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
吴国杰
基督教思想(教会历史)教授继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SARS)之后,近期又有「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简称COVID-19)在世界各地肆虐。疫情不受控制,病毒到处散播。许多受影响地区的民众都心感不安,包括香港市民。在抢购口罩、消毒液、漂白水、白米、纸巾的人群中,不乏信主多年的基督徒。面对此情此景,牧者领袖除了调整堂会聚会的安排之外,还得积极思考如何在灾病威胁、隔离防疫的环境下,给广大信众提供适切的牧养关怀。事实上,回顾二千年的教会历史,教会群体曾多次遭受瘟疫侵袭;前人的经验、见证和教诲,实可成为今日宝贵的提醒。
亚历山太城大瘟疫
笔者尝试在此列举两个实例。公元263年,亚历山太城(Alexandria)爆发严重瘟疫。教会史家优西比乌(Eusebius of Caesarea)所著的《教会历史》(Historia Ecclesiastica),保存了当地主教狄尼修(Dionysius of Alexandria)的见证陈述。当中记载,大瘟疫期间,由于当时没有现代的医疗隔离设施,异教徒只有忍痛撇下开始发病的人,连至亲好友也被迫离弃。他们将半死的人抬到街上,死去的人也无人敢埋葬。相反,基督徒的表现却截然不同。狄尼修称赞说:「我们当中大部分弟兄在爱心实践和相亲友爱方面,均显出毫无保留的态度。他们互相激励,无畏无惧地探望病患者,不断照顾他们,在基督里服侍他们。他们以喜乐的心分担他人的苦难,甘愿染上邻舍的疫病,受他们所受的痛楚;许多弟兄甚至因照顾和坚固病者而自己染病离世。」这些为服侍邻舍而病死的,其中还包括了德高望重的长老和执事。他们以此展现敬虔和信心,狄尼修称扬他们的行动无异于「为主殉道」。
威登堡的黑死病
另一个实例,发生于公元1527年威登堡(Wittenberg)爆发黑死病疫症期间。为确保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和一众威登堡大学教授的安全,选侯坚定者约翰(John the Steadfast)下令,所有大学教职员南下九十英里外的耶拿(Jena)暂避,并且在那里复课。然而,马丁路德和同工布根哈根(John Bugenhagen)却坚持留下,继续牧养并照顾那些患病及陷于恐惧中的信众。在一封给同工友人的书信《人可否逃避致命瘟疫》,路德指出,对一般信徒而言,为保全性命而逃离疫区,是自然的反应,是合情合理的;然而,传道牧者却不应逃走,因为「好牧人为羊舍命」,面对致命疾病威胁的信众是最需要牧养关怀。同理,任何担任公职的,如市长、法官、医生、警察等,也要留下来,继续以良好的管治来保护市民大众;只有当相关公职已有妥善安排,有他人代理执行,他们才可离开疫区。
使命与性命
初期的亚历山太教会和马丁路德等人,在瘟疫期间坚持留下,照顾那些陷于惊惧、病患中的人,并非出于无知,不了解疫症的传染性、杀伤力,也非由于过分乐观,以为神必然保守,不会患病;而是认定实践基督徒的信仰使命,比肉身的生命更重要;正如圣经所说:「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太十28)他们的榜样可成为今日许多基督徒的宝贵提醒。面对骇人的疫症,究竟我们如异教徒一样,只为自身需要而抢购种种物资,还是依然坚守基督教的信仰原则,甘愿为他人而牺牲付出?
进一步细心思想,其实这世界早已散播着种种属灵的疫症,就如「教会俗化」的疫症、「追求名利」的疫症、「虚假伪善」的疫症;还有去年香港社会运动期间,许多群众,包括信主多年的基督徒,也不自觉地染上「欠缺怜恤」、「彼此仇恨」的疫症。这些疫症能使人偏离圣经真道,变得是非不分,比「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病毒更可怕。我们小心翼翼「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以防疫症传播」的同时,有否以同样谨慎的态度来应对属灵的疫症?求主启迪并帮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