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旱之地流泪撒种

刘思恩

道学硕士三年级

耶和华果然为我们行了大事

在近期的早会,我们有机会听到不少新同学分享蒙召见证。他们大部分都提到自己从没想过修读神学,或从没想过当牧者。对于走上全职事奉的路,许多同学当初都有挣扎,或不太情愿。我认识一位初出茅庐的传道人,他的情况却不一样。他在大学二年级蒙召,毕业后已很想立即接受神学装备,结果却没有如愿。他开始在社会工作,一直等待有一天可以进入神学院。五年过去,八年也过去,他还在等待,等待上帝的时间。他心中不禁想:上帝是否真的呼召我?还要等多久?

诗篇一百二十六篇所记述的回归者,是那些在犹大国灭亡后被掳到外邦、其后得以返回故土的以色列人。他们亡国数十年后,圣殿得以重建,他们一直期盼回归,而诗篇一百二十六篇所叙述的,正正是这群回归者的心声。亡国后,不同的先知都预言以色列人终有一天会归回故土。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们是何其痛苦,生活在艰苦的岁月,回归似乎仍遥遥无期。因此,诗人说:「当耶和华使锡安被掳的人归回的时候,我们好像做梦的人。」诗人形容自己被掳归回的时候,就好像做梦一样,是梦想成真!今天他们终于回归在望,已经开始辨理「入境手续」。对于以色列人来说,多年的梦想快要实现了。

八年后的一天,上述的弟兄终于有机会参加「浸神」的神学生生活体验营。在营会里,一位老师对他说:「希望今年八月见到你!」听到此话,弟兄领会到是时候了,跟着就起来行动:填写申请表、考入学试、参加面试……最后收到神学院取录的通知。还记得收到通知的那一刻,他就像做梦一样,即时打电话给妻子。后来办理入学手续、搬入宿舍、参加属灵操练营、开课,接着站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蒙召见证,就好像梦想成真一样。多年的梦想今天竟然实现,梦想终于成真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这位弟兄就如诗人所说的:「那时,我们满口喜笑、满舌欢呼;那时,列国中就有人说:『耶和华为他们行了大事!』耶和华果然为我们行了大事,我们就欢喜。」梦想成真时,我们确是极其开心,渴望第一时间与其他人分享,甚至走在街上也会不自觉地笑出来。我们是这样容光焕发,别人从我们的言行都能看出我们不再闷闷不乐,而是欢天喜地。这正是诗人所述说的景象。

还记得这位弟兄在确定入学后,就立即在脸书上更新自己的状态:「下一个恩典站:香港浸信会神学院」。立即有许多朋友赞好,又有朋友留言:「感谢主!非常好!」这几年间,他有机会在不同场合分享自己的蒙召见证,大部分人的回应都是:「感谢主,愿上帝大大使用你!」他深深明白这是「耶和华果然为我们行了大事,我们就欢喜」!

弟兄姊妹,你可以想像一下,这弟兄只是等了八年,等到梦想成真已经如此兴奋,何况当年被掳归回的以色列人呢?在回归之日,他们怎会不比这位弟兄兴奋百倍呢?被掳归回是一件何等艰难的事,诗人说上帝在他们中间行了大事,真的行了大事!

在干旱之地发出信心的祷告

到这里,经文所展现的一切看来都是美好的。这篇诗如果就在第3节结束,即我们深深知道「耶和华果然为我们行了大事」,那会是多么美好。然而,诗篇一百二十六篇并没有在这里结束。诗人回到锡安,却看到地土一片荒凉,四周的境况让他明白日后将要面对不少艰难。于是,他在第4节向耶和华呼求:「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这些被掳的人归回,好像尼革夫的河水复流。」尼革夫是一片荒地,位于希伯仑以南,是干旱无水之地。因此,诗人向上帝发出信心的祷告。被掳归回确是喜乐无比,但现实的处境仍然必须面对。

