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神与教会环环相扣

受访者:黄兆辉教授

黄兆辉教授自幼便上教会,先后在钻石山浸信会及大角嘴浸信会聚会及事奉,至今五十年了。黄教授除了在教会事奉之外,还积极参与办学团体的义务工作,在本地及海外兴办学校,以教育造就学生,传扬福音。黄教授从事建筑顾问及环保行业,他成立的公司现已发展成为跨国企业。黄教授和太太育有三名子女,均已信主。

黄教授自1999年便加入「院长参议团」。参议团曾经有过一段真空时期,后来新任院长曹伟彤教授再次诚意邀请他重回参议团。

教会与神学院唇齿相依

黄教授认为,教会信徒的生命,某程度上是由牧者的教导及生命所塑造,而神学院正是培育及启蒙牧者的场所。牧者在神学院里打好根基,有助教会的牧养,而教会兴旺,信徒就要反过来支持神学院,继续培育好的牧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黄教授认为在这个循环中,「浸神」担当重要的角色,关乎整个浸信会群体;因此,能够协助院长发展神学院,栽培神的仆人在这末世多变的时代牧养教会,十分有意义,是神给予他的殊荣。他指出,浸信会弟兄姊妹必须大力支持,神学院才能做好其职分;神学院若是孤军作战,就已失去一半胜算。

黄教授在参议团事奉,其中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陈树安博士的榜样。他即使退休了,只要仍然健康,仍坚持事奉下去;他如今虽然年事已高,仍在「浸神」服侍,从没有间断。他那谦卑、忠心、坚持的事奉态度,是浸信会信徒的好榜样。他以行动让神学院知道,神学院并不孤单。黄教授指出,越多浸信会信徒起来,以行动支持神学院,神学院就越兴旺,培育出来的传道、牧者,素质就越来越高,他们在教会作带领,就越能够帮助教会成长。这是个环环相扣的循环,其中一环断了,整个循环就断了。所以,他希望浸信会教会和信徒对「浸神」的支持不要断,不要让这循环断了。

污水泵房事件体现浸信会精神

黄教授认为,另一件深刻的事,就是近年政府计划在神学院附近兴建污水泵房。这事对神学院影响深远。他也有协助神学院处理这事,希望群策群力,游说政府改变这个计划。他看见大家(包括参议团成员及其他弟兄姊妹)都很齐心,积极投入。院长很有号召力,多次为此事于清晨七时半召开会议;大家都准时出席,没有人迟到,并且积极给予宝贵意见,谦卑讨论,合力为学院解决问题;自己参与其中,也很有满足感。

推动生态神学

黄教授赞赏「浸神」在环保方面的努力,因为听闻「浸神」是香港第一所神学院推广「生态神学」。他又曾听见曹院长在毕业礼上讲论这个题目。黄教授希望自己能够出一分力,带动和参与「浸神」发展「生态神学」,最终让教会中的弟兄姊妹,以及企业家、工业家,多加注重环保、循环再造等议题。

最后,黄教授期望参议团能够继续保持谦卑,把现时各个界别最新的发展及趋势,反映给院长知道,让他有更丰富及坚实的基础,去制定神学院的发展方向及策略。

相关文章

时代明灯

受访者:温恩智执事Interviewee: Deacon Wan Yun-chee 温恩智弟兄是九龙城浸信会执事,殷勤侍主,不遗余力。他在教会担任义务司库三十年,并且还参与其他各方各面的事奉,包括主日学、助道会、基址的开拓,以及差会。 1996年,他更主动支持「浸神」奖助学金计划。温执事从事公共工程建设四十年,现已退休十五年了。 ...

团结合一向前发展

受访者:权百岁先生Interviewee: Mr. Kuen Pak-sui 权百岁弟兄是九龙城浸信会会友,热心事奉,尤其是传福音和参与社区关怀的事工。他在教会差会事奉二十年,拓展海外及国内事工;在传道部服侍十五年,负责本土差传、关怀神学生、关怀本土社区,发展印佣事工。他又担任联谊部部长,且作成长班的导师。权弟兄经营生意,并且开设工厂。他和太太育有一子一女。 ...

「浸神」与「院长参议团」

曹伟彤院长Joshua Cho President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浸神」)的「院长参议团」(「参议团」)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来,参议团的发展放缓,成员彼此见面交流的机会亦逐渐减少。直至2009年,我重新招聚参议团各成员,每年举行定期聚会,情况才开始改善。经过十年时间,喜见成员彼此的关系日趋紧密,并且日益能够发挥参议的角色。由于大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每年聚会的讨论气氛都相当炽热兴奋,成员热情投入,将所知心得倾囊相授,毫不吝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