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会和教会的神学院

受访者:关永盛执事

关永盛执事是第二代的基督徒,自幼便上教会,一直在土瓜湾浸信会里成长、事奉,曾任教会理事会主席,现任执事会主席。关执事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金融行业,现工作于与股票指数有关的公司。他与妻子育有两个儿子。

有意义的服侍

2015年,曹院长诚意邀请关执事加入「浸神」的「院长参议团」。他了解了参议团成员的角色及要求,自己又认同「浸神」的方向(要打造一所面向社会和教会的神学院),而他又对神学教育有兴趣,正修读神学课程,有第一身的神学生经验,所以最终答应加入。

关执事认为,在这个年代的香港,社会复杂多变,充满挑战。教会和牧者要面对的问题,也变得复杂。神学院如何支持教会,培育合适的牧者领袖,这正是参议团要讨论和探讨的议题,所以参议团的事奉很有意义。

关执事认为,参议团的事奉工作量不算沉重,而且让他获益良多。一方面,他与院长多了个人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可以从中向院长请教学习。另一方面,由于成员来自大大小小不同的教会,每年一度的交流会,可以扩阔自己的眼界。从他们身上,发现原来各教会对牧者的期望可以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可能比较注重牧会技巧,有些则可能比较注重神学思考,各不相同。

双重身分平衡观点

关执事自觉在参议团的日子尚浅。每次会议,院长都分享他近期思考的问题,各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关执事既是在学的神学生,明白学生的艰辛及学习体验,又同时是教会的领袖,了解教牧同工牧养会众时面对的挑战。这双重身分,让他可以用比较平衡的角度,去讨论怎样的神学课程才能装备学生成为未来的牧者。

教会与神学院如何紧扣

关执事认为,「浸神」与浸信教会之间的联系,仍须要努力加强,好让会众更多认识神学院。 「浸神」培育牧者,牧者在教会牧会;这样,神学院与教会之间已有间接的联系。如果有直接的联系,「浸神」能够帮助教会应对眼前种种挑战,那当然更好。譬如,除了参与教会的「神学主日」之外,神学院对教会圈子内讨论的种种政治、社会的重大议题,能否从神学或圣经角度提出其看法?又例如,神学院老师在工作量可负担的情况下,在教会教授主日学、举办讲座、提供查经或小组材料等等。

  关执事认为,神学院其中一个最大的贡献,就是为神培育时代工人,让教会能够面对今天的社会。他期望「浸神」既「出世」又「入世」,既面向教会也面向社会,不仅从事神学研究,训练牧者,也能够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在教会身上,协助教会面对社会上种种的挑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