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山道期刊》……

黄顺成

本院神学硕士生

假如没有了《山道期刊》,那就太可惜了。 《山道》流露了「浸神」老师及学者们对学习的热情,以及他们对华人教会的疼爱。各位老师及作者各有专精,有精通神学教义,有钻研新旧约圣经,也有长于伦理思考。阅读《山道》,让我进入他们的视界,从他们的眼睛看见神学世界及教会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浸神」教导我们神学教育是终身的事。我们取得神学毕业证书后,在工场上纵横驰骋,忙于事奉,就往往忘记了这事。但《山道》却提醒我们,牧者仍在学习的路上。 「拿起来好好阅读」,是众老师曾对我的挑战,也是我牧养的羊群今天对我的要求。诚然,我总不能老是翻新「旧货」,图个便利。

对传道人来说,在繁忙事奉中阅读,似乎是奢侈的事。我要花上好几晚的工夫,才能勉强读毕《山道》的文章。可是我仍然觉得,每期《山道》都值得我花上时间,去攀越知识山岭,因为这是深化信仰、扩展视野的过程。回想过去阅读《山道》的经验,我不能忘记阅读「上帝子民的见证」(第37期)时心里的感动,也不能遗忘追看「保罗新观」(第25期)的日子,以及「灵命塑造与教牧职事」(第15期)给我的提醒。

假如没有《山道期刊》……幸好这只是「假如」!祝愿《山道期刊》继续启发我们的悟性及思维,展现信仰的内容,造福本地及海外的华人教会。

相关文章

《山道期刊》20周年

《山道期刊》(下文简称《山道》)是香港浸信会神学院的学刊,自1998年创刊以来,半年一期,从未间断,到了今年底出版第四十期,便进入二十周年。因此,我们特地邀请了《山道》的主编、编委会成员,以及读者,谈谈他们对这期刊的感想和看法。 ...

深度反思,整合践行

冼锦光浸信宣道会驻澳门宣教士《山道期刊》是多位神学专家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杰作,内容丰富,为我面对牧养(1、12、15、24期)、宣讲(10期) 、教导(13、24期)、领导,甚或宣教(9、18、30期)等事奉,提供可供深度反思的最佳素材。 ...

《山道期刊》二十年来的主题

邓绍光《山道期刊》副主编《山道》二十年来的主题《山道期刊》第一期的主题为「品格塑造与教会事工」,第四十期则是「信仰群体的纪律」。如果首尾具有某种代表性的话,那么,这两期就表明了《山道期刊》的某些特性:关注教会,为教会作出严谨的信仰反省。对四十期的主题稍作分类,亦不难得出这样的印象(参图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