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于传统.生于忧患:我所看见的一个开始、一个未来
曹伟彤
今天能够站在你们前面,成为香港浸信会神学院第六任院长,是我的荣幸,是我的不配,是神的恩典。我感谢神拣选的恩典,感谢你们莅临这个就职礼。我相信你们一起来到这里,不是单单为着新院长的就职,更重要的,是为着这一所已经有五十八年历史的神学院──愿意一同见证,一同祷告,一同赞美,一同宣告神能力的奇妙。
就职礼和神学院存在的原因
因此,我必须宣告:神是这个就职礼存在的主要目的。没有三一神在神学院的带领,就职礼和神学院就不存在。
除了神以外,同学们,你们是就职礼和神学院存在的原因。我很高兴你们今天能出席就职礼。神学院的设立是为了你们。因为你们在这里,我们才在这里。是你们把我们带到这里,假如你们不在这里,我们就不在这里,老师不在这里,同工也不在这里。
老师们,你们是就职礼和神学院得以存在的原因。因着你们辛勤的教诲、生命的榜样、智慧的传递、神话语的教导,同学们得以效法耶稣基督而成长。
同工们,你们是就职礼和神学院得以存在的原因。因为你们忠心服事,神学院的教学、研究、发展和群体生活得着多方面的支援和承托。
董事和校友们,你们是就职礼和神学院得以存在的原因。因为你们的监督、支持和爱护,神学院走在应走的道路上。
教会的弟兄姊妹们,你们是就职礼和神学院存在的原因。神学院的设立是为了教会。因为你们在这里,我们才在这里。你们把我们带到这里,假如你们不在这里,我们就不在这里。
能够叙首一堂,是一个美好的时刻。我们能够在此时此地以同一颗心崇敬神是美好的,是神赐予我们的恩典。
艰难与挑战反加强我们的方向感
然而,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我记得我们曾经在艰难中,世界也在混乱中。四周充满争斗与战争,一些国家的根基被摇撼,社会被泛滥的情欲所侵蚀,突然而来的金融海啸叫不少朋友感到陷入穷途末路。
今天的教会正面对很多真实的挑战。多元主义膨胀,叫人不分真伪。全球化的秩序和市场日益巩固,加剧了贫富悬殊。新的资讯科技和知识塑造我们的想像和思维方式,叫许多人愈前进愈迷失。全球人口老化,医疗和退休制度备受考验,人渴望为明日寻求保障。面对生物学的大革命,人已进入可以尝试复制人的阶段,人于是落入了伦理争论之中。
这都叫人惊讶、气馁,教育好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人的学习好像归于无有。这是我们当下的处境。然而,这些艰难和挑战不会叫我们灰心,失去了神学教育的异象和方向。这一切反会加强我们的方向感,叫我们在神面前战战兢兢地完成神的托付,办好神学教育。因为,不管世界如何混乱,耶稣基督应许祂会乘着云彩,满有权能和荣耀地回来,招聚万国万民。世界的混乱却成为了我们经历神权能的机遇。
我们看见:在这个叫人感到灰心、彷徨的年代,神把一个重要的任命交给神学院,叫我们有祂的异象和志气,叫我们承担培育天国领袖的责任,叫我们被神的盼望所充满,用心灵和诚实、智慧和能力,去为教会预备卓越的领袖。
卓越的神学教育
我看见,教会需要卓越的领袖。我看见,卓越领袖的卓越是一种属灵素质。神学教育的卓越指出了我们的任务应达至怎样的水平。卓越不是口号,不是工商界成功的指标,不是排行榜的名次,不是「胜者为王」的思维。世俗的卓越观有其危险和被扭曲的地方;它抬举特殊的能力和技巧,彰显权势,排除弱小。这样的观点也暗暗地流进教会。
然而,我们也要自省:教会不是为了拒绝世界而拒绝世界,不应为了抵御世界的卓越标准,而蓄意降低教会对卓越的期望和要求。基督徒拒绝这卓越标准的一种常见做法,就是全盘否定卓越的诉求,而容让怠惰、不负责任的办事态度。面对这种局面,我们须要重新思想神学教育的卓越。
卓越的神学教育有众多要素。时间所限,我在这里只提出其中三个重点。
1. 建立卓越的仆人领袖首先,卓越的神学教育能建立卓越的仆人领袖。
建立卓越的仆人领袖,是浸信会神学院策略性计划的核心。这意味我们的学生和老师,要成为卓越的仆人领袖,服事基督和祂的国度。
