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神」的早会——集体敬拜与属灵操练

早会是我们这个信仰群体的集体敬拜,是属灵操练、灵命建立的一部分。

神学院承接着两个传统:一方面我们作为神学教育机构,承接着学术的传统,要让学生在圣经及神学知识上扎稳根基,接受传道职事的多重操练与装备;另一方面我们也承接着基督教会的修道传统,很着重整个群体的品格和属灵生命的培育,而早会就是整个群体的敬拜和属灵操练的一种具体呈现。

学院的早会每周三次,逢周二至周四上午十时至十一时举行,每年上、下学期(即秋季、春季学期)共有约八十多次早会。自2009年起,学院切实执行全时间学生必须出席早会的规定。感谢神的带领,这几年的早会不单出席率持续上升,而且气氛愈来愈好,大家在早会里都能感受到整个群体的融合和投入。

早会内容丰富而多样化,各种各样的元素相间交错,日复日培育了我们的神学生,让我们成为一个敬拜群体,有一起操练灵命、敬拜颂赞的美好时刻。此外,学院编排每个学生轮流担任台上的主席、领诗,有些还担任司琴、传译、领祷;早会这些彼此服侍的时刻,也让学生在事奉上得着锻炼的机会。

院长的开学训勉

一连串的早会始于每学年的开学日。院长在上、下学期的首个早会都会宣讲信息,他每每以新学年的前进路向和重点为题,在开学日勉励全院师生及同工。

院长今学年的开学训勉,讲题为「宽恕的群体」。

开学学术讲座在新学年第二天早会举行,每年均由本院老师主讲。今学年由院牧、实习主任兼实用神学讲师林国彬牧师主讲:「过渡、转化、群体:师徒关系的属灵观」。

全院祈祷会

五年前,学院开始将全院祈祷会提前于新学年第三天的早会举行。我们刻意「冲前」祷告,是因为我们期望全院师生、同工一起以祷告开始新学年,祈求恩主的帅领和教导。

全院祈祷会近年增加至全年四次,在上、下学期初举行的两次,由院牧筹备;其余两次在上、下学期中举行,由学生会灵修部筹备。全院祈祷会一般设有主题,我们在当中默想神的话语,学习以祷告彼此服侍,并且为学院和教会守望,也为社会及世界的需要代求。除了全院祈祷会,每周的周四早会还特别有一段分组祷告的时段。学院着力加强学生的祷告操练,盼望学生在祷告生活中被建立和陶造。

老师的宣讲

老师的宣讲是早会必不可少的部分,学院编排各学科的老师在每学期宣讲一次,一学年共宣讲两次。每位老师除了在课堂内牧养学生,在课堂外作学生的灵命导师以外,还透过早会的宣讲牧养学生。借着这些宣讲,老师之间也能互相切磋、彼此牧养。

「浸神」强调生命的宣讲,勉励学生要作一个尽心承担宣讲职事的传道者;老师的宣讲正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体会如何作忠信的宣讲者,忠信地传递神的话语。

新同学的蒙召见证分享

在上学期开始不久,我们便编排新同学相继在早会分享蒙召见证。新同学的蒙召见证不但有助彼此认识,更进一步让大家知道他们的生命故事;这些宝贵的生命故事讲述了神在新同学身上的作为和引领,是群体故事的一部分。

在这些早会里,学院每次安排三名新同学先后分享蒙召见证,然后由一位老师领祷,带领全院师生一起为当日分享的同学祷告。神往往透过新同学的故事分享,使分享者重温神的呼召;神也透过这些蒙召见证触动其他同学的心,让各人有机会在奉献路上作出反思,重寻自己的足迹。

音乐崇拜工作坊

每学年约有四次音乐崇拜工作坊,它让一群修读「崇拜工作坊」的毕业班同学可以学习设计和带领一个完整的崇拜,在早会之中实践所学。同学分为几组,分别筹划和负责一个崇拜的所有程序,而崇拜的宣讲者也是毕业班同学。

