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神」的早会——集体敬拜与属灵操练

早会是我们这个信仰群体的集体敬拜,是属灵操练、灵命建立的一部分。

  神學院承接著兩個傳統:一方面我們作為神學教育機構,承接著學術的傳統,要讓學生在聖經及神學知識上扎穩根基,接受傳道職事的多重操練與裝備;另一方面我們也承接著基督教會的修道傳統,很著重整個群體的品格和屬靈生命的培育,而早會就是整個群體的敬拜和屬靈操練的一種具體呈現。

学院的早会每周三次,逢周二至周四上午十时至十一时举行,每年上、下学期(即秋季、春季学期)共有约八十多次早会。自2009年起,学院切实执行全时间学生必须出席早会的规定。感谢神的带领,这几年的早会不单出席率持续上升,而且气氛愈来愈好,大家在早会里都能感受到整个群体的融合和投入。

早会内容丰富而多样化,各种各样的元素相间交错,日复日培育了我们的神学生,让我们成为一个敬拜群体,有一起操练灵命、敬拜颂赞的美好时刻。此外,学院编排每个学生轮流担任台上的主席、领诗,有些还担任司琴、传译、领祷;早会这些彼此服侍的时刻,也让学生在事奉上得着锻炼的机会。

院長的開學訓勉

  一連串的早會始於每學年的開學日。院長在上、下學期的首個早會都會宣講信息,他每每以新學年的前進路向和重點為題,在開學日勉勵全院師生及同工。

院長今學年的開學訓勉,講題為「寬恕的群體」。

開學學術講座在新學年第二天早會舉行,每年均由本院老師主講。今學年由院牧、實習主任兼實用神學講師林國彬牧師主講:「過渡、轉化、群體:師徒關係的屬靈觀」。

全院祈祷会

五年前,学院开始将全院祈祷会提前于新学年第三天的早会举行。我们刻意「冲前」祷告,是因为我们期望全院师生、同工一起以祷告开始新学年,祈求恩主的帅领和教导。

全院祈祷会近年增加至全年四次,在上、下学期初举行的两次,由院牧筹备;其余两次在上、下学期中举行,由学生会灵修部筹备。全院祈祷会一般设有主题,我们在当中默想神的话语,学习以祷告彼此服侍,并且为学院和教会守望,也为社会及世界的需要代求。除了全院祈祷会,每周的周四早会还特别有一段分组祷告的时段。学院着力加强学生的祷告操练,盼望学生在祷告生活中被建立和陶造。

老師的宣講

  老師的宣講是早會必不可少的部分,學院編排各學科的老師在每學期宣講一次,一學年共宣講兩次。每位老師除了在課堂內牧養學生,在課堂外作學生的靈命導師以外,還透過早會的宣講牧養學生。藉著這些宣講,老師之間也能互相切磋、彼此牧養。

  「浸神」強調生命的宣講,勉勵學生要作一個盡心承擔宣講職事的傳道者;老師的宣講正為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體會如何作忠信的宣講者,忠信地傳遞神的話語。

新同學的蒙召見證分享

  在上學期開始不久,我們便編排新同學相繼在早會分享蒙召見證。新同學的蒙召見證不但有助彼此認識,更進一步讓大家知道他們的生命故事;這些寶貴的生命故事講述了神在新同學身上的作為和引領,是群體故事的一部分。

  在這些早會裡,學院每次安排三名新同學先後分享蒙召見證,然後由一位老師領禱,帶領全院師生一起為當日分享的同學禱告。神往往透過新同學的故事分享,使分享者重溫神的呼召;神也透過這些蒙召見證觸動其他同學的心,讓各人有機會在奉獻路上作出反思,重尋自己的足跡。

音樂崇拜工作坊

  每學年約有四次音樂崇拜工作坊,它讓一群修讀「崇拜工作坊」的畢業班同學可以學習設計和帶領一個完整的崇拜,在早會之中實踐所學。同學分為幾組,分別籌劃和負責一個崇拜的所有程序,而崇拜的宣講者也是畢業班同學。

  我們在這些由同學設計的早會一起敬拜神,而有不同教會背景的同學也透過各個音樂崇拜工作坊,有機會對崇拜的意義與設計有更深思考,可以在實踐中汲取經驗、互相砥礪。

畢業講道

  在2009-10學年,學院開始在早會恢復「畢業講道」,給應屆畢業同學一個宣講的機會和操練,讓他們在當中得著鼓勵及提醒。這些「畢業講道」常叫人感恩和感動,因為同學的整體表現很不錯,各人都盡心盡力去宣講神的話,而學院整個群體也很支持他們。

  為了給同學加一把力,每個同學在預備了講章後,都會有老師為他擔任「把關人」,細察講章在釋經和神學上有沒有偏差。在早會宣講以後,還會有老師特別走到台上,帶領大家為當日宣講的同學懇切禱告,一起把他交託給主。

