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会合一的基础和本质

麦启新

新约助理教授

纷争及不和是教会常见的问题,如果发生在教会领导层中──例如在牧者和执事中,很多时都会导致教会分裂。最近在悉尼一所神学院中,一名年长的老师以幽默的方式带出这问题的严重性,他说:「教会平均十年就有一劫(他所指的是教会分裂),如果你的教会过去九年是平安地度过的,你现在就要当心。」

腓立比书所处理的,不是一般的不和,而是教会同工之间的不和。同工因不和以致不能合作一起事奉主,所以保罗在书中多处提到「与我同劳」、「一同做工,一同当兵」、「一同劳苦」(二22、25,四3 ),目的是鼓励友阿蝶和循都基在主里合一。她们曾与保罗同工(四2-3),把福音传给其他妇女。她们都是教会中的妇女领袖,但由于两人不和,教会的妇女事工很可能受影响。所以,教会要合一,就一定要从领导层开始。什么是合一的基础?何谓合一?教会怎样才能合一?这些问题都可以从以下经文找到答案:

1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么鼓励,爱心有什么安慰,在灵里有什么交通,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2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使我的喜乐可以满足。3凡事不可营私争胜,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重要。4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5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6他本有神的形象,却不为自己争取与神同等的地位;7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8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顺服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腓二1-8;经文乃笔者自译)

一、合一的基础

第1至2节是一个条件句:(a)若信徒经历了鼓励、安慰、相交、慈悲怜悯,(b)就进而要合一。1 这条件句显示鼓励2 、安慰、相交、慈悲怜悯都是合一的基础。一般新约学者指出,这四个要素都是信徒在父神、基督及圣灵里所领受的恩典;3 在保罗神学中,这是毫无疑问的。例如,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一章3节提到神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又在哥林多后书十三章14节提到圣灵里的相交。4 可是,若只聚焦于这些恩典的源头,就会忽略了(a)和(b)之间的关系,看不出为何信徒经历了这些恩典后,就进而要合一。根据保罗的神学,信徒在主里所经历的恩典是要与别人分享的:

愿颂赞归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就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 (林后一3-4)

因此,如果保罗在腓立比书二章1至2节要指出的是:「信徒要把他们从神所经历的鼓励、安慰、相交和怜悯与其他人分享」,(a)和(b)的关系就很清楚。换言之,信徒的合一,是建基于信徒在主里彼此鼓励,借着神的爱彼此安慰,透过圣灵有深入的相交,以及彼此怜悯。

首先,信徒要彼此鼓励才能在事奉上合一。我们看见同工的弱点时,会很容易就作出批评和纠正。记得多年前,我在一家教会作实习神学生,牧师安排我作青年团契的导师。当时我看见负责带查经的弟兄不懂得如何带领查经,就立刻纠正他,指出他没带出经文的重点。多年之后,当我回想这事,就发现我做得不对。我应该先鼓励他,多赞赏他在查经时如何带领其他人参与讨论;至于他没有带出经文的重点,我可迟一些找机会鼓励他修读神学院一些校外圣经课程,以求改善。多鼓励别人,多说欣赏的话,关系才可以建立起来。我们若只会纠正和提醒别人,便很难与同工建立关系。

除了鼓励之外,保罗也提到爱心的安慰。同工在事奉上感到失败、沮丧、伤心时,我们就要用爱心来安慰他。别像约伯的三个朋友那样指责他、纠正他。用爱心聆听和安慰,能使沮丧的同工重拾事奉的信心。缺乏爱心,用不适宜的话语劝告人,不但帮不了沮丧的人,更会使对方意志消沉。

灵里的交通也是合一的基础。这里是指圣灵所带来的属灵交通。很多时同工之间的相交很表面化,有时只停留于风花雪月或事工上交流意见,很难在个人层面上有深入的属灵交通。为了在同工面前表现为强者,免得同工轻看自己,或为了自我保护,我们往往把自己的内心世界隐藏起来。这样会拦阻真正的合一。

最后,「慈悲怜悯」是从心底发出的强烈感受。 「慈悲」的原文是σπλάγχνον,基本意思是指肠、内脏,换义乃指人内在的强烈感受──渴望、慈悲、爱慕。5 在路加福音十五章20节,σπλάγχνον用来指父亲对浪子(即神对罪人)的感受。同样,「怜悯」(οίκτιρμός)出现于罗马书十二章1节和哥林多后书一章3节,也用作指神对人的怜悯。换言之,神看见罪人的光景时,就大发慈悲怜悯,差派祂的独生子为我们的罪牺牲。但在保罗的思想中,「慈悲怜悯」不单指神对人的感受,也指:信徒经历了神的慈悲怜悯,就应该有神的慈悲心肠,同样地怜悯他人,尤其是弟兄姊妹。腓立比书一章8节提到保罗「以基督耶稣的热心肠(σπλάγχνον)切慕着你们众人」(吕振中译本)。歌罗西书三章12节更指出信徒作为神的子民,就要有怜悯(οίκτιρμός)的心。教会若缺乏慈悲怜悯,很难有合一。当人犯错时,我们会否以怜悯的心对待他,如同耶稣怀着怜悯的心接触罪人?还是以法利赛人的态度来鄙视他?后者的态度不会带来好结果。在我多年的牧养生涯中,每次听到弟兄姊妹犯罪时,甚至是犯了奸淫,我都尝试效法耶稣,视他们为迷失的羊,且求神帮助我以怜悯的心肠来鼓励他们悔改,回到神爱的怀抱中。如果我们的教会缺乏合一,我们先要反省自己是否缺乏了鼓励、安慰、相交和慈悲怜悯,因为这些都是合一的基础。

