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仰.寻求.理解

邓学骏

道学硕士

寻找信仰答案

还记得申请入读「浸神」面试时,院长问我为何要入读神学院,对神学院的学习有什么期望。当然,入读的首要原因是上帝在我身上的呼召。至于对学习的期望,我记得那时心里有好几个问题,期望读神学能给我答案。依稀记得其中两条问题:「什么是教会?教会应当是如何的?」和「什么是团契?团契应当是如何的?」这些问题都是由我的事奉和信仰经历所引发。当时年少又未受过神学训练,我以为神学院必然是寻求解答这些问题的地方,自己必定能够在这里找得答案。

随着三年的学习过去,我毕业了。我当然找到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model answer);或者,我至少知道了寻找「标准答案」的方法。然而,我入读神学院的期望是否满足了?达成了?似乎不是。

引发更多问题

与其说,神学院是寻找答案的地方,不如说,在神学院的学习是帮助我们在寻找答案之余,还懂得如何在答案之外提出更多的问题。譬如当我问「教会到底是什么?」,答案可能是「基督所设立的、在地上的、神国度的见证」。然而,随之而来,我们至少必须问:「教会为何要作见证?」、「神国度是如何的?」、「要如何见证?」、「是什么使教会失了见证?」、「面对如香港的社会,教会可以怎样作见证?」……我们可以一直问下去,而每个答案似乎也会引发更多问题。

不断寻索之旅

我本带着问题进入学院,期望解决问题,最后,竟是带着更多问题离开,但我并没有因此而灰心失望。反之,我是怀着期待和兴奋的心情离开,因为发现惟有基督信仰是「活」的信仰,才能让人不断发问、寻求,并且容许人犯错、悔改、重新开始。基督信仰不是只有「标准答案」,不是只有统一而没有多元的信仰;更不是只有权威而不许人发问、寻索的信仰。「信仰、寻求、理解」,也许就是如此一个过程:从相信开始,提出问题,借寻求来理解,从理解中建立信心,然后又继续寻求,持续不断。

从一方面看,这三年的课程完结,我「下山」了,好像一个阶段完结,人生的新一页快要揭开──结束了「学生」的身分,成了一位「传道人」。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在神学院学习神学,才是我生命新一页的开始;神学赋予我新的眼界来看待这个世界,看待教会,看待我所服侍的弟兄姊妹。那发问更多问题、寻求更多「答案」的过程,才刚刚开始。

最后,我必须感谢那位慈爱、信实的三一上帝。是祂呼召我这无用的仆人,甚至容让我这罪人参与祂伟大的计划;也是祂差遣谦卑、忠心、真挚的师长、同工、同学、同行者来到我的生命中,与我一同走过这三年高低起伏的日子。在这黑暗的世代,愿那位公义、赐人盼望的上帝显明祂的能力,驱散黑暗,救我们脱离那恶者的网罗和攻击,使我们重见亮光,不致绝望;并使我们重新得力,奔走那摆在前面的路!

相关文章

意想不到的宝贵收获

何燕玲道学硕士Eva Ho (M. Div.) 我们决定离开服侍工场的时候,深感自己须要接受整全的神学装备,于是申请往国外修读神学;然而,出乎意料,天父将我和丈夫及儿女带回香港。回港后,因考虑儿女的需要,我本打算报读网上神学课程,但由于梅智理牧师博士(Rev....

我怎样学「做神学」?

王嘉豪基督教研究硕士Eric Wong (MCS) 王嘉豪与其他同学回顾三年多的学习生活,神学装备不单使我在知识层面上有所得着,还让我更有力服侍教会。神学院的教导让我意识到「认真思考上帝、认真传讲上帝、认真见证上帝」,是我们作为受造物应有的责任,是我们受造的真正目的。对基督教群体而言,神学是重要的,因为这关乎我们如何认识上帝,如何认识身旁的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