  早會完結後,所有出席者都會不約而同上前與宣講的同學握手,送上鼓勵和祝福。這些來自整個群體的自發性握手與擁抱,為早會留下了無數溫馨場面。

釋經講道週

  釋經講道週在下學期的4月舉行,由學院一位老師連續在三個早會宣講信息。

  釋經講道是一種詳細講解經文的講道方式,它歸結一段經文的中心思想,透過有效的傳遞方法宣告信息對會眾的意義。過去多年,本院不少老師相繼在釋經講道週分享信息,他們不僅向同學示範了釋經講道的技巧和方式,還引導同學細心解讀某書卷、某段落的經文,幫助大家對聖經的真理有更深領悟。

上學年的「釋經講道週」由舊約助理教授佘慶基博士主講,總題為「撒母耳記中的理想君王(彌賽亞)」。

宣教週與訪宣分享

  除了一些以宣教為主題的講座及午間分享會,我們也藉著不少分享宣教事工的早會,包括一連三天舉行的宣教週,幫助師生一起認識當代宣教概況,並且對宣教的整全使命作出反思。宣教週隔年舉行,近數年的主題有「保羅的宣教神學與策略」、「浸信會宣教的反思與展望」(與浸信會週合併)、「地方教會與宣教伙伴」。

  學期初還特別有「訪宣分享」的早會,讓同學一起分享暑期訪宣的體會。在另一些早會裡,同學也有機會與到訪學院的宣教士會面,得以認識各地宣教工場的需要,也為宣教士和不同國族的未得之民禱告。我們從多方面培育同學的宣教心靈,期望他們將來在任何角落、任何教會事奉,都不忘宣教的召命。

浸信會週

  浸信會週在每年10月舉行,目的是幫助同學加深了解浸信會的信仰、傳統及歷史等。浸信會週也是連續三天在早會舉行,近數年的主題有「早期國內及香港浸信會領袖剪影」、「浸信會400週年:傳統的再思」、「美南差會對本地(香港)浸信會發展的貢獻(1950-1997)」、「浸信會之信仰與體制」。講員以本院老師為主,也有邀請外國的浸信會學者擔任講員。

  宣教週、浸信會週、白箴士講座都是公開聚會,我們很高興與前來出席的校友、牧者及其他神學院的師生聚首,在不同課題上一起探討。這些都是同學學習交流的機會,有助他們多鍛鍊思考,加增識見。

在2012年3月的浸信會宣教週,英國愛丁堡大學神學院斯坦利博士(Dr. Brian Stanley)來港主講「浸信會宣教的反思與展望」。

白箴士講座:為期三至四天的白箴士講座是本院舉辦的重要學術講座,其中日間講座在早會舉行,晚間講座則在教會舉行。上屆的鑽禧白箴士講座由美國著名宣講學大師朗基教授(Prof. Thomas Long)主講,對宣講職事作了深入切實的探討和示範;出席者相當踴躍,早會的日間講座每天約有200位牧者出席。

學生會及畢業班

  每年有數個早會由學生會籌劃,例如可讓學生會執委分享服侍體驗的「學生會交職禮」,又如讓我們在感恩節獻上感恩的「感謝日」。在學年快結束時,還有「應屆畢業生分享會」;接續是學院特別為畢業生籌備的「差遣禮暨老師臨別贈言」。無論是驪歌高唱的畢業生分享會,還是十分莊嚴的差遣禮,都帶來了許多牽動心弦的時刻。

2013年5月的差遣禮

嘉賓講員的分享與異象傳遞

  學院不單透過上述的宣教週、浸信會週、白箴士講座,為同學提供一些與嘉賓講員交流的機會,亦經常邀請浸信會的牧者前來分享信息,讓同學從他們的事奉經歷學習並得著勉勵。

  此外,我們也邀請來自不同機構、或有不同宗派或教會背景的講員在早會分享。上學年其中一些例子,是施達基金會總幹事陳念聰醫生曾與我們分享:「整全使命」;香港中文大學榮休教授李金漢博士曾分享:「商業倫理」。

  今學年的一些例子,是巴拿巴基金會國際董事Dr. Patrick Sookhdeo曾分享:「在伊斯蘭脈絡下教會與宣教事工的挑戰」;宣道會大埔堂林永強主任牧師曾分享如何在教會推動祈禱事工;豐盛社企學會主席紀治興先生則分享社會企業、良心消費與信仰的踐行。

前院長韋理信博士(Dr. George Wilson)於學年初分享:「宗教教育」。

香港浸信會聯會總幹事林守光牧師剛於上月分享:「持守一生的召命」。

李金漢博士分享「商業倫理」

* * * * *

  早會的內容是如此多樣化,當中有真理的宣講、異象的傳遞、神學的整合、生命的傳承,也有心靈的更新和視野的開拓。我們看重這些集體敬拜、培育靈命的早會,因為它們是主所使用的時刻,要在每個神學生的成長路、奉獻路上,留下一些不可磨滅的啟迪和訓誨。

单击 “编辑” 按钮更改此文本。这是测试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