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命门徒群体的特质

陆伦泉

宣教动力资源中心主任

陆牧师与师母子婷、儿子智晖和智明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是一个门徒群体,不论任何学生和老师,或在不同岗位事奉的同工,都要有门徒的样式。所以,作主的门徒就是我们「浸神」这个群体最基本的特质,亦即是说,我们要活出一个以基督的心为心的生命,这样的群体就是一个充满智慧又有神恩典的群体,更是一个以天父的事为念的群体。

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去看门徒群体,但一个不可缺少的层面,就是从宣教的角度去看门徒群体应有什么特质。马太福音二十八章16至20节是一段关及宣教的经典章节,从这段经文,我们可以看到门徒拥有三个属灵特质,使他们成为新约第一个「大使命门徒群体」。这三个属灵特质也是「浸神」要学习的宣教功课。盼望我们能够在主内彼此勉励,一起学习这功课,使「浸神」成为一个有大使命动力的门徒群体。

一、信心

第16节:「十一个门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稣约定的山上。 」

耶稣复活之后,天使向抺大拉的马利亚和另一马利亚显现,宣告耶稣已经从死里复活,并且吩咐她们告诉门徒往加利利去,在那里他们将要看见耶稣。这是一个很特别的邀请,因为耶稣知道门徒的信心回应是正面的,以致门徒可以最先领受托付,去实践和承担一个使万民作主门徒的大使命。门徒要给归信者施浸,教训他们遵守主的话,在地上扩展天国的宣教运动。宣教运动由这群愿意委身和同心的门徒所发动,因着他们的带领,大使命接续落在信徒身上。

两个马利亚又害怕又惊喜,赶忙跑去报信给耶稣的门徒。途中她们遇见了复活的主,耶稣跟她们说:「愿你们平安!」两个马利亚就抱住耶稣的脚,清心敬拜祂。耶稣再次提点她们要告诉祂的「弟兄」,叫他们往加利利去,祂并且加强语气,说他们在加利利必看见祂。在这里,耶稣并没有用「门徒」,却用了「弟兄」来形容祂的门徒,这显明一个门徒群体应是一个亲密的群体,就像一个家。这个门徒群体必须有信心才能往加利利去,因为门徒仍是害怕的,他们还摸不清耶稣复活的事。若没有信心,他们断不会到耶稣约定的山上去。这个往山上去的信心,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信心使门徒对主耶稣的复活满有把握,何况还有两个马利亚的见证作为凭据,不是无中生有。这种信心是跟耶稣建立了深入的关系后,才能带动出来的;没有亲身的经历,没有理智的认同,没有勇敢的第一步,信心是不能一朝一夕变得成熟。门徒跟随耶稣三年之久,才有这种坦然的信心往加利利去,他们对耶稣的信心在这里可说达至一个高峰。

我们对神的信心又怎样呢?在属灵旅程上,我们的信心能面对多少考验?有什么是我们要更加努力去学习,好让「浸神」成为一个更有信心的群体?

二、敬拜

第17节:「他们见了耶稣就拜祂。 」

当门徒凭信心上到加利利山,他们一看见耶稣就拜祂。这是一个很自然的感性流露,同时也是一个理性的回应。从感性的角度看,门徒并不明白耶稣如何复活,更不了解祂复活后的去向,亦不知道日后如何面对把祂钉十字架的祭司长和长老。门徒只知道在他们心灵里有一种失落和无方向的虚空,而在看见耶稣后,这种虚空就完全被打破,取而代之是一种无比的喜乐。这种失而复得的喜乐,推动他们自然而然投入一种极终的敬拜。虽然圣经没有用任何形容词来描写他们如何敬拜,我们可以想像到他们的敬拜并不次于他们被耶稣呼召时那一种敬拜(路五1-11)。

从理性的角度看,门徒此刻亦自然想到耶稣昔日很多的教导;虽然门徒还未能明白祂所有的教导,他们却是亲身经历了耶稣有关祂复活的教导——因为复活的主就站在他们面前!对耶稣来说,这种发自心灵和诚实的敬拜是必需的,若没有这种认定复活主的敬拜,门徒就不能真真正正称耶稣为他们的主;若没有认定耶稣是他们的主,门徒又如何能从耶稣领受大使命呢?