卓越的领袖是那些能够结合谦卑和热情的人。他们既是谦卑的,也热衷于寻求整个信仰群体的福祉。在这里,我想起保罗对腓立比教会的训诲:「只要你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腓一27)保罗认为仆人必然与基督的福音相称,这是仆人卓越的所在。卓越的仆人具有与基督的福音相称的品德,其中至为重要的是忠心。忠心是人对耶稣基督福音的忠诚。这种忠心可以看为传道者对神话语的忠心。换句话说,耶稣基督的福音是忠信的基础;圣经是忠信的基础;耶稣基督是忠信的基础。这是不能妥协的,因为教会忠诚的对象必然是耶稣基督的福音,是神的启示。没有耶稣基督的福音,没有神的启示,教会便没有忠诚的指向。因此,神学院的神学教育必须从耶稣基督的福音、从神的启示开始,将神的宣讲以「现在式」的时态来表述。浸信会神学院就是这样的福音性神学院,老师和学生必须忠于圣经。
忠信的领袖不仅知道要实现什么,也知道如何去实现。假如他不能超越「课本的答案」,他就不是忠信的。故此,神学教育必须包括心灵的塑造,让学生被基督的福音所塑造,被基督的福音所设定,让福音界定他们的身分和他们所做的事情。可见忠信的领袖要明白耶稣基督的心,心被基督的心所感。这样的心灵所孕育的基督徒生命是卓越的生命,是美丽的生命。
当神学院的老师和同学能明白基督的心,经验基督的美善和卓越,他们会聚集起来,学习除掉坏习惯和罪行,培育友情,在圣灵的权能下重新排列生命的优先次序。这样的神学院会训练忠诚的教牧领袖,而这些忠诚的教牧领袖能帮助会众培育热情和委身,叫教会充满生命力,帮助弟兄姊妹成为忠心的门徒,在世界忠信地活出召命。忠诚的神学院能激发教牧的忠诚;忠诚的教牧能激发教会的忠诚;教会的忠诚也要求神学院和教牧有卓越的忠诚。这相连的环扣叫神学院、教牧和教会一同协作,一同前进。
2. 培育仆人领袖的神学智慧第二,卓越的神学教育能培育仆人领袖的神学智慧。
如第一点所说的,忠信的领袖要明白耶稣基督的心。明白基督的心并不是一种认知性的思维。当保罗在腓立比书二章5节谈及以基督的心为心(明白耶稣基督的心),他用了一个希腊字phronein,这字可被理解为一种实践理性。这种实践性思维包括人的整体生命:感情、认知、思想、行动和生活。那就是:让耶稣基督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成为我们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的模式,这些模式是展现于耶稣基督的生命里。
明白基督的心是一种卓越的神学智慧。保罗呼唤基督徒发展这种实践理性,是叫整个群体发展一种辨明的能力。
卓越的课程能帮助学生锻炼一种辨明「耶稣心肠」的能力,这是一个要求甚高的任务,是严谨和辛劳的。有些人说事奉的人应像小孩子一样,不应进入复杂的思考,又认为神学研究和艰辛的学习会令人骄傲。这观点是将「如小孩般」的信仰与「幼稚」的信仰混淆起来。肯定而言,我们须要对神有小孩般的信心。肯定而言,圣经的真理是显浅简明的,连小孩也能掌握。然而,神奥秘的丰盛和深度是人一生一世所不能穷尽的。神学教育的卓越,意味着我们的学生被召唤在神奥秘的丰盛和深度中成长,明白神对这世界的心意。
因此,神学院必须从事更扎实的神学教育,承传福音的单纯「智慧」。这样,学生必须用心学习圣经语文,从原文领悟经文的奥秘。学生也要尽心学习系统神学,以致能锻炼思考力,有清晰的思维。学生也要学习细密谨慎的历史分析,以致能忠于历史,忠实地看现在。学生也要学习伦理,能分辨对与错、适切与不适切。学生还须着力于传道职分上的种种操练,包括灵修神学、领导学、宣讲学、牧养学、教育学、布道学、差传学、崇拜学等方面的学习。
此外,所有关乎圣经、历史、神学、伦理、牧养的学习和操练,是无可避免地也会以音乐和艺术的方式来表达,叫人亲近神、崇拜神、爱慕神。这样,神学院的崇拜和圣乐课程是不可缺少的,而崇拜的生命着实是信仰生命最清楚、最成熟的表达。
这些学习是生命的形塑和实践,能确定他们将来成为什么类型的领袖,也影响到教会的生命力。因此,我们须要在众多课程中要求卓越,挑战学生努力达至神学学习的最高标准,叫他们能够成长,有生命的卓越,在牧养的事奉上有卓越的领导。
上述等等都与神学智慧的培育息息相关。要培育神学智慧,我们便需要有教学和研究方面的卓越。我相信我们的教授同工是可以成为卓越的。虽然教授团队尚要加强,但我们的教授都是不同领域的专家,他们发表文章,出版学术专著,也担当教会和基督教机构的顾问工作。老师所教导的必须回应教会的需要,能够帮助同学在传道和领导的职分上,成为合乎主用的器皿。老师肩负起这些责任,固然不能缺少卓越,他们的生命品格和榜样尤其重要。
