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讯2017年7月号 叫人惊喜的《山道期刊》 黄福光 旧约教授 这些年来我担任《山道期刊》的编委,实感荣幸。身为期刊的编辑,我自然希望阅读《山道》的人越来越多。但没想到竟有位澳洲的圣经学者向我索取我两三年前在《山道》发表的文章之英文版本,我十分惊喜。想必是他的一位学生(可能是从香港前往当地进修的华人学生)引述了我的文章,引起他的兴趣。知悉远至澳洲的同好也阅读《山道》,实在叫人欣喜。这肯定了我们的努力!同时,这也让我们醒觉,提醒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山道》的水准。神学院的学生会读《山道》,在功课中引述它;同样,他们的老师和外国的同好也可能乐于读它呢。近年,有个可喜的现象,就是我们有越来越多的神学硕士生撰写书评。在西方,许多研究生出版著述以前,起初都是由撰写书评开始的。写书评是个很好的练习,因为做研究、写著述也需要运用不少同样的技巧:小心阅读来源资料、如实反映作者观点、作出中肯的评论、既要思路清晰又要行文流畅。因此,神学硕士生的参与是我们的期刊和研究课程的自然发展。同时,投稿《山道》也能给予学生一点鼓励。犹记得我曾教导一位研究生,那时见他在学业上苦苦挣扎,为撰写论文多番搏斗,仍未见曙光,已经灰心丧气。后来,他投稿的书评竟获刊登在《山道》,叫他兴奋不已,在脸书公告各方好友。这事虽然不能助他撰写论文,却给他适时的鼓励和动力,让他继续前行。现代人非常忙碌;香港如是,世界各地也如是。要花时间阅读比普通报章更有深度或更为复杂的东西,确实不容易。不过,我告诉你:这样运用时间是值得的,因为实际上是为你节省了时间。作者撰写《山道》内的文章,做研究所需的时间,远比读者阅读的时间要长得很多。读者不用自己费劲研究,就可短时间内获取某方面的知识。而且,那些文章还结合了作者多年研究所累积的心得呢。最后,对于《山道期刊》,我必须向大家说一句:拿起来,读它吧——不要等了! wordpress_publish 6 月17, 2024 评论已禁用
院讯2017年7月号 深度反思,整合践行 冼锦光浸信宣道会驻澳门宣教士《山道期刊》是多位神学专家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杰作,内容丰富,为我面对牧养(1、12、15、24期)、宣讲(10期) 、教导(13、24期)、领导,甚或宣教(9、18、30期)等事奉,提供可供深度反思的最佳素材。 ...
院讯2017年7月号 生之痛.生之乐 吴国杰基督教思想(教会历史)教授出版犹如生产,初闻怀孕喜讯,总觉兴奋雀跃。笔者于2001年初开始在浸神事奉,创刊于二十年前的《山道期刊》此时已有数期面世。任教不久,即有幸获邀担任2003年总第十一期的编辑,初尝文稿邀约、审阅、校对的滋味,且首度于期刊加入「讨论文章」部分,工作虽具挑战,却带来喜乐。此后,续有机会为期刊担任三期编辑,撰写文稿十数篇,对期刊出版的参与看似从没间断。 2010年,曹伟彤院长邀请笔者进一步担任编辑委员之职,我既对学术研究素有负担,遂欣然接受。 ...
院讯2017年7月号 《山道期刊》二十年来的主题 邓绍光《山道期刊》副主编《山道》二十年来的主题《山道期刊》第一期的主题为「品格塑造与教会事工」,第四十期则是「信仰群体的纪律」。如果首尾具有某种代表性的话,那么,这两期就表明了《山道期刊》的某些特性:关注教会,为教会作出严谨的信仰反省。对四十期的主题稍作分类,亦不难得出这样的印象(参图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