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讯2019年4月号 轮流教授五彩缤纷 陈宇恩副院牧、教会音乐科讲师 2014年,我跟圣经科及基督教思想科的老师,总共五人,一同合教「教会敬拜学」。由于这科目属于跨科学习,所以需要整合各个范畴,理论和实践并重。开课前,我们几位老师一同开会,探讨课程的目标、范畴、重点内容,以及功课要求,好帮助同学从圣经、神学、教会历史、教会传统及礼仪、教会崇拜事工及牧养、伦理实践、现代文化处境等多个角度,去思考教会崇拜的职事。课堂是由各专科的老师轮流教授相应的课题;而我主要负责统筹,同场观察每次上课情况,并且任教后半部分的课堂。我尝试将圣经、神学、历史等各范畴整合,然后套用在教会崇拜事工当中,看看如何应用和实践。这次「协同教学」的经验给予我很多启发和学习,让我有机会深化认识教会崇拜的职事,并且作出全面的整合。当时,我还是刚到任的新老师,这次经验让我体会「浸神」教授团队对教学的热忱,而且发觉他们彼此信任,互相支持又合作。此外,老师们各有自己的专长和经验,同学们从中学习,拓宽眼界,引发更多思考,促进彼此交流、学习。「浸神」的「协同教学」模式为培训新一代传道牧者带来裨益。事实上,牧者处理许多课题,皆须要整合各个范畴。这个教学模式让学生和老师可以从多角度,更全面地涉猎、探讨及思考不同的课题,彼此分享、交流经验,促进学习,使课堂更丰富、具创意、有趣味,教学相长,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协同效应。 wordpress_publish 6 月05, 2024 评论已禁用
院讯2019年4月号 科际整合的即场示范 何敏超(2018年毕业)马鞍山崇真中学教师我曾经修读过两个科目,是采用「协同教学」模式的。一科是「讲道学」,由曹伟彤院长和林国彬牧师合教;另一科是「韦利蒙:崇拜、伦理、宣讲」,由禤智伟博士、邓绍光博士和林国彬牧师三位老师合教。 ...
院讯2019年4月号 具「浸神」特色的「协同教学」 林国彬院牧、实习主任、实用神学科讲师我最早与老师合教的科目,是2008年春季与孙宝玲老师一起教授的「基本讲道法」。孙老师负责硕士班,我负责学士班。首四堂,两班一起上课。孙老师负责第一和第二堂的讲课,我负责第三和第四堂。在课堂上,我们两人有很多互动,同学也反映说得益很大。四堂过去,学士班和硕士班分开上课,同学开始在课堂上实习讲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