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命治理世界
黄福光
旧约教授
天然大教堂
多年来,有不少基督徒对我说,身处大自然(如露营、钓鱼、登山期间),比起在教会崇拜的时候,感觉自己更接近神。我常忖度,他们在京都赏樱花时是忙着拍照,还是真的在歌颂神?无论如何,料想那样说的人去年应该十分惬意,因为教会场所关闭,崇拜在网上进行。终于,我们可以在登山露营的时候通过智能手机参与敬拜,而不用心感愧疚!不过,说认真的,人在大自然比在教会场所内感觉更接近神,这并非没有圣经根据。诗篇十九篇1至4节说: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
穹苍传扬他的手段。
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
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
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
它的量带通遍天下,
它的言语传到地极。
自然界无言无语地显出神的荣耀和能力,因为大自然本身就是神荣耀和能力的见证。大家下次在大自然散步,不妨仔细欣赏神造物的奇工。日后我们可以再次在教会聚会时,或可能因而更容易赞美神。其实,大自然本身就是最华美的大教堂,让人在其中敬拜神。例如,人沐浴于夕阳的余辉中,就不禁赞叹神的奇妙作为,敬拜之心油然而生。人手用砖头砌成的一切建筑,完全不能与神所创造的世界相比。坏消息是,这「无声的见证」和「大教堂」正处于危险之中。
败坏与救赎
神创造世界时,宣告这世界是「好的」(创一4、10、12、18、21、25、31)。然而,自从亚当和夏娃犯罪,伊甸园便失落了。自然界本身也因人的罪而败坏,承受罪的悲惨后果(创三14-19)。保罗在罗马书八章18至39节明言,神要拯救的不仅是人类,还有这个世界。今天,受造物仍在生产的阵痛中「叹息」(22节)。这使人想起世界跟人类一同承受的诅咒;不过,保罗同时看见那逆转诅咒的终末盼望。1 大自然蒙救赎的异象不是保罗的创见,旧约圣经的先知文学早已提及。例如,以赛亚书第十一章便预言有一天猛兽与家畜及人类将会和平共处。而且,「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因为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9节)。启示录是一部成熟的天启文学作品,书中也谈及「新天新地」(启二十一1)。这些经文都认定当今自然界的败坏,但这不是世界的终局。正如人类得蒙救赎一样,自然界也会得蒙救赎。
受命治理世界
如果世界原初是美善的,而最终也会恢复纯全的状态,那当下又如何呢?从圣经谈论生态危机,其中的核心经文是创世记一章28节。人类获神授命「治理」世界,这说法为人诟病,认为它为人类只求自身发展而剥削自然界提供理据。要全面探讨这个问题,并非本篇短文所能处理。2 近代圣经学者尝试为这节经文「辩解」,摆脱这严苛的解读。罗杰森(John W. Rogerson)指出:「以创世记第九章为上下文来解读,创世记第一章就不是授命人类去剥削世界,而是针对人类行为的实况作出批判。」3 包衡(Richard Bauckham)解释说,创世记第一章展现的受造世界井然有序,而人类是在其中受造。人类受命施行管治,按理就不应扰乱这既定的秩序。包衡断言:「创世记一章29到30节也显示,人类不可与其他生物竞相使用地球资源。其他生物也有使用权。」4 我认为他们说得对。不管这经文的原意是什么,也不可能是指人类获授命可以滥用地球资源,甚至去到危害自己和其他生物的地步。
对当代人来说,这意味我们应该以负责任、可持续的方式使用地球资源。我们应该明智地「治理」,好让我们的后代及其他生物可以继续在这世界存活,并享受其中丰盛的祝福。
(丘上曙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John Barton and John Muddiman, eds., The Oxford Bible Commenta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1098.
2精简的概述,见John W. Rogerson, “The Creation Stories: Their Ecological Potential and Problems,” in Ecological Hermeneutics: Biblical, Historical and Theological Perspectives, ed. David G. Horrell et al. (London: T&T Clark, 2010), 21-31,以及文中引述的著作。
3 Rogerson, “The Creation Stories,” 27.
4 Richard Bauckham, The Bible and Ecology: Rediscovering the Community of Creation (Waco: Baylor University Press, 2010), 32. 中译本:包衡:《圣经生态学:重探人与万物的关系》,柯美玲译(新北:校园,2020),页39。