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之路 恩典之旅

陈之虎

神学博士

曹伟彤院长颁授博士学位给陈之虎同学

回首看,跨过大小山头,
路纵崎岖,主恩处处,
同行情谊,无尽感激!

研读博士学位课程的路程,终于完成了。回头看,才发现曾经走过许多个山头,拐过不少弯路。在路上,感激同行的同学,还有尽心扶助的师长。

严谨的学术路

报读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浸神」)博士学位课程之先,首先要通过的第一关,就是英语考试IELTS。报读「浸神」博士课程的要求颇为严格,申请者须附上IELTS的成绩单。我放下公开考试已经二十多年,忽然要重拾这类严格的考试,实在非常吃力。我足足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来准备。想不到考试最大的挑战不只是课程内容,原来还有自己的精神体力!应付三个小时的试卷,加上试前试后及期间等候的时间,那天早上折腾了近四个半小时。完成考试的一刻,我整个人已经累得死去活来,体力不继。我曾经抱怨,自己既是学院自己训练出来的硕士研究生,为什么还要透过公开试来考核我的英语能力?当然,这显示学院的要求是一视同仁,报读者均必须具备相当的语文能力。经此一役,我开始明白自己是走在一条严谨的学术路上,惟有咬紧牙关面对。

崎岖山岭见主恩

取录之后,博士生先要通过资格甄别试(包括三项本科考试和一项外语考试),然后才踏进撰写论文的路程。对于选读神学科的我,本身并不具有什么语言天分,过去也从未学习过德文,要通过学院考核的德文试,于我实在困难。庆幸此时有一同报读神学博士课程的另外两位同学,她们自己联系了一位非常要好的德文老师开班教导德文,并且让我加入,真是无限感激。感恩有这份同行的情谊,大大激励我苦心攀越德文的难关,否则以自己的语言学习能力,实在难以通过德文考试。

经历三年时间,我终于完成四项考试,期间曾因三次搬家,拖慢了考试的步伐。进入准备撰写论文的路途,真正的高山尚在前头。我选择研究的对象范浩沙(Kevin J. Vanhoozer)是当代美国福音派神学家,是一位活泼而多样化的学者,学识渊博,涉猎甚广,他的神学理论涉及不同领域的哲学和文化理论。因此,我的研究除了要探究他的神学理论,还要研习他所运用的几位哲学家、神学家、基督教思想家以及文化理论家的理论。为此,我曾求助于指导老师和学院的研究生同学。感激老师和同学(特别是神学硕士班的刘牧师)乐意分享他们的研究资源,包括相关的哲学家和神学家的重要文章及著作,使我在研究路上抓住正确的起点,免却自己胡乱走冤枉的路。

这些思想家当中,有一位是前苏联时期的非基督教文化理论家。他的文学和文化理论特别艰深;在我过去研究的领域中,甚少接触这样的理念和套路,我开始感到有点无从入手。这个山头,我花了不少时间尝试去攀登,甚至求助于老师,请他介绍对这位思想家理论有所认识的学者,可惜本地专研这位文学理论家的人不多,尤其在基督教圈子。机缘巧合之下(相信必定是上帝巧妙的安排),我与一位正在本地大学钻研文化及神学的旧同事分享论文研究的艰辛,她刚巧在大学课堂和功课上也接触过这位前苏联思想家的理论。借助她介绍的那一点资料,我终于打开门路,可以爬过这个山头。

坦白说,在这条路上我曾经挣扎并艰辛爬过的山头,还有很多。研究的路是孤单的,不少时候要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限制、软弱,从中带来困惑、挣扎、踌躇,甚至使自己彻夜难眠,身心疲累。感恩,在上帝充足的恩典和美好的安排下,我终于一步一步地走过了。

同行的天使

感激太太这么多年来默默支持,从来没有发过一声怨言。还有两位像天使般的女儿,与太太成为三位美好同行的天使,围绕着我,给我欢笑和动力,使我在艰难中可以再次上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