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讯2015年7月号 「浸神」的成长:同学的成长 刘振鹏 实用神学(基督教伦理)助理教授 过去五年,「浸神」是朝着「门徒群体」的目标与方向进发。 「门徒群体」是指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及同学;我们都是耶稣基督的门徒,所以一起学习作主的门徒。这正是践行耶稣基督的大使命(太二十八18-20):使人作主的门徒。对同学而言,若同学不先在学院的群体中学习、践行,让自己成为主的门徒,他们日后怎能在所事奉的教会践行「使人作主门徒」的大使命呢? 在这些日子里,我体验到同学在学习成为一个门徒群体的过程中,有两方面的成长。首先,学院每周三次的早会由「不须点名」改为「须要点名」,意味同学必须出席。这是教务会经过详细商讨得出的共识,认为全院师生一起参加早会是灵命操练不可缺少的一环,师生一起敬拜上帝是门徒群体首要的践行。感谢主,同学没有因政策改变而感到困惑或不满;相反,他们从中更能体会群体敬拜的重要,一起同心接受上帝话语的塑造和圣灵的引导。这委实是建立门徒群体的重要基石。 其次,同学在功课的操练上也有令人欣慰的成长。 「求学不是求分数」不单是教育署的宣传口号,也是同学所要学习的。各人的恩赐与能力有差异,乃无可避免的事实,故保罗在以弗所书勉励我们:肢体要彼此服侍。同学的能力必然有差距,若各人一心只为「求分数」,难免会在功课的「分组」上出现争执,甚至一些同学会因能力稍逊而被排斥。感谢主让我看见同学的成长,不少成绩较好的同学都会很愿意与能力较弱的同组;这是另类的学习,是作主门徒的一种操练与践行。 看见同学体现舍己精神,愿意与有需要的肢体同行,令我想起卢云(Henri Nouwen)在《耶稣就是福音》里所说的:「我们可以不时去关注穷人,但是要降到贫穷的状态、变得和穷人一样,却是我们不愿做的。然而耶稣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来认识上帝。」求主帮助同学继续学习和成长,愿荣耀归予三一上帝! wordpress_publish 7 月23, 2024 评论已禁用
院讯2015年7月号 变化的源头根本:门徒群体的确信与践行 邓绍光基督教思想(神学与文化)教授事物都在变化之中,问题只在怎样的变化。 「浸神」这五年来,也经历着各种变化,逐渐让人感到那种在耶稣基督里总是不一样的气象。 「浸神」这些日子以来的变化,并不止于一些外在可见的表现,也深入至这个群体的内在生命。表里一致,是我这个局内人的体会,然而这是如何可能的? ...
院讯2015年7月号 一对一师徒制 邝振华实用神学(世界宗教)副教授学院在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就学生的灵性培育采用了「一对一师徒制」。这个转变意义重大。回想三十年前,当我还是神学生时,学院主要是借着早会、早祷会和晚祷会来培育学生的灵性,而灵性长进则被视为个人与神的关系。早会和祈祷会对灵性培育的帮助是毋庸置疑的。但圣经亦显示师徒关系是灵性培育的重要管道,而耶稣与十二门徒的关系正是师徒的关系。所以透过师徒关系来培育灵性,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方法,其果效并不是其他方法可以取代的。 ...
院讯2015年7月号 风雨后的彩虹 吴国杰基督教思想(教会历史)副教授风雨过后,学院改由曹伟彤院长执舵;原来卡着的机轮,开始以属灵辨识逐步维修调整。有问题的部件,有的打磨翻新,有的筛选更替;在暴风雨中遭破损的,也细心加以修补,并添上爱心作润滑油。在天父恩典、基督救赎和圣灵能力的燃烧推动下,「年明号」借助神学智慧的导航,以宣讲教导、灵性关顾作绳结,扬起殷切款待、宣教召命的风帆,奋力向前航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