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二十一世纪神学教育的挑战
郭珀培(R. Alan Culpepper)
美国梅莎大学麦茄菲神学院院长曹院长、各位院董、教授、同工、同学及来宾:本人恭逢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新院长就职盛会,并获邀担任讲员,着实感到荣幸。本人在此谨代表梅莎大学(Mercer University)安达活(William D. Underwood)校长向大家问安。
新的开始往往是重要的,我深信今天是香港浸信会神学院一个新的开始。我们这位亲爱的朋友、同事、导师──我们所敬重的曹伟彤院长的就职典礼,将标志着「浸神」历史一个前进的时代,而这时代将在二十一世纪今后的年日塑造「浸神」的素质。曹院长过去在「浸神」受造就,又在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普林斯顿神学院这两所著名学府受训练,他深得所学精髓,如今在院长的职任上可尽展所长。他是一位忠心服事的牧者、卓越杰出的老师、经验丰富的行政人员,又是高瞻远瞩的领袖。他既是体贴的丈夫和父亲,又是爱主的基督徒。神以祂独特的引领,带领曹院长迎接摆在他和神学院面前的挑战,因此我们今天可以作证,神的灵在我们中间作工,兴起了一位新院长去完成这所神学院的使命:培育神所呼召的仆人使女,将耶稣基督的福音传遍香港、亚洲以至世界各地。
一、神学教育的神学基础
神学就是「认识神的学问」,而神学教育是植根于神为历世历代所预备的救赎计划。神呼召亚伯拉罕,让他成为以色列民族之父,又借以色列赐福予地上全人类。神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是一个两面的约:神应许赐给亚伯拉罕后裔(作为一个大国之父)及土地(应许之地),却同时委以重任,要他成为地上万族的祝福(创十二1-3)。这个神圣使命是透过两条主线──赐福与救赎──来成就的。
摩西神踏出重要的第二步──回应以色列民在埃及发出的呼求。神呼召摩西领以色列民脱离奴役之苦,其后又在西乃山吩咐摩西向民众传达一个信息:他们会透过本族的历史、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神默示的教导去认识神。正因为他们得以认识神是救赎主和守护者,他们要住在世上万民之中,引领人认识神。
以赛亚罪恶导致王国分裂,最后以色列民更被掳至巴比伦。在被掳时期,以赛亚先知在四个描述「受苦仆人」的段落(赛四十二1-4,四十九1-6,五十4-9,五十二13-五十三12)里,指向神所应许的一位救赎主。这「仆人」很可能起初是指以色列国(赛四十二),其后则指那些余民。然而,到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这「仆人」却明显地指向一个人。神的恩召得以完成,是需要神的子民「将公理传给万邦」(赛四十二1),并「在地上设立公理」(赛四十二4)。以赛亚认识到,神不仅「兴起雅各的部族」成为立约之民(那未免「太轻易了」),神更呼召他们「作外邦人的光」(赛四十九6),以致「地极的人都看见我们神的救恩了」(赛五十二10)。
耶稣及至时候满足,神差遣祂的儿子(加四4)来到世上。耶稣基督就是神国度的使者,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一14),祂把神在旧约救赎其子民的工作推向高潮,延续并至终达成了神始自亚伯拉罕的计划。耶稣定立了新约,不再是呼召一地一国,而是呼召万国万民归向神的国度,但目的始终如一:呼召一群圣洁的子民,透过他们使世上万民同蒙恩福。
耶稣的生命和教导清楚地指出,神的爱总是引领我们迎向有需要的人。在约翰福音第十二章,当几个希利尼人来求见耶稣时,耶稣从他们前来的原因深深思索到自己的使命。这事件让耶稣表达了祂的人生取向,那必然同样成为祂门徒的人生取向:「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耶稣选择了自我牺牲,这也是祂完成召命的方式。为荣耀神而活,即为了彰显神特有的本质而活,就是耶稣的人生目的。祂教导门徒,这也要成为他们的人生目的,因为作祂的门徒就是要分担祂的使命。
耶稣复活后,在加利利一座山上与十一个门徒相见,祂宣告:「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太二十八18)基于这个事实,耶稣向他们指出教会的使命:「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浸。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太二十八19- 20)这里只有一个命令,就是「作门徒」,而出去、施浸、教训是这命令的各个部分。我们使人作门徒乃是教导人「遵守凡耶稣所吩咐我们的」,以致他们认识神,得以与神相交。
保罗在以弗所书,使徒保罗清楚表述了他对神的永恒目的之最透彻理解。以弗所书一章3至14节在希腊文只是一句话,却道出了神为历代预备之计划的纲领,那就是「祂旨意的奥秘」(一9),而这奥秘是人从未经验过的。其后,保罗三次强调人生的目的,指出人是为「使祂荣耀的恩典得著称赞」(6、12、14节)而活。神的目的是照祂所安排的,在日期满足的时候,使一切所有的在基督里同归于一(10节)。基督是教会之首(一22),教会是祂的身体(23节上),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23节下)。保罗得着亮光:基督要在祂里面创立一群新造的人,废除那区分犹太人与希利尼人、奴隶与自由人、男性与女性的藩篱,如此便成就了和睦。保罗在这里清楚说明,基督徒的人生目标是引领人借基督而认识神,并在将来得见他们站在主旁,且全然成熟,满有基督的样式。
因此,神学教育是装备神所呼召的仆人使女去达成教会的使命,而这使命是植根于神在历世历代的救赎工作。
二、迎向二十一世纪神学教育的挑战