在这几年的神学学习中,我们都历尽艰辛。毕业班的同学,你们都明白个中难处。上述的弟兄于神学院学习期间,也要处理实际生活的问题。例如他要面对经济上的困难,积蓄差不多耗尽了,却没有开源的能力。他亦要到不同的教会实习,要在课堂上学习圣经和神学知识,也要面对知识对信仰可能带来的冲击。他好像进入了一个奇异新世界,要应对不同的处境、不同的挑战。

  诗人教导我们只管向上帝发出信心的祷告,就是向那位为我们行了大事的耶和华呼求。我们要对上帝有坚定不移的信心,正如诗人相信,上帝既然应许带领他们从被掳之地归回,今天同样可以在艰难的处境中为他们行大事!就是凭着这样的信心,弟兄完成了三年的神学装备,进入事奉工场。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进入教会,成为牧者新丁,谈何容易!所面对的处境岂是一帆风顺,难道就如撒种在好土那样,只须做基本的料理,种子就自然发芽生长吗?诗人在第5节提到「流泪撒种」,在第6节再次提到「那带种流泪出去的」。我们可有想过撒种会是流泪的?你有见过农夫撒种时流泪吗?农夫流泪的时刻,往往是庄稼失收的时候。我们从萤光幕见到的这类情景,是那些受天灾影响的农民因收成尽毁而伤心落泪。

因此,在这里诗人要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要流泪撒种,撒种是要流泪的!这反映了撒种的实际环境并不理想,就如第4节所述,他们很可能是在旱地上撒种。弟兄姊妹,我们要知道,种子不是随时随地可以获得,而是必须付出——可能要购买,或要由前一季的收成储存下来,总之就不是「从天而降」。从经文可见,农夫是忍痛地撒种。弟兄姊妹,在这样的境况下,如果你是农夫,你还会撒种吗?诗人于经文中一再表明心迹,他选择撒种;他更要提醒我们:要流泪撒种。

感谢主,诗人的话没有只停留在「流泪」。他肯定地说:「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欢呼地带禾捆回来!」「流泪」与「欢呼」形成了极大的对比,诗人表明他对上帝的信心。既然被掳归回这不可能的事也能成就,何况是撒种收割?诗人相信上帝是在我们当中行大事的上帝。眼前的困难叫我们流泪,这诚然是真实的处境。然而,诗人提醒我们,我们所信靠的主是大能的主,是丰盛而充满恩典的主。没有撒种,何来收割?更准确地说,没有经历流泪撒种,没有经历有血有肉的付出,到收割的时候,岂会欢呼呢?诚然,我们不知道何时可以收割,正如以色列人当初也不知道何时可以回归,但诗人提醒我们此刻要撒种。

近来我有机会阅读一本有关教导及牧养的书,当中记载了一位牧者的自白,大意如下:

我牧会六年,起初从神学院毕业,带着理想进入教会服侍,胸怀大志。现实是堂会的服侍令我筋疲力尽。有关牧养的书本描绘了牧者遇到的许多困境,帮助我明白自身的处境。我真的相信,只要真心爱会众,向他们明确地表达福音的信息,教导又符合真理,就能够让信徒得救和成长。然而,这个想法太天真!当信徒根本不在乎自己的灵性,不在乎其邻舍的灵性,我做的一切又有何用呢?教者、教会及福音于这个时代算是什么呢?这令我十分挣扎。
当然我知道上帝要祂的仆人忠诚及撒种,但现实是十分困难。我站在十字路口,我认真地考虑放弃牧会,而去攻读工商管理硕士,转投一份可以见到成果的工作。但最后,我还是选择继续我的牧养工作,因为我仍然爱基督,爱祂的教会,我仍然相信人是需要福音,我仍然相信教会的使命。
 

迪特斯(James E. Dittes)说,事奉是「哀伤的工作」(ministry as grief work)!

弟兄姊妹,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愿意我们一同带泪撒种,一起经历上帝在我们当中所行的大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