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神学,(不)是什么?

邓绍光

基督教思想(神学与文化)教授

西方神学界近二十年兴起的「公共神学」究竟是什么?我们真有一种叫「公共神学」的东西吗?在英语中有public theology与theology of the public。当然,西方神学界的「公共神学」,不能单单由其英文字眼的使用,就可以决定其意义。但是,笔者这篇短文,并不准备检视西方神学界的「公共神学」,而旨在提出个人的反思。下文将首先从这两个英文词语开始,透过其传统用法来展示笔者个人所认为的:「公共神学,(不)是什么」,好能对「公共神学」作出一种负面、否定的界定,同时反显出其正面、肯定的意义。

Public theology跟theology of the public究竟有什么分别?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用另外一对词语来帮助了解,这就是natural theology和theology of nature。简单来说,natural theology意指透过认识自然世界而认识创造自然世界的上帝。至于theology of nature,在中文翻译上同为「自然神学」,但意思却是有别于上面所讲的,而为「从神学的角度来思考自然世界」。相类似地,如果公共神学是public theology,那么是否首先从「公共领域」出发,进而叩问神学的回答?这样一种进路,会否走入一种以「公共领域」来定下神学议程的格局,从而规限了神学对「公共领域」的思考?这意味在以「公共领域」为出发点的时候,我们总是首先对「公共领域」持有某种看法,否则「公共领域」这个概念或用语就是形式化和空洞化的,没有什么意义。那么,这种进路怎样才可以避免以既有对「公共领域」的思考,来限定神学对「公共领域」的思考?因此,退一步而言,我们顶多只能接受以描述层次的「公共领域」为出发点来思考,至于规范层次的分析与判断,则必然属于神学领域而非其他。

另一方面,如果「公共神学」是theology of the public,那么就是首先从神学出发,去了解何谓「公共领域」,并且以其对「公共领域」的看法,修正现存既有对「公共领域」的看法。这样的进路是要表明,神学本身有其对「公共领域」的观点,也表明神学并不是其他学科底下的一个范畴。任何一种对「公共领域」的看法,都孕育自某一种特殊学科的观点。因为神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并非隶属之关系,前者不隶属于后者,后者亦非隶属于前者,大家都是从其特殊的立场出发,所以也就只能透过持续不断的对话,尝试互相了解对方的看法。这样,所谓「公共神学」,其实并不「公共」,而是特殊立场底下的「公共」、有别于其他立场底下的「公共」。换句话说,对「公共领域」的研究并非专属于某一学科,这里不容某种学科的研究方法具有凌驾性的优势。

以上的讲法,意味着我们并没有一个中立的「公共领域」。除了是因为只存在特殊立场底下的「公共」之外,另外一个恐怕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个「公共领域」之内,根本就存在不可约化的各种各类的特殊立场。基督教的「公共神学」,既然是基督教的,既然是神学的,那就无须致歉及去除自己的特殊性,方可以进入这一「公共领域」之内,去表达自己对「公共领域」的一切事情的看法。这里带出的是,「公共神学」并非追求建立一种客观而普遍的神学,并不因为在「公共领域」之内充满各色各样的看法,为了达至共识,就有需要首先建立一个诸种立场都接纳及认同的基础。否则,这只会约化各种特殊的观点,否定各种特殊观点的殊胜之处,以致把「公共神学」弄成一套大而化之的论述。

但是,强调特殊、强调不可为了寻求共识而把众多的殊异约化成共同的观点,并不表示在众多殊异之间不可以沟通。只不过这种沟通不是以共同点为基础。基督教的「公共神学」,只从自己殊异的地方出发,而不须首先致力建立某种共通的看法,才可以进行沟通。从殊异出发来进行沟通,其实是自知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别的看法,由此醒觉不能以自己的观点来阅读别的看法,而应谨慎地聆听、辨识这些异于自己的看法有何殊异之处。这是一种透过差异来认识对方,也同时认识自身的方法。这是以差异分别为首出的知识论取向,跟以共通基础为首出恰恰相反。因此,由这进路而生起的「公共神学」并非方法主义,即不是以方法先行,更不是以客观、普遍的方法为尚。它却是以其殊异的神学观点为规范,来指导其方法之使用,或者其方法是源出于其殊异的神学观点,不因其分析、解释的对象为「公共领域」而颠倒过来,以致神学观点受到所谓客观、普遍的方法所制约。

研究「公共领域」,并不能因其为「公共领域」而要求在方法上也是「公共」的。这是虚假的要求,躲在背后的是一种客观、普遍的方法主义。相类似地,我们也不能因为所研究的对象为「公共领域」,而表示此种「公共神学」是有别于「教会神学」。这无疑是一种「公共」与「私人」的二元论的思想模式,把「教会」尽归于「私人」,与教会之外的领域──「公共」──彼此分割开来。若是如此,神学就有两种类型。这种思想模式将带来令人困惑的地方。核心关键的问题是,谁去做神学?站在基督教信仰的立场来看,难道不是教会这个信仰群体在做神学吗?教会之所以具有合法地位去做神学,是因为她是生发于她所相信的三一上帝的拯救作为的。如果教会是唯一具有合法资格做神学的,那么就不可能出现有别于「教会神学」的「公共神学」。要是真的这样子,就涉及在教会以外需要另一群体在做「公共神学」,但是这个群体的合法性何在?这是第一个问题。或者从另一角度来看,教会是否须要在「教会神学」之外做另一种「公共神学」?这是否表示「教会」以外其他群体的生活,才是「公共」的,而「教会」这个群体的生活,则不是「公共」的,或者并不是其他群体的「公共」?因此,「教会神学」是否并不「公共」,未能对应教会以外的「公共领域」?这是另一个问题。