我们在这些由同学设计的早会一起敬拜神,而有不同教会背景的同学也透过各个音乐崇拜工作坊,有机会对崇拜的意义与设计有更深思考,可以在实践中汲取经验、互相砥砺。

毕业讲道

在2009-10学年,学院开始在早会恢复「毕业讲道」,给应届毕业同学一个宣讲的机会和操练,让他们在当中得着鼓励及提醒。这些「毕业讲道」常叫人感恩和感动,因为同学的整体表现很不错,各人都尽心尽力去宣讲神的话,而学院整个群体也很支持他们。

为了给同学加一把力,每个同学在预备了讲章后,都会有老师为他担任「把关人」,细察讲章在释经和神学上有没有偏差。在早会宣讲以后,还会有老师特别走到台上,带领大家为当日宣讲的同学恳切祷告,一起把他交托给主。

早会完结后,所有出席者都会不约而同上前与宣讲的同学握手,送上鼓励和祝福。这些来自整个群体的自发性握手与拥抱,为早会留下了无数温馨场面。

释经讲道周

释经讲道周在下学期的4月举行,由学院一位老师连续在三个早会宣讲信息。

释经讲道是一种详细讲解经文的讲道方式,它归结一段经文的中心思想,透过有效的传递方法宣告信息对会众的意义。过去多年,本院不少老师相继在释经讲道周分享信息,他们不仅向同学示范了释经讲道的技巧和方式,还引导同学细心解读某书卷、某段落的经文,帮助大家对圣经的真理有更深领悟。

上学年的「释经讲道周」由旧约助理教授佘庆基博士主讲,总题为「撒母耳记中的理想君王(弥赛亚)」。

宣教周与访宣分享

除了一些以宣教为主题的讲座及午间分享会,我们也借着不少分享宣教事工的早会,包括一连三天举行的宣教周,帮助师生一起认识当代宣教概况,并且对宣教的整全使命作出反思。宣教周隔年举行,近数年的主题有「保罗的宣教神学与策略」、「浸信会宣教的反思与展望」(与浸信会周合并)、「地方教会与宣教伙伴」。

学期初还特别有「访宣分享」的早会,让同学一起分享暑期访宣的体会。在另一些早会里,同学也有机会与到访学院的宣教士会面,得以认识各地宣教工场的需要,也为宣教士和不同国族的未得之民祷告。我们从多方面培育同学的宣教心灵,期望他们将来在任何角落、任何教会事奉,都不忘宣教的召命。

浸信会周

浸信会周在每年10月举行,目的是帮助同学加深了解浸信会的信仰、传统及历史等。浸信会周也是连续三天在早会举行,近数年的主题有「早期国内及香港浸信会领袖剪影」、「浸信会400周年:传统的再思」、「美南差会对本地(香港)浸信会发展的贡献(1950-1997)」、「浸信会之信仰与体制」。讲员以本院老师为主,也有邀请外国的浸信会学者担任讲员。

宣教周、浸信会周、白箴士讲座都是公开聚会,我们很高兴与前来出席的校友、牧者及其他神学院的师生聚首,在不同课题上一起探讨。这些都是同学学习交流的机会,有助他们多锻炼思考,加增识见。

在2012年3月的浸信会宣教周,英国爱丁堡大学神学院斯坦利博士(Dr. Brian Stanley)来港主讲「浸信会宣教的反思与展望」。

白箴士讲座:为期三至四天的白箴士讲座是本院举办的重要学术讲座,其中日间讲座在早会举行,晚间讲座则在教会举行。上届的钻禧白箴士讲座由美国著名宣讲学大师朗基教授(Prof. Thomas Long)主讲,对宣讲职事作了深入切实的探讨和示范;出席者相当踊跃,早会的日间讲座每天约有200位牧者出席。

学生会及毕业班

每年有数个早会由学生会筹划,例如可让学生会执委分享服侍体验的「学生会交职礼」,又如让我们在感恩节献上感恩的「感谢日」。在学年快结束时,还有「应届毕业生分享会」;接续是学院特别为毕业生筹备的「差遣礼暨老师临别赠言」。无论是骊歌高唱的毕业生分享会,还是十分庄严的差遣礼,都带来了许多牵动心弦的时刻。