敬拜是宣教的动力,因为从我们的敬拜流露出我们对神的敬畏和顺服。一个重视敬拜的群体,才会是一个对宣教有承担的群体,因为只有以敬畏的心在神跟前俯伏敬拜,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我们与神的关系,感受到神对世界未得之民的大爱和忧伤,亦明白神交与我们的重大使命。我们这个门徒群体,是用我们从敬拜得来的动力和热诚,带领其他人归主,使他们不单得着救恩,更成为以耶稣为生命的主宰、以心灵诚实敬拜的门徒。这个「作主门徒→敬拜→宣教→使他人作主门徒」的原理,就是耶稣基督大使命的基础。

耶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时,门徒立刻敬拜祂。然而,有些门徒仍然有疑惑之心。这表示他们的信心比别人差吗?不一定是。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心路历程都不一样,信心的成长和学习有不同阶段,有时快亦有时慢,有时深亦有时浅,最重要是我们真正走在神的窄路上,真正一起走路。但愿我们因此得着提醒:在一个群体里,我们须要在圣灵的引领下,以基督舍己的爱互相补足、互相扶持,因为「身上肢体人以为輭弱的,更是不可少的」(林前十二22)。我相信有信心的门徒能透过敬拜帮助有疑惑的门徒去成长。耶稣并没有因为有些门徒心存疑惑,就不将大使命托付他们,祂反而主动去到十一个门徒当中,向他们清楚讲说什么是他们将要共同承担的大使命。

所以,在「浸神」这个门徒群体中,我们必须认定耶稣是我们的主,这并非单单个人认定就足够,因为大使命乃是耶稣交与祂门徒一起去承担的使命和责任。要一起去承担大使命,我们就要一起好好学习敬拜的功课,学习这种认定耶稣是主的敬拜。

三、遵守

第20节:「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

大使命之中的主动词,不是「去」外邦传福音,而是「使〔万民〕作门徒」? 。 「去」是一个主要动词的分词,是指当我们去到一个地方,或无论我们去到哪一方。 「使〔万民〕作门徒」是主动词,所以宣教的根基是使万民作主门徒(make disciples),而不是去(going)。当然若不主动积极地出去,我们便没有使万民作主门徒的机会,故此「去」和「作主门徒」是不应区分得过于清楚。

因此,根据以上的理解,宣教或大使命的实践是由一个有信心、献上真实敬拜的门徒群体所带动的,为的是使其他群体成为主的门徒群体。这些门徒群体的特质,不单包含施浸和教导,更包含「遵守」神的教训。一个门徒群体若没有遵守神的教训,无论是由谁来施浸和用什么方法来施浸,都是没有宣教动力的。这好比无论由哪一个好老师施教,无论教一些如何高深的学问和智慧,若没有遵守和践行所教导的,又有何益处呢?

在希腊原文,「门徒」和「学习」两字的字根是一样的,所以门徒本应就是学徒,要有积极学师的实践,而「遵守」自然是一个门徒的特质。事实上,无论在旧约或新约圣经之中,「遵守」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例如在旧约里,耶和华对以色列的要求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必须世世代代遵守祂的约(创十七9)。新约也记载耶稣对信祂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约八31)。因此,我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雅一22)。

要别人「遵守」神的教训,并非单单去教导就完事,却是要经过细心的教导,才可以使他人明白、接受和实践。所以大使命不仅是传福音,亦要尽心尽力建立一个「遵守」神教训的门徒群体。若要门徒群体遵守神的教训并经历生命的改变,就必须先有传递者的门徒生命力和委身。

可是,有些宣教团体似乎只以别人信主为目的。例如他们到一个未认识主的群体里,借着播放《耶稣传》来做布道的工作;当有人决志,他们便以为完成了工作,又转去另一地方继续布道。到他们发表报告时,就高兴地数算带领了多少人决志信主。不过,这决非完成大使命的方式。宣教团体要有一个认真而整全的宣教策略,要更多深入群体里,用圣经和生命一起去教导,才可以使人遵守神的教训。

耶稣说:「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若我们挪去「遵守」这个动词,句子读来尚可以通顺,但这却不是大使命。教导别人并不太困难,但教导别人遵守,是要有智慧和灵力才能成事。同样,「浸神」的老师不单教授不同的科目,更要用心力和身教来传递知识,务使学生的生命得着主的转化更新,师生能一起去建立一个遵守神教训的群体。

怎样才是「大使命门徒群体」呢?门徒必定要有活泼的信心,有灵里清心的敬拜,也有遵守神教训的实践。若「浸神」这个门徒群体拥有这些特质,我们便是神所喜悦的,而且我们众门徒就能以基督的心为心,更明白和忠心于以天父为念的事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