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识,从「耶稣究竟是谁」开始
邓绍光
基督教思想(神学与文化)教授
基督徒的辨识始于辨识「耶稣究竟是谁」
我们在世生活,每天都无可避免地接收四方八面而来的声音,教导我们怎样做人、如何生活。但是,在这众多声音之中,应该如何辨识?我们作为基督徒,首要的辨识应从哪里开始?
基督徒,顾名思义,是跟随耶稣基督的门徒。但是,我们作为基督的门徒,可知道所跟随的耶稣基督究竟是谁?这是生死攸关的事情。因此,辨识要从「耶稣究竟是谁」开始。只是,若要辨识「耶稣究竟是谁」,恐怕又会遇上同样的问题:可以从哪里开始?简单来说,我们最终只能回到圣经,从那见证耶稣基督的福音书开始,走上一趟辨识的旅程。就让我们一起走上旅程,阅读路加福音其中三段经文,学习辨识「耶稣究竟是谁」的功课。
辨识三段经文的整全融贯性
路加福音在讲述耶稣受浸(三21-22)、胜过魔鬼的试探之后(四1-13),就记载祂开始公开传道(四14-21)。我们在阅读这三段经文时,一般很容易把三个不同场景下出现的事件,独立来阅读和了解。我们可以深入研读耶稣受浸的记载的深意是什么,譬如说那是耶稣被父上帝以圣灵膏立的场面。我们可以深入研读耶稣在旷野受试探的深意是什么,譬如说那是耶稣只顺从上帝的话语而不跟随魔鬼的说话的争战。我们可以深入解读耶稣的第一篇讲道,说它宣告了好消息:以赛亚先知昔日所作的终末应许,今日要实现而为「新出埃及」。
固然,这些各别的解读都是需要的,不可忽略。不过除此之外,我们仍须学习把这三段经文或这三件事连系一起来思考和辨识其中的深意。我们都知道这样做的理由,在于路加福音要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关于耶稣的故事,而不是耶稣一些零碎又互不相关的资料。我们须辨识故事本身的整全融贯性,既要分别把握故事的不同片段,也要整合理解故事的所有片段。
耶稣不过是约瑟的儿子?
在我们讲道时,每讲到耶稣出来传道,讲到祂的第一篇宣讲,往往就集中在路加福音四章14至21这几节经文上。当然,这是需要的。如果我们不仔细阅读这段经文,就没有可能明白耶稣来是为了什么,就没有可能明白耶稣来跟以色列民有什么关系,就没有可能明白耶稣来跟终末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若要获得解答,都要透过仔细解读路加福音这段记载:耶稣在安息日进了会堂,翻开了七十士译本的以赛亚书,读出了有关经文(赛六十一1-2、五十八6),并作出宣讲。可是,耶稣是谁?祂凭什么宣告「你们听见的这段经文,今天已经应验了」(路四21)?耶稣宣告昔日以赛亚先知的预言已经成全了。但事情就只是这样子吗?是否耶稣跟着就被无数掌声包围,大家高高兴兴地向耶稣发出赞美称颂,然后散去?
如果我们再细心阅读下去,会同时碰到两个问题:耶稣是谁?祂真的被群众拥戴?对此我们必须辨识清楚。事实上,耶稣宣告今天已经应验了先知以赛亚的预言后,众人虽然都称赞祂,但只是对祂那带有权能的宣告感到惊奇,然后随即引起一个很自然的疑问:「这不是约瑟的儿子吗?」(四22)这是一种负面的追问,其后耶稣对这群人所作的负面回应,正正可以跟他们起初的负面提问关联起来,从而证实那确是一个负面而非正面的问题。
路加在众人的反应之后,记载了耶稣接连两次的回应,引起了非常不愉快的局面,就是「会堂里的所有人都怒气填胸,起来把他赶出城去,带他到山崖上(他们的城是建在山上的),要把他推下去」(四28-29)。这样的记载,跟耶稣进到会堂诵读以赛亚书,又宣告「你们听见的这段经文,今天已经应验了」,不是有很强烈的对比吗?面对众人负面的问题,质疑他不过是约瑟的儿子,耶稣的回应是不留情面,直接指出他们心底的说话正是要挑战祂的权柄与能力:「医生,你治好自己吧」 (四23)就是这样的一句说话,接着的「你在迦百农所做的事,你也要在你的家乡这里做啊」(四23),则完全是挑战的说话,意思是:「你有权柄和能力吗?也许你在迦百农是有权柄和能力的,但是在拿撒勒你的家乡,我们都知道你不过是约瑟的儿子,你能作出什么来?」群众尚未说出的,耶稣却毫不留情、绝不委婉含蓄地揭示出来。究竟这个耶稣是谁?
事情并没有就此打住,耶稣好像得势不饶人,继续对他们发出严厉的审判预告:上帝的拯救要离开犹太人,临到外邦人中间了。这是非常严厉的说话,拯救怎么可以临到外邦人中间?但是,群众心里岂不是早就表示:「耶稣,你在迦百农所做的事,休想在你的家乡这里可以成就。」耶稣不过是进一步指出:「既然你们心底里拒绝我把上帝的拯救带到你们中间,那么我只好转向外邦人了。」面对这样的说话,群众怎么接受得了?群众不接受是因为他们不相信耶稣,祂不过是约瑟的儿子,祂以为自己是谁。
耶稣是谁?拿撒勒的犹太人认为祂只是约瑟的儿子,并不接受祂的宣告:以赛亚先知的预言今日已经成全了。如果我们跟昔日拿撒勒的犹太人一样,只知道耶稣在安息日进了会堂,读了以赛亚书一段经文,宣告书上的拯救应许今日已经实现了,我们又会以为耶稣是谁?我们会相信祂所宣告的吗?我们会接纳祂吗?当我们并不停留在这一事件,进一步读下去的时候,我们发现拿撒勒的犹太人对耶稣的态度固然负面,可是祂对这群体也不客气,把人家没有说出口的话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来,更进一步指出以利亚在以色列饥荒的日子,奉上帝的差遣只到外邦西顿的撒勒法,在那里帮助一个穷寡妇。耶稣引用以利亚的故事来回应犹太群众,意味祂的救赎遭到犹太人拒绝,但却被外邦人接受。我们读到这里,会怎样看这样对待犹太人的耶稣,祂究竟是谁?