然而,在我们这世代神学教育正面对独特的挑战:科技、通讯和交通突飞猛进,使国与国、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却同时带来无可避免的张力和冲突。
1. 在基要主义与相对主义中间另辟蹊径的挑战物质主义猖獗,社会急速改变,人们感到长久以来持守的价值观和传统正受威胁,因而在政治和宗教领域,都涌现了一股世界性的基要主义浪潮。这是因为人们渴求延续既有的生活方式,以致把一切威胁其生活方式的东西都视为邪恶。与此同时,基督信仰也受累于本身正在僵化的传统,未能与时并进;另一方面,相对主义也带来威胁,它淡化了基督救赎的福音,以致基督教似乎再没有什么可给与世人。正如苏麦加(Stephen Shoemaker)所说:「当今世界需要真理,否则生活会无所适从;当今世界需要爱,否则会危机重重。」
二十一世纪的神学教育须明智地与其他宗教传统展开对话,同时遵从主耶稣的大使命去训练门徒,凡主所吩咐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们要敢于聆听他人,正如我们也想别人聆听我们所说的;要敢于向其他宗教学习,却不叫自己的信仰作出妥协;要敢于宣讲福音,深信神透过耶稣的生、死和复活所作的,是人类宗教经验中独一无二的。
2. 为教会建立恰当的模式和组织的挑战教会在每一世代都发展出适应当代的新模式和组织。初期教会开始时,出现许多具恩赐的领袖(使徒、先知、教师),后来发现需要设立长老、牧者和执事,让这样的组织保护教会免受假教训的入侵。欧洲的基督教历史让我们看见,罗马教廷发展出各种各样的传统、各级神职人员、教阶组织及修道院,以维护信仰的学习和传承,让教会得以渡过中世纪的黑暗时期。及至宗教改革,则把新生命灌注入教会之中。在我们这时代,教会以不同形式出现,从祈祷小组、查经小组到超大型教会;牧职人员的模式也有不同,从牧养同工到行政总裁都有。宣教士经常以本土教会的模式在宣教工场植堂,但现在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必须为教会寻找恰当的模式和组织,以配合当地的文化和环境。神学教育可在这过程中提供协助,借着宣教及教会生活基本元素(即崇拜、教导、团契、事工及布道)的教导,检视和改良新兴的模式。
3. 在俗世文化中接触人群的挑战我们这时代其中一个吊诡的现象是,人们渴慕灵性生活,却对有组织的宗教疑虑重重。与此同时,物质主义、世俗主义及相对主义已被证实是空洞的人生哲学,而神在人内心预备的灵性空间却不断在呼喊,渴求经历神。
然而,我们活在一个充满噪音的世界,基督教的信息必须与今天在传媒及市场上的所有声音竞争。在这情况下,基督徒群体的见证是重要的,因为忠于福音的教会可借共同的见证彰显耶稣基督的临在。教会若要在俗世文化中发挥影响力,牧者就必须具备智力与识见,以致他们能领导教会,清晰传达基督信仰,以及与俗世领袖和其他宗教传统的发言人展开对话。这里再一次显示,神学教育是何等任重道远。
4. 在多元文化中发出先知声音的挑战前面已经引述过,先知以赛亚呼吁以色列「将公理传给万邦」(赛四十二1、3、4)。公义的呼喊是神救赎工作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它也是教会一个重要的使命,亦是基督徒群体在二十一世纪被量度的标准。教会若不为受欺压或被边缘化的人士伸张正义,就会被视作另一个单顾自身利益的组织而遭人摒弃。教会若没有在这世界发出先知的声音,就会被那些想在教会寻找人生意义、寻找信仰、寻求委身的人所唾弃。
5. 树立诚实与诚信榜样的挑战今日的教会、教牧和信徒极其须要树立诚实、诚信和真诚的榜样。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怀疑的世代,每一个领袖或每一个有权力的人或组织,都在公众的监察之下。若有基督徒的生命与认信的信仰不一致,所有信徒都要面对言行不一的指控。基督徒绝不可冷漠待人,或把他人作为工具,以求达至个人或教会的目的。事实上,教会要提供一样它必须提供的:让人认识神彰显在耶稣身上那份救赎的爱。
6. 确保人人都是独特的挑战除了发出公义的呼喊,教会还须见证神对每个人的爱,以完成祂交付的工作。犹太教和基督教根深蒂固的信念是,人的灵魂具有无限价值,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是神所爱的儿女。在受死前一夜,耶稣向门徒告别时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十三35)在这里,我想讲述博德斯(John Broadus)的故事,作为每位教师的榜样。博德斯在1870年写了一本有关讲道的教科书──《论讲章预备与宣讲》(A Treatise on the Preparation and Delivery of Sermons),今天这部经典著述在出版超过一个世纪后仍在印行。我们不可不知的是,此书的原稿是以博德斯第一次讲授讲道学的课堂讲义汇编的,而当时班上只有一名学生,并且他是一位失明人士。
三、结语
哈巴谷先知渴望见到神的工作完成,到那时「认识耶和华荣耀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哈二14)。我们所面对的挑战是空前的巨大,但今天我们一同见证,神的灵在我们中间不断引领和加能赐力,为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兴起了一位新院长,以及为二十一世纪的教会兴起一群新领袖,就是你们在座的每一位学生和教授。因此,我们可像使徒保罗那样祈祷:「神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但愿祂在教会中,并在基督耶稣里,得着荣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远远。阿们!」(弗三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