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督徒生命教练设计的新模式
陈展鸣
实用神学(生命教练、心理学及康体事工)副教授
生命教练(life coaching)是颇新的一个名词,它是近代管理学、培训、辅导、教育等范畴趋之若鹜的新技巧,而基督教界亦开始推展基督徒生命教练的教育。究竟一个在商界发展的技巧用于基督教的管理、培训及辅导,又是否合宜呢?记得我第一次在教会一个团契介绍基督徒生命教练,当讲到人本身需要追求自己的梦想与目标时,有一位弟兄问:「追求个人的梦想与喜好,是否过于个人主义,忽略了神在我们生命中的计划?」
这真是一个重点问题,现代心理学与心理辅导注重人本主义中个人潜能的发挥,较容易追逐个人化的自我完成,亦将个人的喜好高举为终极追求的方向。基督教的本质是要求信徒放弃老我,建立一个「如今就是基督住在我里面」的人。本文的目的是尝试探讨坊间的生命教练与基督徒生命教练的主要分别,从而找出相互补足的新模式。
生命教练的人本本质(Humanistic Character)
什么是生命教练的基本元素?不同的书本都列举了生命教练的要点,其中米娜(Linda Miller)和荷尔(Chad Hall)提出八点:聆听、提问、决定方向与行动、直接沟通、接纳、分享、静候、综合。1 陈恒霖则提出七种基本技术:专注、倾听、同理心、问问题、重述、摘要、回馈。2 斯托茨福斯(Tony Stoltzfus)是美国最流行的一套基督徒生命教练理论的作者,他提出了一个简化为三个要点的模式,这三个要点是:建立良好关系、人本需要、神的带领。3
斯托茨福斯的生命教练模式
本文选用了斯托茨福斯的生命教练模式,以便讨论和分析。 (见图一)
图一:生命教练的模式(Stoltzfus 2005)
- 建立良好关系(Building Relationship):这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元素,其实是所有关顾牧养的最基本关键,很考验导师的耐性与修养。导师常常太热心,急于为受助的群体提供意见和帮助,而忽略了建立群体对自己的信任和接纳。首先,受助者是否觉得生命教练是值得信任的人?这涉及诚信的问题。其次,受助者要考虑导师是否有能力帮助他。最后,还要考虑双方有否建立了一个可以交心的关系。专业辅导员/生命教练可借着他们的专业性权威将这时间缩短,但仍要视乎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是否得到受助者信任。建立关系需要耐心,我曾经在教会的青少年篮球队等待了五年,一个年青人才鼓起勇气找我倾谈一些他成长的问题。关键不是强势的领导,而是给受助者时间和空间加深对导师的认识及信任。
- 人本需要(Client-centered):差不多所有现代辅导理论都注重以当事人为中心。其重要性是帮助生命教练先从受助者的角度明白他内心对问题的认知,而不是从生命教练的认知角度或社会普遍的认知出发。困难在于很多时当事人对自己的重点问题只有情绪上的认知,而对问题欠缺理性与逻辑的认知。生命教练的工作是以当事人的认知与感受为基础,尝试帮助当事人作出整合,从而找到中心问题(core issue)。
- 神的带领(God Driven):生命教练会尝试帮助当事人追寻他的目标或梦想,故此亦有教导人「追梦」的美名。当事人未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或者在表面的目标底下,却隐藏了更重要的核心需要(core want)。就如表面的目标是减肥,内里隐藏着的需要是别人的认同和爱护。大多数人所追求的目标,例如金钱、名誉、权力、伴侣等,都只不过是表面的目标,而不是核心目标,例如心灵的平静、被爱、对社会的贡献等。生命教练的首要任务是找到核心目标,从而帮助当事人找到达标的方法。基督徒的核心目标最终是以神的带领为首要考虑。
上述三个准则所构成的生命教练技巧,已经证实在训练与辅导上是有力的沟通技巧,但用在基督教事工上却仍然有欠缺。斯托茨福斯的三个要点虽然有提到神的带领,但是神的带领的内涵仍然须要诠释。长久以来,心理学与心理辅导专注于受助者的个人需要,特别是正向心理学鼓励人要自我提升至「自我完善」的境界,正是源于人本主义(humanistic approach)那种以个人为中心的理念。基督教信仰却讲求以神为本(God-centered),以此为所有信念与问题的中心考虑,对现代人本主义的心理学界本来就存有戒心。生命教练以个人的目标为起点和终点,然则神的旨意有何位置?是否人的心愿与神的旨意不能共存?弟兄姊妹也经常提出一个问题:生命教练与基督徒生命教练有何分别?两者当然是有分别的,其中最大的差异,是生命教练是一套用于辅导、领导、教学、沟通的工具,本身并没有自己的价值观与伦理思想;基督徒生命教练则具有基督教教义、信念、价值观等中心思想,是一套用于信徒的辅导、领导、教学、沟通的方法。经过详细思考,我设计了以下一个「探索神旨意」的模式,它同样包括三个要点:以圣经为基础、与神的关系、神的计划。 (见图二)