2013年5月的差遣礼

嘉宾讲员的分享与异象传递

学院不单透过上述的宣教周、浸信会周、白箴士讲座,为同学提供一些与嘉宾讲员交流的机会,亦经常邀请浸信会的牧者前来分享信息,让同学从他们的事奉经历学习并得着勉励。

此外,我们也邀请来自不同机构、或有不同宗派或教会背景的讲员在早会分享。上学年其中一些例子,是施达基金会总干事陈念聪医生曾与我们分享:「整全使命」;香港中文大学荣休教授李金汉博士曾分享:「商业伦理」。

今学年的一些例子,是巴拿巴基金会国际董事Dr. Patrick Sookhdeo曾分享:「在伊斯兰脉络下教会与宣教事工的挑战」;宣道会大埔堂林永强主任牧师曾分享如何在教会推动祈祷事工;丰盛社企学会主席纪治兴先生则分享社会企业、良心消费与信仰的践行。

前院长韦理信博士(Dr. George Wilson)于学年初分享:「宗教教育」。

香港浸信会联会总干事林守光牧师刚于上月分享:「持守一生的召命」。

李金汉博士分享「商业伦理」

* * * * *

早会的内容是如此多样化,当中有真理的宣讲、异象的传递、神学的整合、生命的传承,也有心灵的更新和视野的开拓。我们看重这些集体敬拜、培育灵命的早会,因为它们是主所使用的时刻,要在每个神学生的成长路、奉献路上,留下一些不可磨灭的启迪和训诲。

早会——我们的“Happy Hour”

麦玮恩(道学硕士三年级)

早上十时,进行中的课堂暂时停下来。老师和同学都离开课室,踏上直往学院礼堂的二十四级石阶,穿越那雕刻着院训的深褐色厚木门,然后在礼堂内的长椅坐下。是的,这就是逢周二、周三和周四的早上,全院师生一起停下忙碌的工作和学习,静下来聚集敬拜上帝的早会时刻。

我们这群师生作为神学生、教授或牧师,在教会或实习工场中能够真正专注地投入崇拜的机会不多,多半时刻我们都各有「任务」。所以,这每星期三次的早会,既是师生同聚集的群体时段,也是我们能够全心专注于敬拜上帝的“Happy Hour”!

早会的内容相当多元化,在秋季学期,有新同学的蒙召见证分享,又有老师的宣讲,接续还有外来讲员的专题信息;自春季起,又会让毕业班同学有毕业讲道、设计崇拜这些「小试牛刀」的演练机会。早会除了丰富的信息外,还不时有特备节目,好像感恩节的崇拜,就让每班同学可以走到台前,细数上帝的恩典;还有毕业班的分享会,让同学能够以不同方式如话剧和献诗等,分享他们过去在学习日子的心路历程。早会也有一些加插项目,例如院长与老师的二人对谈,以轻松亲民的方式让同学更加认识老师和他的动向。当然,早会还有周四的祷告时刻,让我们为各样需要同心祈求。早会所编排的内容,使我们能切身体会在我们信仰中那种真实的多元,并那真正的合一。

这个全院参与的早会,叫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各人都有机会在不同岗位上体验服侍,在彼此身上体现生命。同学有机会逐一在早会担任领诗、主席,有些也担任司琴、领祷及传译的工作。我们学习服侍,与来自不同背景的肢体交流合作;我们也学习被服侍,让上帝在不同人之中所谱写的生命故事可以丰富会众的生命,彼此造就,塑造成一个见证着上帝与众人同在的群体。参加了早会两年多,我体会到我们各有恩赐,而我们要学习在各岗位的事奉上,尽心尽力把在生命里所学、所得着的,都一一尽性、尽情地献上。

下次来到礼堂前,愿你我能看见上帝在这里所谱写的故事、所塑造的群体,并珍重这同来崇拜的欢乐时光。愿荣耀归于天父。

学了很宝贵的功课

吴仲贤(道学硕士三年级)

今年是我在神学院学习的第三年,我已修了不少学科,看了不少书本,还写了洋洋万字的功课,学习了一些释经的理论和知识。这些都是未来的传道者不可缺少的装备,但校园里的学习还有其他方面,而其中一面是早会——每周三次的早会虽然不占任何学分,却让我在课堂以外学了很宝贵的功课。