从三重关系看耶稣是谁
拿撒勒的犹太人认为耶稣不过是约瑟的儿子,但是我们作为今日阅读这段经文的读者,又有什么看法呢?路加福音的记载并非只提供这段经文,让我们认识耶稣的身分,但为什么我们阅读圣经时,往往不会瞻前顾后?为什么只是盯紧这段经文,而不同时回到经文之前的记载,像耶稣受试探,甚至耶稣受浸,作出连贯的阅读?
翻到这两段经文的记载,我们仔细察看,马上见到路加透过耶稣的三重关系来告诉我们耶稣是谁。耶稣受浸之后,「正祷告的时候,天开了,圣灵以可见的形体降在他身上,这形体像鸽子一样;天上传来声音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爱你。』」 (三21-22)这里说明耶稣是天父的爱子,但路加紧接着写道:「耶稣开始传道的时候,大约三十岁。人认为他是约瑟的儿子。」(三23)路加早已告诉我们:父神宣告耶稣是祂的爱子,但人却认为祂是约瑟的儿子。耶稣是天父的爱子,这是第一重关系。这重关系决定了耶稣的第二重关系,就是祂跟魔鬼的关系。魔鬼试探的方式虽然有三种,包括把石头变成食物、享有一切权势和荣华、上帝必成全祂炫耀能力的举动,但实质上,整个试探的目的只有一个:不再跟从天父作祂顺服的儿子,或者说做一个不顺服天父的上帝的儿子。在这个试探之中,我们看到顺服是上帝儿子的表现。耶稣何以是上帝所爱的儿子?因为祂顺服天父,抗拒魔鬼非常狡猾的试探,成了天父喜爱的儿子。
耶稣是谁?我们看见路加福音是逐步向我们揭示耶稣的身分。这不是一个抽象的身分,这身分涉及祂跟天父的关系,也涉及祂跟魔鬼的关系,亦同时涉及祂跟圣灵的关系。这是第三重关系。耶稣受浸的时候,圣灵不是降临在祂身上吗?耶稣受试探的时候,不是满有圣灵的能力吗?我们可以说,耶稣是靠着圣灵的能力成为天父喜爱的儿子。随着圣灵的临在、天父的宣告,耶稣在旷野抵抗魔鬼的试探,在当中展示了何谓上帝的儿子。因此,「上帝的儿子」并非单单一个名号,而是有具体内容的,但这些具体内容要在具体事件之中彰显出来,我们才会看见。耶稣靠着圣灵的能力胜过魔鬼的试探,展示了何谓上帝的儿子。当然,故事尚未终结。耶稣跟着透过祂的一生来展示何谓上帝的儿子。因此,路加继续告诉我们:「耶稣带着圣灵的能力回到加利利。」(四14)这一次涉及的是耶稣跟犹太人的关系,而在拿撒勒会堂之中的宣讲事件与对峙事件,进一步显示了耶稣作为上帝的儿子是什么意思。
辨识耶稣的身分是作门徒的首要工作
这里我们看见的是一个怎样的上帝的儿子?祂在圣灵的能力伴同下,在安息日进了犹太人的会堂宣讲。可是,耶稣却因为犹太人认为祂不过是约瑟的儿子,揭穿了他们心底里对祂的不信、不接纳,更顺着他们的不信、不接纳,彻底表示:既然如此,拯救只好临到外邦人了。上帝的儿子在上帝自己的子民当中遭受拒绝,这种拒绝更见于犹太群众愤怒地把祂赶出城外,要杀害祂。上帝的儿子是谁?上帝的儿子耶稣在祂跟犹太人的关系之中,展示了祂是个遭迫害甚至要被除灭的人物。上帝的儿子不是一位向上帝子民传递好消息的人物吗?路加起初不是让我们看见耶稣是一位宣告拯救要实现的人物吗?但是笔锋一转,因着犹太群众认为耶稣不过是约瑟的儿子,耶稣宣告拯救要临到外邦人,祂成了向外邦人传递好消息的人物。但是也因为这原因,耶稣这个上帝的儿子,要被逼迫、排斥,甚至杀害。
耶稣是谁?耶稣是一个怎样的上帝?路加所写的故事并没有停在这里,我们还要继续阅读下去。路加接续说:「他却从他们中间穿过,径自走了。」(四30)耶稣还要走下去,我们也只好跟着祂,继续阅读下去,方可以更全面地回答我们的问题:耶稣究竟是谁?
辨识耶稣的身分,从来都是作门徒的首要工作,并且只有持续不断、翻来覆去地阅读圣经,才能恰当地辨识得了。昔日的犹太人,就因为错误地辨识耶稣的身分,结果杀害了祂,今天我们作为耶稣的门徒,在辨识的功课上又学习了什么呢?
*本文所引经文出自新汉语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