休假,前赴美国修读神学硕士。毕业后一年,他接续往英国进修。没想到在那里取得博士学位后,他还是返回这所院校任教,更没想到经过十多年无风无浪的教学生涯,去年神竟引领他重返原初的校牧处──这一趟,他却是当上校牧,这一趟,他面对不曾遇上的挑战……

再三置身于一所熟悉的院校

「九二年在英国念完伦理学后,我再次受聘于『浸大』,开始在宗教及哲学系任教。主要教授伦理科目,也教授哲学导论、中国文化与基督教、基督教导论、中国民间宗教……等科目。在院校里,课堂以学术探讨为主,并非以传福音为重点。不过,在讨论一些与信仰有关的课题时,亦会触及信仰。我也把握不同机会,与有兴趣认识基督教的学生倾谈,鼓励他们追寻信仰和参加教会的聚会。过去除了接触本科生外,我也有机会在通识课堂上接触其他学系的学生。有些学生觉得在通识课堂念宗教、哲学只是花时间,不过,也有些学生到社会工作后,逐渐领略到此科目的好处。这些来自毕业生的回应和体会是让老师欣慰的!」

神似乎刻意把他和这所院校连在一起。回顾过去,他早在中七蒙召后,便进入香港浸会学院修读历史,毕业时又留在母校担任基础课程部的老师。接续他在「浸神」念神学,其后走下来的一条事奉路,仍是与这所他特别熟悉却又不断在转变的院校分不开。神到底有什么心意?祂在绘画一幅怎样的蓝图呢?

在大学天地以外累积牧养经验

「大学是一个辽阔的天地,让你看到许多不同层面的事物,但它的角度却依然是有限制的。回望走过的路,我感到神一方面让我一直留在大学工作,一方面也在大学以外扩阔我的事奉领域。过去神曾给我机会在不同教会服侍,包括讲道、教主日学、讲专题,也曾让我担任一个工人团契的导师。另外自九五年开始,我担任了基督教安辅堂的顾问。其后十年,神带领我在安辅堂服侍弟兄姊妹,三年多前更受按立为牧师。现时教会已有传道同工,我经已放下了顾问的职分,只在他们当中协助讲道和施餐。」

叶牧师曾在九三至九五年担任「浸大」教职员团契的主席,接续十年,一度活跃于教职员事工的他,转而将心力放在教会的事工上。可是,那位当初安排他在校牧处学习事奉、其后让他在教职员团契担任主席的神,也是那位十多年来让他在同一校园工作、却同时帮助他累积牧养经验的神,原来正默默作好准备,要把他引向一条新的事奉路途。

重返离开了二十多年的校牧处

「江振发牧师离任后,校牧的职位悬空了大半年。这段日子,我渐渐感到自己应该回来──回到校牧处,在这里尝试重新凝聚大家的力量,让基督教在校园里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去年七月,神带领我接任校牧的职位,也让我面对自己事奉路途上另一挑战。」

「『浸大』进入政府的体制后,校内的基督教气氛亦产生了变化。我希望以校牧的角色,凝聚基督徒教职员和同学的力量,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为基督徒的见证寻找一条出路。」

叶牧师没有完全放弃教学工作,现时他仍是宗教及哲学系的老师,教授一科「婚姻家庭伦理」。他认为校牧若兼有学者的角色,则更能配合大学的整体精神。

作为一位牧者、一位关顾者,他祈求神赐下忍耐,让他能了解别人的想法和客观事实,也让他有独立的思考,所思所言所行都有信仰的监管,即使在出现矛盾的环境下,仍不失传道者本身应有的特性和坚持。

离开了「浸神」二十多年的他,今天虽已不再年轻,但他感到神仍让他抱持当年的一份「勇」,所不同的,是随着事奉的磨炼和经验的累积,神也让他加增了一点「智慧」,叫他学习面对不同的处境并知所进退。

在新岗位上摸索着前进

「我感谢妻子与我共同进退,也珍惜一些可以彼此支持的同工,他们对我极其重要。今天我仍在新岗位上摸索,我祈求神引领我反省校牧事工的方向,作出合适的调整。」

「『浸大』将在石门开办中、小学及为副学士课程而设的国际教育学院,校牧处也需要在这些地方开拓事工。另外来自国内的学者、学生也日益增加,还有宿舍事工……,很多范围需要继续开拓,也面对不少挑战。至于财政方面,除了从校方所设立的一些基督教事工的基金获得部分经费外,财政独立的校牧处每年仍要筹募其余二百多万的经费。我需要学习仰望神的供应,也要学习在拓展事工的同时,恰当地调配人力与物力。」

神先后引领叶牧师在这校园里当学生、职员、老师──以至校牧。今日神吩咐他去牧养和服侍的,正是这个他熟悉的群体。相信神的恩福会透过祂所预备的仆人临到这个也是神所熟悉、记念的群体。

相关文章

不再平淡

访刘福全牧师刘福全校友于一九五三年获取圣经科文凭,是本院第二届毕业生。已届七十六高龄的刘牧师,今天仍经常...

毕业以后……

今期《院讯》访问了老、中、青三位校友,与读者分享他们事奉生命里的种种经历和体会。他们毕业后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