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后的彩虹

吴国杰

基督教思想(教会历史)副教授

风雨过后,学院改由曹伟彤院长执舵;原来卡着的机轮,开始以属灵辨识逐步维修调整。有问题的部件,有的打磨翻新,有的筛选更替;在暴风雨中遭破损的,也细心加以修补,并添上爱心作润滑油。在天父恩典、基督救赎和圣灵能力的燃烧推动下,「年明号」借助神学智慧的导航,以宣讲教导、灵性关顾作绳结,扬起殷切款待、宣教召命的风帆,奋力向前航行。

风雨过后,教授团队持续更新壮大;有事奉多年的退役,有踏上新工场的,也有全新面孔加入。这群委身神学教育的船员,有无惧时代风雨,站在桅杆顶上发声守望;有不辞劳苦,关怀船上各个蒙召奉献的乘客;有默默耕耘,在船仓以研写守护机轮正常运作。各船员的岗位不同、个性不同、志趣不同,却在基督是主的信念下彼此配搭,共同推动轮船奋力向前航行。

风雨过后,登船接受装备的乘客渐多,当中有热心爱主的信徒领袖,有全时间奉献的准传道,也有进深研究的资深牧者。这群每年加增的乘客,对船上需要绝非袖手旁观,却亲力亲为,尽心协助。经过数年船上生涯,乘客先后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去;他们却成为「年明号」的亲密战友,在各自的工场以祷告、以奉献、以引介提供支援,协助轮船奋力向前航行。

风雨过后,彩虹初现。然而,「年明号」的航道依然礁石满途、波浪起伏、暗涌处处,必须小心慢驶,谨慎前行。愿众肢体一同祷告守望,祝福轮船朝着神的荣光,奋力向前航行。

相关文章

「浸神」的成长:同学的成长

刘振鹏实用神学(基督教伦理)助理教授过去五年,「浸神」是朝着「门徒群体」的目标与方向进发。 「门徒群体」是指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及同学;我们都是耶稣基督的门徒,所以一起学习作主的门徒。这正是践行耶稣基督的大使命(太二十八18-20):使人作主的门徒。对同学而言,若同学不先在学院的群体中学习、践行,让自己成为主的门徒,他们日后怎能在所事奉的教会践行「使人作主门徒」的大使命呢? ...

跨科际整合与好仆人

黄福光旧约圣经教授我在「浸神」服侍已超过十五年了,看见学院经历了不少转变。整体上,学院近年的学术水平显著地提升了,学术氛围也更为浓厚。在圣经研究这一范畴,我们现时有四位全职老师,还有三位固定的特约老师。这是我在「浸神」十多年来所见最强盛的阵容。学术水平提升的其中两个重要因素,是学院开办了神学博士(ThD)课程,也加强了神学硕士(ThM)课程。因着这两个课程的发展,老师要更努力投入研究和写作;而老师团队的茁壮形成一股推动力,使校内其他课程的水平也相应提升。我与学生开玩笑说,他们写的论文不过数千字,而且只由一位(很富同情心的)老师来阅读,他们已叫苦连天;我们作为老师的,却要写一本本超过十万字的书,而且任何人都能阅读我们的著作和作出批评哩!相比之下,学生应该感恩,不要像旷野中的以色列人那样抱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