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大儿子
叶远昌
道学硕士三年级
经文︰路十五1-32(参考经文︰路十六14)
从「失」的角度看
如果有一日你外出时发觉手机不知所踪,你有何反应?糟糕!你一定会四处搜寻,就算迟到也要找到它!书台?电脑台?再去睡房、厨房,最后要用家里的电话打手机的号码,若听到某处有铃声就松一口气,若没有铃声就糟透了!
刚才我们已读过路加福音第十五章,经文记载有些人失去东西:3至7节说有人失了一百只羊的其中一只;8至10节说有妇人失了十块钱中的一块;11节之后有父亲失了两个儿子之中的小儿子。我们往往只记得浪子的比喻,但若细阅整章经文,会发觉它是环绕一个主题:失去东西。所以这是一个关于「失」的比喻,今日我会从「失」这角度去看整段经文。
首先,耶稣在这里讲了多少个比喻?有人失了羊、有妇人失了钱、有父亲的儿子走了,这里讲了三个比喻?两个?一个?一个是对的,是一个比喻,不是三个。如果看英文圣经译本会比较清楚,第3节「耶稣就用比喻说」,在NRSV圣经是:“So he told them this parable…”,留意this代表一个、parable是单数,所以这里只有一个比喻。
你会发觉第一、二个故事比较短,内容、情节、结果都一样,听众听了脑中会出现寻找失物的格式。第一个故事是:「一个人失了一只羊、去找、找着了、请朋友邻舍来一同欢喜」;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妇人失了一块钱、去找、找着了、请朋友邻舍来一同欢喜」;第三个故事明显有点不同:「一个父亲失了一个儿子」,下一步应该怎样呀? 「去找、找着了」?但这父亲没有去找,却是儿子痛改前非,回到家里。结局又是否「请朋友邻舍来一同欢喜」呢?结局有点相似,当小儿子回家,父亲开心极了,给他很多东西,恢复他儿子的名分,还劏了肥牛犊,要与家人一同欢喜。不过却出现了大儿子这另一角色,他很不开心,不想进去庆祝,这使故事的结局很奇特,跟前两个故事不大合拍。
父亲失去的是大儿子
怎会这样?其实这正是此比喻最精彩的地方!平时我们看第三个故事会集中看小儿子,因为讲述他的经文最长,他生命的改变又最感人,不过如果从「失」的角度去看,就会出现另一个更重要的人物,大家可猜到是谁? ……大儿子!很简单,从第一、二个故事我们知道「失」的定义是:物主去找的,就是「失」的东西。那人失了一只羊,就去找这只羊;妇人失了一块钱,就去找这块钱;小儿子走了,父亲有没有去找?没有,所以他不是「失」的东西。父亲去找谁?大儿子。第28节记载:「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就出来劝他。」可见在第三个故事里,大儿子才是「失」的东西,也是全个比喻的核心人物。小儿子的一段虽然较长,不过是交代大儿子为何成为父亲失去的东西。前两个故事的失羊、失钱,可说是平常的事,不用交代原因,但失去一个人却很不同,一个人怎样会失去呢?有需要交代原因。如果父亲不去「劝他」、不去「找他」,很快便会失去大儿子;这里说的「失」是指「失去关系」。
金钱与关系孰轻孰重?
大儿子有机会失去,因为他不明白父亲的心意,他看小儿子回来,与父亲的看法很不同。他带着审判的眼光,认为不应不追究弟弟的过错,认为父亲不应对弟弟比自己更好!他为父亲努力付出,但父亲从没有给自己奖励,别说劏牛,就连宰羊也未试过。他生气,觉得不公平、不合理。但留意从大儿子的说话之中,看不见他着重与弟弟的关系,只用钱来衡量一切:弟弟吞尽了父亲的家产;父亲没有为自己宰过牛羊!在他心中钱财比关系更重要。父亲呢?他与大儿子成为对比,他一点都不计较,他看关系比钱财更重要!
一件物品何时最有价值呢?新买的时候?一只二百元的小狗何以两年后可以升值一百倍?我一个旧同事用二百元买了一只狗,两年后小狗走失了,他们夫妇很舍不得,到处张贴寻狗启示,报酬是二万元。原来一件物品最有价值是它失去的时候,或许当一样东西失去时,你才发觉它对你的价值多大。二百元的小狗何故值二万元?多出来的「一万九千八」是什么?是「关系」!
人与狗的关系可以值「一万九千八」,人与人的「关系」更难以计算价值。手机不见了,可以再买,但家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就没有东西可以代替。当亲人患病离世,有再多的金钱也没用;当一段婚姻要破裂,亦不是金钱可以挽回。关系须要珍惜,到失去时才补救,恐怕已太迟了。故事中的父亲看关系比钱财更重要,所以他动了慈心,接纳小儿子归家。父亲对大儿子同样有慈心,他知道大儿子生气,便出去找他,劝他︰「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父亲想大儿子知道,他其实既有父亲又有钱,已很足够。弟弟呢?他没父亲也没钱,难道牛羊真比弟弟更重要?金钱与关系,那一样重要呢?若大儿子不能调正角度,他是不会明白父亲的心意。
法利赛人贪爱钱财
我们要问:耶稣为何要讲这个故事?耶稣向谁讲呢? 1至2节说:「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法利赛人和文士议论耶稣,认为他不应接待一班这样差劲的人,还与他们吃饭。他们看税吏和罪人是不该饶恕的,这像不像大儿子的感受,觉得小儿子坏透了,败了父亲的家产,父亲不应接纳他?法利赛人也介意耶稣与罪人吃饭——又是吃饭,像不像父亲为小儿子预备的筵席?法利赛人和文士不愿与罪人吃饭,跟大儿子不肯进去吃饭庆祝是一模一样!