3. 有回应教会和社会的能力第三,卓越的神学教育是有回应教会和社会的能力。
能回应代表能够负责任。具有神学智慧的神学院必须有新的眼界,用新的眼睛和耳朵去看见和听见四周发生的事情,能用心理解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并且能回应和担负。神学院必须发展恰切的课程以满足教会的需要,以致教会能够回应多元化的社会所提出的挑战;进一步而言,要去接触不同文化的社群,传扬福音。这样的思考将影响着整个神学院的教学形态。因此,老师的重要责任不是单单教学,而必须是学习,用新的眼睛和耳朵去看见和听见四周所发生的事情,以致所教导的是与世界息息相关的。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委身于这些需要的回应,这是神学院的任务。
在过往的日子,我们已在一些教学领域上有所发展,例如神学诠释学、教会历史、神学伦理和灵修实践方面。未来,我们将深化灵修学的发展,集中发展教牧领袖学,发展督导课程、宣教学课程,而领袖学将是未来三年一个大重点。此外,我们还会按着教会和社会的需要提供跨科际的课程。
除了课程回应力的提升,我们希望能将教学与研究的成果,在学术和社会领域中有所贡献。目前我们正考虑加设教会领导学研究中心、青少年事工研究计划、年长者事工研究计划、浸信会历史中心等。这些研究计划和课程能够成为神学院新的推动力,在课室与教会、世界之间搭建桥梁,也让在世界与教会搭建的桥梁能进入课室之中。这些层面能为神学教育带来超卓和成熟。
可是,我必须强调:纵然神学教育要听取教会的声音,听见世界的呼声,这并不意味神学教育受世界的价值和方法所牵引。在聆听的同时,我们不会除去基督福音的特点,甚至是世人所看为愚笨的地方。我们就是被福音的特点、甚至是福音的愚拙所塑造的。神学教育一方面要向世界说话,另一方面仍然坚持福音的愚拙。如此,教会与社会虽有分别却非分离,这种关系的张力正是我们办学之道。
从传统与忧患进入一个未来
这是我们的核心价值──忠于基督,作无愧的工人,作具有智慧的仆人领袖,回应当代社会,追求卓越。这些核心价值将促使我们前进,形塑将来的领袖。
我所提出的一些憧憬和关注只是我们的开始,以进入一个未来。事实上,我并不全然知道「浸神」的前路,唯有神才知道。我只知道:这个开始是在危机中的开始,却是满有神的怜悯和恩眷。这是我的相信、我的看见,是我对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将来的看见。
当我这样说话,我是惊讶的,就正如诗人的说话:「当耶和华将那些被掳的带回锡安的时候,我们好像做梦的人。」(诗一二六1)站在你们的面前,我是何等的卑微,却能够与大家一同思想这个看见。然而,这样的看见,并不是我个人的看见。我必须指出这些看见是我从你们、从我们的先贤所承受的,是那些曾经乳养我的人教导我的。这是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学习得来的,我的老师也是从浸信会先贤承受这样的信仰实践。
站在你们面前的曹伟彤是怎样的人呢?当年我的父母是从潮州来到香港,在香港学习广州话。他们带领我返教会,我十二岁便受浸加入九龙城潮语浸信会。后来我在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接受神学教育。我就是站在这样的传统上,尤其是在浸信会的传统和历史上,去分享我的看见──或说是我们的看见。
我自小就在当中成长的浸信教会传统,是一个生于忧患的传统,然而先贤们所看见和听见的,是神话语的信实。他们是Bible people,困厄、挑战和逼迫不会拦阻先贤对神的忠诚,事实上反是更好地预备他们。浸信会先贤的思想方式,是耶稣基督的感情、思考和行动的方式,在不少方面都与当时社会的大多数截然不同。
这种敬虔的生命是一种服事的生命,是建基在一种生命的现实,是生长于生命的危难中,却同时期盼神的同在,经历神的恩典。
生于忧患──浸信教会的历史就是关乎恩典和危机;香港浸信教会的历史也是关乎危机中的恩典。我为危机而感谢神,因为祂的恩典将叫我们得胜有余!我相信神在这带有危机的时空里,向我们开启一个广阔的领域,是众多历史所汇聚的,是神的恩典和权能所成就的!
愿一切荣耀归给满有恩典和权能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