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里程——神学博士学位课程

本院将于2012-13学年春季:推出神学博士学位课程

.回应三方面的需要

自六十年代开始,本院作为亚洲浸信会神学研究院(ABGTS)其中一个创办者,曾以合办方式开设博士课程,参与香港及东南亚神学人才的培训工作。其后在1999年,学院正式成立研究院,开设神学硕士课程。

三年多前曹伟彤教授出任院长时,曾深入思考「浸神」开设博士学位课程的可能性。他感到学院应从神的角度去看三方面的需要:

1. 对教会、社会和世界作出回应和承担

他相信神学教育必须有回应教会和社会的能力。学院要培育一群有神学智慧与跨越能力的学者和传道者,让他们以新的眼界去察看四周发生的事情,用心去理解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并且能去回应和担负。学院开设博士课程,将有助教会对身处的社会以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处境作出回应,因为神学研究可帮助教会反思教会的问题,并且回应社会和世界的需要,在这世代为真理发声。这是整全使命(integral mission),是教会和神学院须要结合力量,一起达成的使命。

曹院长指出:「要面对世界,就必须对教会和社会的现实多分析、多思考、多写作。神学院若发展博士课程,将可以培育新一代的学者和传道者,让他们回应教会的需要,也带领教会回应多元化的社会所发出的种种挑战。」学院近年的茁壮成长,让我们看到在神的恩典下,学院有责任一步步朝这方向走,包括发展博士学位课程,以及思考成立浸信会神学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社会研究中心的可能性。

2. 宣教使命的实践

与此同时,我们祈求神叫「浸神」成为一所承担宣教使命的神学院,让我们的神学教育努力开展宣教的方向。除了差遣毕业生到各地的宣教工场外,我们也希望透过博士课程的设立,为东南亚的广大禾场预备教学人才及专才,使学院进一步参与神国度的宣教事工。我们将与东南亚国家的浸信会神学院加强连系,让对方可以差派当地一些神学院老师和传道者来到香港,在我们的校园修读博士课程。他们毕业后,可以返回本国投身神学教育,亦可投身于牧养、宣教或其他事工。

曹院长希望我们善用学院优良的师资和学习资源,帮助培训香港及区内的神学人才,以推动东南亚的浸信会神学教育。他还指出:「本校的博士毕业生可到国内的院校和大学讲授神学,或任教于北美一些华人神学院,他们亦可在东南亚的华人或非华人群体中培育神学人才,也就是培育当地的人去培育当地的牧者,进而让这些牧者培育当地的弟兄姊妹去传福音。这是宣教事工的另类实践,是有多重收成的宣教进路。」

3. 为「浸神」装备下一代教学人才

开设博士课程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为「浸神」装备下一代教学人才,尤其是实用神学方面——在宣教、宗教教育、生命辅导、圣乐等学科上,培育能力与品格兼备的好老师。

学院有需要储备教学人才,不单为我们的校本部、信徒神学教育部、遥距教育课程培育人才,也为国内和东南亚的神学院预备人力资源。曹院长这样分享:「基督教的中心已向东转移,读神学不一定往西方去。很多时,在西方学习的实用神学会受限于西方的处境,不像香港的神学院那样明了香港、中国、亚洲的环境,可以让实用神学更为实用,更切合这里的事奉处境。现在『浸神』的圣经神学相当强健,正可以让学生在这基础上发展实用神学。圣经神学对新一代实用神学老师是重要的装备,因为他们必须有很扎实的圣经根基,否则他们的学习和日后的教学、事奉都会出现破口。」

.先决条件在于老师团队

过往两三年,曹院长跟老师团队多次交流看法,一同思考办博士课程的可能性。他为开设博士课程开列了一些先决条件:要有强大的老师团队,不会因博士课程而影响了道学硕士及教牧学文学士课程的教学力量;老师必须在学问上更趋成熟,有出色的著作;各人有谦卑的心怀,彼此和谐合一。因此,老师不单要有睿见、杰出的学问和写作,被学术界所认同,还要有柔和谦卑的属灵心肠。这种合一与谦和,不是世俗的大学所要求的,但对「浸神」而言,却是老师必不可少的素质。经过了三年多的努力,我们在这方面已有一定的雏形。老师的写作十分丰富,团队精神也见于学院的早会、院庆、音乐颂赞会、退修会之中。

经过这段年日的祷告和思考,院长看见已到了合适的时候。他在2011年2月的「钻禧感恩崇拜」讲述未来五年的信望爱工程时,已提及开设博士学位课程。到今年1月,他成立「博士课程委员会」,邀请三位老师开展筹划工作。其后在4月和6月,课程计划书先发在教务会议及董事会议顺利通过,神学博士(ThD)学位课程将于2012-13学年春季收录学生。

.关键在于老师和学生成为一个门徒群体

曹院长指出,关键在于老师愿意跟随保罗的榜样,与学生一同「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成为一个终身「在学」(schooling)、彼此依赖的门徒群体。他鼓励老师要像保罗这位老师傅一样,本身必须切实地作耶稣基督的门徒。他们要成为兼具学术能力与生命品格的师傅,让学生可以跟随他们,一同在门徒群体之中学习和成长。

院长强调:「有门徒的榜样,就有信、望、爱,所以这种神学教育、这种门徒群体的标记是信、望、爱。当我们成为这样一个门徒群体,我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信望爱工程,包括开设神学博士课程。」他忆述在去年的「钻禧感恩崇拜」上,曾公开提到对老师的要求和期望,那时他感到自己就像在众教会面前,与老师一起立约。当日,他是在众人面前说出了一番心事,他深知先有老师在灵性和研写上的进步,才有信望爱工程的开展,否则计划说得如何美丽,也是虚假的。

院长这样分享:「那时,我只想『老实人说老实话』,我提出信望爱工程,是因为我着实看到有机会成就,看到老师团队已跨步前进。过去几年,神让我站在学院的火车头,见证着神如何在各方面带领学院往前走,而当中尤其关键的,是祂赐给我们一个卓越的、可同心协作的老师团队。今天,这个老师团队能产生巨大力量,成为推动学院前进的引擎,着实是出于神的厚恩和预备!」

神永远是「浸神」的主,我们感谢祂带领学院踏上新里程,也祈求祂继续引导我们的服侍。在今天,更在明天,我们愿意把整个博士课程,以及它所培育的每个仆人,都呈献给主,求主使用!

相关文章

回应

近年,香港已有多所神学院陆续开办哲学博士、教牧学博士课程,我心里想:为何「浸神」仍迟迟未开办博士课程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