很明显,这个比喻是耶稣听了法利赛人和文士的说话而作出回应,大儿子的角色就是法利赛人,父亲去找大儿子所讲的一番说话,正是耶稣要向这班人说的:「关系是最重要。」神着重与人的关系,他爱所有属祂的人,包括他们眼中的罪人,就像父亲爱小儿子一样。
法利赛人听了明白吗?要看后一点,十六章14节记载:「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他们听见这一切话,就嗤笑耶稣。」他们嗤笑耶稣,可见是听不明白。这里有很特别的形容: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我们平时认识的法利赛人是宗教领袖、死守律法、攻击耶稣,原来他们也是贪钱的人;作者刻意写这一句,是要指出他们不着重关系是因为贪钱。一个很着重钱的人,他的心就被钱塞住,看不见亲情。新闻报道有些儿女不想供养父母,带了他们入住老人院便不再回头;又有富豪家族为了争家产而打官司。原来金钱足以蒙蔽一个人的心。
香港是高消费的社会,大家把钱看得好紧要。弟兄姊妹,我们都要小心,如果我们内心充塞了金钱、物欲、想拥有很多东西,就会迷失,以为人生最紧要是「搵钱」、享受,令我们忽略与身边人的关系,而且看不清楚神的心意。
我们对失丧者的爱又如何呢?
从这个比喻,我们看见神的心意不仅在于家庭,不仅着重父子、兄弟的关系,更着重神与人的关系!十五章7节:「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试想想,你对神爱世人的心有没有模糊了?我们的生活都很忙,被功课、工作、开会、教会事奉、弟兄姊妹所填满,我们很容易会忽略了未信主的朋友,没有努力向他们传福音。很多人一生没有机会听福音,不少落后地区的人生活贫穷,缺水缺食物,他们的生命好像不及一只二百元的狗那样矜贵。他们根本不知有一位爱他们的神,不知有永恒的天家可以归去。当看到一头狗流落街头,你尚且会同情他,想帮他找回主人;那些不认识主耶稣的人,他们的生命都是迷失和没有方向的,你会否体恤他们景况,渴望帮助他们寻找生命的主呢?
香港曾有一些怀疑拐带学童的案件,如果你的儿子被人拐了,要用一百万去赎,可能你会肯付钱,因为你爱他。神爱世人,你知不知神愿意用多大代价来救赎我们?一百万、一千万?怎止这样的代价?神以祂的无价之宝——不是倾倒金钱,而是以耶稣的生命作为我们的赎价,将我们从魔鬼手中救赎回来。神的爱,是这样「豁出去」,祂为拯救人的灵魂愿意付出一切,我们对失丧者的爱又如何呢?我们当然不能完全与耶稣一样,但我们有没有自私、有没有保留呢?会否有时也想顾自己多一点?
我们的人生故事也未有结局
「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关系比金钱更重要,因为关系延续到天上的永恒。我们已经信主,将来可在天家相聚,因为我们与神的关系是延续到永恒。可是,金钱呢?金钱的价值只限于地上。不过,若我们懂得运用金钱去帮助别人认识耶稣,令他们与神有永恒的关系,这就是最有价值的投资,用得最合神心意。
香港有一家教会投入一种很特别的事工,他们每月有一晚在一间意大利餐厅招待一些基层家庭吃免费晚餐,在当晚还安排见证和福音分享。这餐厅颇有特色,大约有20个座位,晚餐每位百多元,对基层家庭很吸引,所以每次都满座。原来教会不用付餐费,是餐厅的老板娘承担支出,招待、食物都跟平时一样,只是分文不收。餐厅的生意虽然不易经营,但老板娘愿意以这方式付出,希望帮助基层接触福音。我感到她像在砌一幅拼图,一个月接触20个基层人士,就砌了20块,一年便240块,五年就是1,200块。砌图上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耶稣与一班低下阶层的人坐下一起吃饭,与他们细谈天国的道理。
比喻中的父亲最后是否找着大儿子呢?答案是「未知」。如果大儿子听了父亲的说话,仍然固执己见,不明白「永恒的关系比金钱更重要」,他就真的会失去。我们的人生故事也未有结局,我们会不会也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结局视乎我们怎样回应神。希望我们「不要做大儿子」,求神让我们看见,外面的世界「通街」都是小儿子,有些「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有些「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放眼世界,每个角落都有小儿子,求神让我们「动了慈心」,愿意付出更多,帮助更多小儿子回到神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