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神」的成长:同学的成长

刘振鹏

实用神学(基督教伦理)助理教授

过去五年,「浸神」是朝着「门徒群体」的目标与方向进发。 「门徒群体」是指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及同学;我们都是耶稣基督的门徒,所以一起学习作主的门徒。这正是践行耶稣基督的大使命(太二十八18-20):使人作主的门徒。对同学而言,若同学不先在学院的群体中学习、践行,让自己成为主的门徒,他们日后怎能在所事奉的教会践行「使人作主门徒」的大使命呢?

在这些日子里,我体验到同学在学习成为一个门徒群体的过程中,有两方面的成长。首先,学院每周三次的早会由「不须点名」改为「须要点名」,意味同学必须出席。这是教务会经过详细商讨得出的共识,认为全院师生一起参加早会是灵命操练不可缺少的一环,师生一起敬拜上帝是门徒群体首要的践行。感谢主,同学没有因政策改变而感到困惑或不满;相反,他们从中更能体会群体敬拜的重要,一起同心接受上帝话语的塑造和圣灵的引导。这委实是建立门徒群体的重要基石。

其次,同学在功课的操练上也有令人欣慰的成长。 「求学不是求分数」不单是教育署的宣传口号,也是同学所要学习的。各人的恩赐与能力有差异,乃无可避免的事实,故保罗在以弗所书勉励我们:肢体要彼此服侍。同学的能力必然有差距,若各人一心只为「求分数」,难免会在功课的「分组」上出现争执,甚至一些同学会因能力稍逊而被排斥。感谢主让我看见同学的成长,不少成绩较好的同学都会很愿意与能力较弱的同组;这是另类的学习,是作主门徒的一种操练与践行。

看见同学体现舍己精神,愿意与有需要的肢体同行,令我想起卢云(Henri Nouwen)在《耶稣就是福音》里所说的:「我们可以不时去关注穷人,但是要降到贫穷的状态、变得和穷人一样,却是我们不愿做的。然而耶稣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来认识上帝。」求主帮助同学继续学习和成长,愿荣耀归予三一上帝!

相关文章

风雨后的彩虹

吳國傑 基督教思想(教會歷史)副教授   風雨過後,學院改由曹偉彤院長執舵;原來卡著的機輪,開始以屬靈辨識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