教会以外,别有公共吗?教会以外,另有公共吗?问题是,我们站在什么地方作判断?在教会这个信仰群体之外和之上,有一个更客观更普遍更超越的观点,去划分、审视和判断「公共领域」的界限吗?并由此而分别「教会神学」与「公共神学」为两个不同领域的神学,前者专注于教会之内,后者则面对教会之外?抑或,教会以外,别无公共?教会以外,另有公共吗?这不是一个空间、地域的问题。教会自身的生活就是公共的,这是回应头一个问题。不单如此,教会自身生活的「公共性」,更是用来审视和判断教会以外,其他群体的生活的公共性,这是回应后一个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顶多只能批评「教会神学」尚未充分把其蕴含的公共性开展出来,而不能在「教会神学」之外另立「公共神学」,又或是脱离「教会神学」而发展「公共神学」。笔者并不以为,从教会的信仰出发,教会以外,别有公共;教会以外,另有公共。从教会的信仰出发,教会以外,再无别的公共方为公共;教会以外,再无另一种合乎信仰的公共。

「公共神学」不应该是二元论底下的产物,但也不应该是追求客观性、普遍性而衍生出来的。以上从第二节到第四节所讲述的三点,尝试论述某些对「公共神学」的偏差看法,辨识其背后一些很成疑问的前设。在「公共」与「私人」的二元论之外,尚有相似的「外向」与「内向」的二元论。这种二元论之所以要求发展「公共神学」,乃在于教会过于内向,被困在四面墙壁之内,忽略对外在社会的责任,特别是缺乏对社区甚至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关于教会对社会的责任,或教会转化、更新社区甚至社会这个议题,事实上是「公共神学」本身的核心,但碍于篇幅,笔者不拟在这里讨论。让我们首先回到更加基本的问题上,就是「外向」与「内向」的二元论。这种二元论忽略了教会之外向与内向具有某种关系,而不能随便把教会之外向抽离教会之内向,甚至完全否定教会的内向作用,只着重教会的外向践行。于是,就跟上述「公共」与「私人」的二元论一样,其「公共神学」的讨论和发展,完全脱离教会自身之公共性。

可是,脱离教会自身之公共性来发展「公共神学」,其规范性和轨约性何在?即这种教会外向践行的论述,应遵从哪一种公共生活的规范和轨约来建立和发展?教会内向的公共生活,是生发于她所相信的三一上帝的拯救作为的,并且继续受到三一上帝的拯救作为所规管和指导。教会内向的公共生活,包括了宣讲与聆听、教导和学习/ 践行上帝的话语,特别是跟随耶稣基督作门徒群体。整个教会内向的公共生活,其实是一个借着圣灵加力而透过圣经所见证的耶稣基督来塑造的群体生活。这就是上文所讲的教会自身生活的公共性。由此可见,脱离了教会的内向而偏重教会的外向,不免变成无水之鱼。其所建立和发展出来的公共神学,亦会因为缺乏具体活现之群体作为参照及见证,而变得空洞及抽象。 「公共神学」不能奢谈教会外向的践行,而低贬或忽略教会内向的公共生活的培育与塑造,否则这一「公共神学」只成为概念,缺乏相应的群体在其公共生活中具体活现,不免是对自身那种要求践行的转化及更新,造成某程度的自我否定,使得这样的「公共神学」失去见证的力度。

从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稍为总结「公共神学」不是什么。这可归纳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公共神学」并不服膺于客观性及普遍性的范畴之下。这是一个神学知识论及方法论的议题。我们不能因为这种神学的对象为「公共」,就把「公共神学」置于客观和普遍的「公共领域」之内,而放弃神学自身之殊异立场及方法;这是一个神学/ 上帝论的课题。第二种是「公共神学」并不能被置于「公共」与「私人」、「外向」与「内向」的二元论格局之中。这种「公共神学」只会造成脱离教会自身之公共生活,而陷入建立及发展一种异于教会的公共;这是一个教会论的课题。笔者这篇文章只是对「公共神学」的神学向度及教会向度作出初步的点题性反省,以负面、否定的方式指出「公共神学,(不)是什么」,作为日后深入探讨和仔细开展的起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题目征得禢智伟博士同意,借用他计画出版的书籍名称,谨此致谢。

相关文章

校园生活片段

今期《院讯》透过本院十多位神学生的分享,邀请读者进入「浸神」校园,来到我们当中,体会一下同学多面向的校园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