图二:「探索神旨意」的模式
「探索神旨意」的模式
- 以圣经为基础:神的旨意和教导已透过圣经向我们启示。故此,在生命教练的过程中,教练可以依据那些在圣经已经说明的准则,直接问当事人:「圣经怎么说?」这是坊间那些没有信仰的生命教练方法所欠缺的。
- 与神的关系:很多时当事人并非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只因为他们远离神,与神的关系陷入低谷,于是在面对人生的抉择时偏行己路。渐渐圣灵的声音不再在心中响起,他们已迷失在世俗的引诱中。
- 神的计划:纵使是基督徒,有时所作的一些决定也不一定配合神的计划。例如一些基督徒在事奉上只考虑自己的喜好,而不顾教会的需要,更没有寻求神在他身上的计划。我们要安静,用心聆听神,领受祂的心意,这样才能叫自己所求的与神的心意配合,得到神赐福,行在神的旨意之中。
为基督徒生命教练设计的新模式
生命教练技巧的三个要点(图一),若配合以信仰为基础的三个条件(图二),便构成基督徒生命教练的六个要点的三层基础组合(图三)。我尝试透过以下两个单元的重叠,形成图三的模式,当中三个技巧元素与三个属灵元素的平衡对称,使技巧与属灵互相承接、彼此配搭。按照这个模式,生命教练从基础、即底层的两个元素起步,寻求以圣经为基础导向,开始与当事人建立关系。
图三:基督徒生命教练模式
- 底层强调双方关系的建立,而这种良好的关系,是对教练的诚信、能力、信任的认证。圣经的准则和教导使彼此的沟通建基于相互认同的价值观,因为有了相同的价值观,才能有效地达至共识,否则就像一同玩游戏却各自跟随不同的游戏规则,是不能发展下去的。双方若能建立和睦互信的关系,并以圣经的教导为沟通的准则,便能一起建构生命教练的基础。
- 中层的两个要点好像互相对立,因为它既重视人与神的关系,亦以当事人为中心,即当事人以自我的需要作为追求目标的准则。事实上,明白圣经的准则和教导固然重要,但灵性良好的主要因素是与神有亲密的关系。一个与神建立亲密关系的人,他的「自我」也必然是以基督为中心(Christ-centered),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self-centered)。故此,中层的两个要点,是强调在与神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重建「自我的追寻」。耶稣基督的教导很多时都用「天国是这样的」来开始,就是为了教导信徒要重建「属基督的自我观」。
- 最后是顶部的第三层,我们看见个人目标的道德标准,在于前面所提的以圣经的标准及与神的亲密关系为依归。故此,基督徒寻找个人目标的同时,要明白神在他身上的旨意和计划。
此六个要点分为三层结构,每一层的两个要点都是技巧与理念的结合。在第一层,教练与当事人的和睦互信关系,是建基于圣经中双方共有的信仰理念。第二层着重当事人与神的关系,而在这关系之中所重建的自我,更为贴近一个信徒应有的自我观。第三层则是在前两层的基础上,寻求结合个人的目标与神的计划。
基督徒生命教练在教牧与平信徒中是未来牧养与关顾的重要技巧,基督徒生命教练的书本及著作近年有明显的增加,惟在理论的建立上仍然有待加强,本文的探讨主要是在理论的承传上加强灵命导向与生命教练技巧的整合,其实用性还需要时间与实习的磨练。
*本文的内容、理念和图像均有版权,转载请与作者联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Linda Miller and Chad Hall, Coaching for Christian Leaders: A Practical Guide (St. Louis: Chalice, 2007), 23.
2 陈恒霖:《Coach领导学:带人才超越「现在职位」的企业教练心理&对话技术》(台北:大写,2012),页249-279。
3 Tony Stoltzfus, Leadership Coaching: The Disciplines, Skills and Heart of a Christian Coach (Virginia Beach: Coach22, 2005), 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