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讯2019年4月号 理论与实践经验并重 陈慧基督教研究硕士同学 2018年春季,我修读了由曹伟彤院长和林国彬牧师合教的「讲道学」,当中四分之三课时由曹院长执教。这是我唯一修读过采用「协同教学」的科目。以往,「讲道学」一向是由单一老师教授,而且长期都是那同一位老师;因此,同学大多从师兄姊口中,预知老师的教学方式、功课要求,甚至是评阅偏好。这种安排有利有弊。好处是:同学们较易获取学科的参考资料,又可与师兄姊交流,互相帮助;弊处是:既然可以揣摩那单一老师的评分偏好,就有可能使同学抱持「以分数为主导」的学习心态,减低认真研读的动力。当然,学习态度主要取决于同学本身的学习动机,甚至是生命光景。这次「讲道学」采用「协同教学」模式之所以吸引,除了因为两位老师有深厚的讲道功力和丰富的经验,亦因为这可让同学同时吸收两位老师的讲道法。两位老师的讲道风格在我印象中是各有特色的,故此开课前,我预期他们的教学方式也将会迥异。教学过程中,曹院长担当主导角色,主力教授课本上的要点。我们采用的课本是由美国著名讲道学家朗基(Thomas Long)教授著述,曹院长对此书相当熟悉,反映出他事前充足的准备工夫。在院长教授的一半课时里,林牧师不但列席,两位老师还有相当程度的互动。例如,当院长提及某些讲员的例子,林牧师就会在旁补充,为同学展现更整全的图画。林牧师对课本内容同样相当熟悉,又有丰富的讲道经验,加上是院牧,对不同教会的讲坛情况较为了解。因此,同学除了可以吸收院长教授的课本内容之余,还有机会从林牧师口中听到师兄姊在教会的实战经验;这是理论与实践经验并重的学习过程。 wordpress_publish 6 月05, 2024 评论已禁用
院讯2019年4月号 「浸神」的「协同教学」 「协同教学」(team teaching)是指两位或以上的老师合作教授同一科目。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浸神」)有不少科目均采用「协同教学」的方式,所以今期《院讯》邀请曹伟彤院长谈谈「浸神」课程中的这个教学模式,并且邀请了那些曾参与「协同教学」的老师及同学,一同分享他们的经验及感想。
院讯2019年4月号 跨科探索新领域 黄福光旧约教授教授团队每年都合教「研究与写作」及「毕业研讨班」,2014-15学年秋季的「教会敬拜学」也是采用「协同教学」方式。一般来说,这些科目有一位老师负责统筹,监察整个课堂的设计及流程;另一(些)老师则负责批改功课,评估学生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