早上十时开始的早会,让所有师生都放下书本、停止讨论,齐集大礼堂。当我们一同唱诗歌颂,我就被主提醒:在永生神面前,我的身分是一个敬拜者。当我聆听神的道,我就被主提醒:神何等伟大,祂纵然超越一切,却成为肉身活于罪人之中,祂的爱、丰盛与智慧是人测不透的。在早会的时刻,我也被主提醒:作为一个受造物、一个敬拜者,我绝不可以将这超越一切的永生神放在「试管」中研究;或者说,这位上帝不是我在电脑前按着键盘,用洋洋万字可以尽述的。早会这时段提醒我:读神学是要谦卑地跪在神面前寻求指教的。

早会也像上帝滋润大地的春雨秋雨,叫我在心灵干涸的时候,可以从新得力。当我翻看日记,回望修读神学后的生活,发觉自己有好几次在面对艰难与困境时,上帝正正借着我在早会所聆听的道,给我许多鼓励与安慰!

早会让我学了很宝贵的功课。一个又一个早会,让学院众师生聚集颂赞上帝,思想主道,也提醒我们要一起作主的门徒,成为一个敬拜上帝的群体。

既讲道也听道的神学院

邓绍光(基督教思想科老师)

在神学院任教这么多年,甚少礼拜天可以无须讲道只须听道。但是也因为在神学院任教,周间的日子甚多在早会听道的机会。

这几年在神学院听道,听着不同的老师讲解上帝的道,听着不同的毕业班同学讲解上帝的道,就感到自己是在一个道的群体之中生活,彼此透过讲解上帝的道而互相育养生命,一起成长。

这几年在神学院听道,发觉愈来愈多同学坐在那里、不少同工坐在那里,专注用心地听着老师和同学忠心地讲解上帝的道。这个由上帝的道所生成的群体,她的生命,总好像愈来愈与众不同。

这几年在神学院听道,愈发感到这是一个听道的群体,也是一个讲道的群体。神学院必须首先是一个听道的群体,然后她才可能成为一个讲道的群体。谦卑地听道,然后内化,然后感激讲道的弟兄姊妹成了上帝的出口造就自己的生命,然后谦卑地讲道。

这几年在神学院听道,愈来愈感到在这里的一切学习,最后都汇集到讲道的牧养上面。神学院培育、训练牧养教会的工人,她自身首先就要得着培育、训练。因此,神学院自身的讲道与听道的践行,是让上帝的道帮助老师与同学,一起被塑造成一个谦卑而为上帝所使用的门徒群体。

我珍惜的一段安静时刻

岑绍麟(新约科老师)

我很喜欢早会,它让我可以有一段安静的时刻。早会安排在第一、二节课堂中间,我尤其珍惜这个暂时停下来,一起到大礼堂聚集敬拜的时段。原因不是我需要歇息,而是我喜欢在两节课堂中间有一段唱诗、祈祷、聆听神话语的安静时刻。

我向来喜欢听道,在早会里既可以听每位老师讲道,也有机会听不少外来讲员分享信息。近数年还有毕业同学的讲道,他们的信息分享也是我所期待的。毕业同学的讲道虽然仍有进步的空间,但我却能感受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后面支撑着他们的宣讲,叫台下的我总有一种共鸣感。

近数年亦加入新同学的蒙召见证,我与其他同学一样,也很喜欢听新同学的故事。新同学的故事未必很戏剧性,却叫人看到他们的事奉心志是那么真纯;他们常会刺激我的回忆,叫我反思自己的事奉心志是否多年不变。数年前有一个新同学的分享尤其触动我,他讲述自己从孩童开始已立志当牧者,多年来矢志不渝,一路朝这方向走,要及早踏进神学院装备自己。很多蒙召者都会有却步、逃避的时刻,但这同学却一直持守对神的承诺和心志!在他身上我看到神的拣选、神的作为,他的分享不单令我雀跃,更刺激起一股动力——那一刻我告诉自己:我要尽心教他,让他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好牧者。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早会,是两年前乌干达Watoto儿童合唱团的分享。合唱团由一群饱受困苦、甚至从父母遗传了疾病的孤儿组成。当日我们有机会与这群儿童分组祷告,很直接地、亲密地接触他们,为他们的需要祷告。作为一个父亲,我对这群脆弱、应受保护的孤儿尤其感受深刻,而叫我感恩的,是天上的父亲进入了他们的生命之中,显出祂的爱顾及恩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