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痛.生之乐

吴国杰

基督教思想(教会历史)教授

出版犹如生产,初闻怀孕喜讯,总觉兴奋雀跃。笔者于2001年初开始在浸神事奉,创刊于二十年前的《山道期刊》此时已有数期面世。任教不久,即有幸获邀担任2003年总第十一期的编辑,初尝文稿邀约、审阅、校对的滋味,且首度于期刊加入「讨论文章」部分,工作虽具挑战,却带来喜乐。此后,续有机会为期刊担任三期编辑,撰写文稿十数篇,对期刊出版的参与看似从没间断。 2010年,曹伟彤院长邀请笔者进一步担任编辑委员之职,我既对学术研究素有负担,遂欣然接受。

出版犹如生产,妊娠阶段难免要承受沉重负担。对许多神学生来说,阅读一篇学术文章已属苦差;作为编辑委员,除要细阅期刊每篇文章和书评外,还要对每份来稿作出评审。遇上来稿有不足之处,就要适切提出修订建议,并与文章作者妥善交流,期能使最终出版的文章更臻完美。随着期刊渐获华文学界肯定,近年有不少来自各方的学者自发主动投稿,惟部分论著确实不合适出版。相比之下,经编委会背后努力审阅并拒绝接纳的文稿,数量绝不比最终发表面世的为少。

出版犹如生产,分娩过程无可避免有剧痛之苦。编委的服侍是教务工作的额外承担,神学院教授日常的教学、写作和院务职责,不会因编委事务而有所减少。由于期刊乃多人共同努力才得完成,为免延误出版进度,许多时连假期、外游、患病也要适时应对。记得去年年初放安息年假,仍要承担连串审稿工作;期间发现膀胱癌复发,在医院等候接受手术期间,从手提电话收到关于期刊出版的电邮提问,想到手术后痊愈需时,就勉强趁事前尚余少许空隙,快速审阅,妥加回覆。

出版犹如生产,眼见婴孩诞生,苦痛迅即淡忘。期刊编委的职务虽多,有时且颇缠身,但见一期又一期具学术质素的期刊顺利出版,心中满是感恩。笔者常于各区堂会分享信息,期间偶然听闻牧长、校友、神学生分享阅读《山道期刊》的得着,体会期刊对华人教会信仰研究的贡献,便为一己有分参与其中而感到自豪。今日,华人神学工作者普遍身兼多职、忙碌异常,神学院要维持期刊按时出版绝不容易;惟盼各方好友多支持代祷,帮助胎儿顺利出生,避免难产夭折。

相关文章

神学研究与《山道期刊》

曹伟彤院长发扬「教会神学」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是一所学术研究与生命实践并重的神学院。打从2009年开始,我们锁定目标方向,专注于成为一所发扬「教会神学」的神学院。因此,我们所倡议的神学方向、出版的书籍(例如「教会伦理系列」)、发表文章的质量、主领讲座的内容特点……凡此种种,都是朝着这个方向迈进。 ...

《山道期刊》20周年

《山道期刊》(下文简称《山道》)是香港浸信会神学院的学刊,自1998年创刊以来,半年一期,从未间断,到了今年底出版第四十期,便进入二十周年。因此,我们特地邀请了《山道》的主编、编委会成员,以及读者,谈谈他们对这期刊的感想和看法。 ...

《山道期刊》,绕道而行的服侍

邓绍光基督教思想(神学与文化)教授《山道期刊》是一本学术期刊,这是清楚明白的,但是学术期刊不一定就是「离地」不食人间烟火的,这却是须要辨明的。就如没有纯粹数学像微积分的发明,恐怕科学、经济学、工业工程学就不会有今日的发展。 《山道》并非一本纯粹为学术而学术的期刊,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服侍教会群体,好能够更广更深认识并践现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