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地实践信仰

邓爱华

神学科同学

当我与别人分享,提到自己的呼召是宣教时,常会遇上这样的回应:「噢!那么你为什么仍花时间念神学硕士呢?」那份不解的语调引起了我的反思。究竟从何时开始,人们把神学与实践分割为互不相干的东西呢?缺少了神学反省的实践所展现出来的信仰,到底是怎么样的信仰?

坦白说,其实我并不喜欢念书,我最爱四处跑,要我经常坐着专心研读,实在难受得要死。有些时候读得倦了,会不禁埋怨那班神学家,怨他们准是没事干,才花那么多时间东想西想,累得我现在要随着他们的思路跑。不过,尽管有时口里发怨,心里却满是感恩,感谢天父让我有机会继续进深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有机会从最根本、最核心的信仰课题开始反思,这是我之前修读道学硕士课程时难以做到的。在课堂上,同学之间的讨论及老师的循循善诱,丰富了我的知识。当我们以基督追随者的身分在这世界生活的时候,我们便是以圣经真理作为我们的行动基础,但那些基础果真是圣经真理吗?会否有些只是文化的产物?我们可以如何分辨?并没有捷径,惟有从信仰的核心开始思考。我们的言行背后均有一套立场,只有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才能帮助我们厘清方向,不致走失。我希望能真正地实践信仰,这就是我报读神学硕士课程的原因。回望过去两年多学习的日子,我心怀感恩,可以肯定地说:「我选对了!」

相关文章

训练独立思考、独立硏究

邓绍光基督教思想(神学与文化)教授神学硕士课程跟之前的道学硕士课程,无论在学习上或教授上,都甚为不同。笔者作为老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也反咉出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

一个「老兵」看学院近年的发展

梅智理(Jerry Moye) 旧约及灵修学荣休教授时光下的转变1973年,我开始任教于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当时,在老师团队之中,还未有已取得博士学位的华人教授。现在却不同了,我们拥有一队数目可观、学养深厚的华人教授,他们分别于英美一些享负盛名的学府取得博士学位。我在学院任教的前十年,班上的学生并不多。记得有一年,基础神学课程只有两名毕业生。时至今日,学院每年都有众多毕业生修毕各种课程,而我们开设的基础神学课程亦不只一个。 ...

辛劳学习所为何事?

黄顺成神学科同学我向来在其他宗派成长和服侍,而现今作为「浸神」的神学硕士生,我在这所强调浸信会传统的学院里有什么体验呢?感谢神,与我一起学习的同学、「鞭挞」我们的老师,让我得到美好而特殊的体验,而这是主赐给我的礼物。我的得着既是由于课程的安排,也是出于不为人觉察的潜藏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