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讯2018年4月号 社区重建下的深耕细作 曾焕琳神学学士同学 第一组(油麻地)合照我们第一组到访的社区是油麻地。导赏员带着同学们走进油麻地的大街小巷,让我们认识这个面临重建的旧社区。我们首先来到砵兰街。这里有多个跨境直通巴士站,旁边有一座新簇簇的酒店,耸立于周围的旧区设施之中。导赏员指出,香港旅游业的发展导致不少旧式小店结业。人脉随着小店的结业逐渐疏离,旧日社区浓厚的人情味已不复见。后来,我们来到一所教会大楼前面,教会屋顶有一座塔楼。原来,以前并没有这许多的高楼大厦,站在教会的塔顶,可以俯瞰整个油麻地。牧者们在塔顶为社区祷告,那时教会与街坊的关系非常密切。相比以前,现今教会与社区的关系就疏离了。正当思考人际关系愈见疏离的问题时,我们在德昌里看到一所咖啡店,近路旁处放置了一个雪柜,雪柜门是面向外的,并且写着「与坊众分享」 。这雪柜本身既提供帮助给有需要的人,也成了一个开放的小平台,让其他有心人捐献食物饮料。来到咸美顿街的「生命工场」,其中的工艺品有新的,有旧的。原来,大部分的工艺品都是来自结业的小店。这里提供寄售的场地,让那些工艺品再次重现坊间,并且希望这能或多或少延续昔日的人脉感情。这次社区导赏,让我重新思考社区的福音工作。那所有屋顶塔楼的教会,从楼宇的设计,可见昔日教会对社区的承担,以及两者彼此的密切关系。可是,大环境在转变(可见的:有更高的建筑物遮挡塔顶视线;不可见的:社会人心愈趋功利、冷漠),教会在社区关顾的事工上,有没有改变呢?从那咖啡店雪柜的摆放设计,可以看到原来一个小动作,就能将人与人的距离拉近。这不禁令我反思,教会要广传福音,遍达社群,并非想像般困难。或许这只视乎我们有多愿意「深耕」和「细作」。 wordpress_publish 6 月12, 2024 评论已禁用
院讯2018年4月号 默默耕耘,跟随基督 吴彬彬道学硕士同学第二组(土瓜湾)合照属灵操练日下午,我们往土瓜湾进行社区勘察。社区导赏员带领我们来到「土家」(土瓜湾故事馆)。这里提供了一个地方,支援社区的居民,把街坊凝聚起来,并且透过简单的家居维修,建立互助的关系网络。她们在社区默默「深耕细作」,这岂不是昔日来华宣教士所作的事? ...
院讯2018年4月号 无家者的好邻舍 吴肇文神学学士同学第六组与第七组(深水埗)合照是次社区导赏活动,由位于深水埗区的基督教关怀无家者协会带领。这个机构服侍的「无家者」包括露宿者、面临无家可归的人,以及住在恶劣居所的人士。我们的导赏员是这个协会的受助者,导赏的路线主要按照受助者日常生活的地方来编排,包括烧腊店、中式凉果店、麦当劳、网吧。烧腊店及中式凉果店是这位导赏员时常光顾的店铺,而麦当劳及网吧则是他休息及消闲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