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道期刊》,绕道而行的服侍

邓绍光

基督教思想(神学与文化)教授

《山道期刊》是一本学术期刊,这是清楚明白的,但是学术期刊不一定就是「离地」不食人间烟火的,这却是须要辨明的。就如没有纯粹数学像微积分的发明,恐怕科学、经济学、工业工程学就不会有今日的发展。 《山道》并非一本纯粹为学术而学术的期刊,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服侍教会群体,好能够更广更深认识并践现信仰。

《山道》的起点是信仰,终点也是信仰,但是这两者并非直线的关系,而是曲线的,是绕道经过知识的站头。这是践行神学古典意义「信仰寻求理解」,因为「没有信仰的知识是盲目的,没有知识的信仰是空洞的」,这是尊重三一上帝对人类心智的创造。

神学院透过《山道》服侍教会,不单服侍浸信会各堂会,也服侍非浸信会的其他教会。这也是一种绕道而行的服侍。固然,神学院也直接服侍教会,好像大多数老师在教会主日崇拜讲道,或是教导信仰专题,但是这些服侍的基础,却在于他们不常为人注意的研究;《山道》就反映出他们这方面的努力。

教会群体自己未必都有充足的时间和专门的人才,全面并深入认识所持守的信仰,《山道》在此补上位置。特别当教会群体的处境不断改变,无论内在的还是外在的,都有需要从信仰获取资源而予以了解、应对。由于教会群体各有自身的限制,未必能及时更新自身的信仰传统,《山道》在此尝试先走一步,就时代处境引发的信仰议题,率先思考、研究,发而为文,期望可以成为教会群体的信仰知识资源。

《山道》的作者群也不只限于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固然我们的老师经常撰文发表。这是另一种绕道――绕道其他神学院的老师、学者,既有信义宗改革宗的,也有圣公会,以及其他自由/ 信徒教会的。信仰学习从来都是群体的,透过他人跟自己不一样的研究,我们不单扩濶基督信仰的认识,也更清晰地、准确地明白自己信仰传统的殊异与限制。

绕道,虽然间接,但并不表示没有需要、没有作用,而可以忽视,甚或废弃。绕道而行的服侍,仍然是服侍;虽然是隐藏的,但却是《山道》甘心的服侍。

相关文章

《山道期刊》二十年来的主题

邓绍光《山道期刊》副主编《山道》二十年来的主题《山道期刊》第一期的主题为「品格塑造与教会事工」,第四十期则是「信仰群体的纪律」。如果首尾具有某种代表性的话,那么,这两期就表明了《山道期刊》的某些特性:关注教会,为教会作出严谨的信仰反省。对四十期的主题稍作分类,亦不难得出这样的印象(参图表)。 ...

深度反思,整合践行

冼锦光浸信宣道会驻澳门宣教士《山道期刊》是多位神学专家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杰作,内容丰富,为我面对牧养(1、12、15、24期)、宣讲(10期) 、教导(13、24期)、领导,甚或宣教(9、18、30期)等事奉,提供可供深度反思的最佳素材。 ...

叫人惊喜的《山道期刊》

黄福光旧约教授这些年来我担任《山道期刊》的编委,实感荣幸。身为期刊的编辑,我自然希望阅读《山道》的人越来越多。但没想到竟有位澳洲的圣经学者向我索取我两三年前在《山道》发表的文章之英文版本,我十分惊喜。想必是他的一位学生(可能是从香港前往当地进修的华人学生)引述了我的文章,引起他的兴趣。知悉远至澳洲的同好也阅读《山道》,实在叫人欣喜。这肯定了我们的努力!同时,这也让我们醒觉,提醒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山道》的水准。神学院的学生会读《山道》,在功课中引述它;同样,他们的老师和外国的同好也可能乐于读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