二、合一的本质

信徒有了合一的基础还不足够,还要有合一的精神。保罗在腓立比书二章2节指出信徒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很多人误解这节经文,以为教会合一就是指弟兄姊妹在开会时有同一的立场,决议一致通过,或教会有统一的行事方式。这种想法是把uniformity(一致性、统一)和unity(合一)混淆了。相对于圣经所指的合一,uniformity比较表面。比方说,一间公司有统一的制度,所有职员穿同一制服(uniform),都遵守公司的规矩,但这一切并不表示他们合一或同心。在新约中,合一是一种心态。要正确地了解腓立比书二章2节所指的合一,我们必须留意保罗要腓立比人「爱心相同」,而爱心是一种心态,不是对某事的观点或立场。

事实上,信徒对不同的事经常有不同的观点,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在不同神学院毕业的传道人,会对教会的运作或敬拜模式有不同意见。纵使在同一所神学院毕业的传道人,也很可能经常有不同的意见,有时甚至是神学上的差异。在多元化的后现代社会中,除了基本信仰以外,教会要求所有信徒有统一的思想和立场是不可能的。但这不是说教会要走后现代主义的路,而是教会要有腓立比书所教导的合一心态。

第2节的下文进一步解释合一的精神:第2节的「意念」是指第3至4节的心态,就是「凡事不可营私争胜,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重要。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换言之,即使在某事上,同工之间有不同的立场(只要不牵涉信仰的根基),只要他们不争胜、存心谦卑、尊重对方,他们仍然可以合一地事奉主。保罗在此暗示这种态度正是友阿蝶和循都基所缺乏的。

从过往的牧会经验,我发觉第3至4节所指的问题,才是教会分裂的主要原因。教会的纷争,很多时都涉及争胜、争权、贪慕虚荣、骄傲、自私等动机。怀有这样动机的人也会在教会中很努力事奉,但他们的动机并不纯正。保罗在腓立比书一章17节提到有些人「传基督的动机不纯,是出于野心」(现代中文译本),这些人事奉的目的是赚取别人的赞赏,或要肯定自己的价值,又或要争胜。事奉出于自私的动机,往往会带来纷争。我认识一个弟兄,他的孩子和太太都不尊重他,由于他得不到家人的肯定,就很努力在教会中事奉,目的并不是荣神益人,而是要得到弟兄姊妹的肯定和欣赏。教会实在有不少这样的弟兄姊妹,他们甚至以为自己为主付出了很多时间和力量,但其实活在自欺中。

教会要合一,就要效法基督,保罗在第5至8节以基督的例子解释何谓合一。第2节的「意念」与第5节的「心」在原文是同一希腊字,所以第2节的「意念相同……有一样的意念」,就是要信徒与基督一样,存着合一的心态,而不是要他们在一些事上不能有异议。就神拯救人类的计划而论,第8节的「顺服」显示:耶稣在十字架上为世人牺牲,并非祂自己的旨意,而是神的旨意。纵然耶稣有神的形象和地位,祂却甘愿谦卑,放下自己的意思,顺服神。保罗在此可能反映出福音书的传统,就是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谦卑地顺服父神的旨意:「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可十四36)换言之,虽然在客西马尼园耶稣和父神各有不同的看法,双方仍能合作,成就人类的救恩,这是因为耶稣有合一的精神,祂看父神的心意比自己的利益更为重要(「看别人比自己重要」,第3节)。谦卑、看别人比自己重要、愿意作别人的奴仆,都是腓立比书二章3至8节所指的合一精神。

今天,个人主义和关系的破裂不断蔓延。现代人彼此意见不合,就很容易分手,以致离婚率在某些国家上升到一个可怕的地步,情侣也只同居而不结婚。这种风气不但渗入了信徒的家庭(例如在西方国家,基督徒的离婚率并不低于非信徒的离婚率),也蔓延到教会里,使教会很多时因在小事上意见分歧而分裂。神的旨意是要教会合一和信徒彼此相爱,「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好像明光照耀……纯洁无邪」(腓二15;经文乃笔者自译),为祂作见证。让我们一起好好反省,看看自己有没有合一的基础和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a)是「如果」从句;(b)是「结论」从句。
2 παράκλησις 可译作劝勉(和合本)或鼓励,但吕振中译本及不少英文译本把这字译作鼓励,因为鼓励的意思较接近安慰、相交及慈悲怜悯。
3 例如Gordon D. Fee, Paul's Letter to the Philippian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95), 174-182; Peter T. O'Brien, The Epistle to the Philippian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91), 176。
4 和合本译作「感动」,但原文的意思是「相交」。
5 参BDAG,条目σπλάγχνο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